郭曉紅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頒布和實施,素來被視為戴著鐐銬跳舞的語文教學似乎可以無拘無束了。如今一個超越預設的新生命向我們走來,這就是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堅持16字方針:吃準目標,夯實基礎,指導學習,鼓勵創新。
關鍵詞:吃準目標;夯實基礎;指導學習;鼓勵創新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頒布和實施,素來被視為戴著鐐銬跳舞的語文教學似乎可以無拘無束了。如今一個超越預設的新生命向我們走來,這就是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堅持16字方針:吃準目標,夯實基礎,指導學習,鼓勵創新。在教學中我們該怎樣有效落實這一方針呢?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想法。
一、吃準目標,落實“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所謂“吃準目標”,就是要把課上成語文課,上成所教那個年段的閱讀課,上成所教那種類型的閱讀課。做到年段目標準確、鮮明,不缺位、不越位。如何才能根據課程標準吃準教材呢?
首先,要吃準課程的總體目標。語文課程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知識、能力、情感、審美等,樸實一點說,就是書讀得好,字寫得好,能閱讀,能寫作,能交際。其中,把書讀好、把字寫好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能閱讀、能寫作是硬功。硬功要下硬功練。
其次,要吃準年段訓練目標。各年段教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是不能彼此割裂。例如,識字寫字教學,低年級要培養識字興趣,達到基本要求。中年級則要運用學到的識字、寫字方法,自主識字,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易錯、易混字詞進行比較與辨析。
二、夯實基礎,落實語文教學的要求
“夯實基礎”,就是要干好小學語文該干的事,學生要讀好書,寫好字,要聽得明白,說得清楚,寫得通順,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基礎不牢,能力不會強,素養不會高。即使暫時取得高分數,過了若干年回頭看,建的也還是語文的“豆腐渣”工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字詞教學的落實。要重視低中年段字的音、形、義訓練的扎實到位,把詞句的理解滲透在整個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字詞相連,由段到篇,篇章結合。高年段要重視體會詞句的含義,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品味語言,領悟寫法、學會寫紀實作文、想象作文和讀書筆記,做到文從字順,正確使用頓號、分號、書名號、破折號等標點符號。只有基礎扎實了,學生素質才能提高。
三、指導學習,使學生觸類旁通地學
“指導學習”,就是要增強在閱讀教學中指導讀法、寫法、學法的意識,有切實可行、靈活多樣、適合年段與課程的指導,指導學生學習怎樣讀、怎樣寫、怎樣學的方法策略,并且漸漸內化成適合學生自己的讀法、寫法、學法,進而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學習力。方法的指導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體現語文學習的規律,好學、管用。有效的教學應是扎扎實實地學、情趣盎然地學、觸類旁通地學,這也是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怎么才叫扎扎實實呢?就是在課堂上給孩子留有充裕的讀書時間,孩子們在課堂上潛心地讀,靜靜地想,拿起筆認真批注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增加閱讀理解的程度,讓孩子的思維能力更具有深刻性。要使課堂情趣盎然,就需要逐漸揭秘學生想知道又不知道的問題。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探究性和挑戰性,同時還要去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去引發學生探究研讀的欲望。怎樣使學生觸類旁通地學呢?那就得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使他們逐步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例如學習了《盧溝橋》一課后,我讓學生仿寫了《蕉嶺大橋》,學習文章是用怎樣的寫作方法來寫出事物特點的。學習了《山村的早晨》一課后,我讓學生仿寫了《城南街的早晨》。實際上,當學生進行模仿性寫作訓練時,創造性思維之光就在其中閃耀。他們的習作,正是他們張開的創造性思維的稚嫩的雙翅,慢慢的他們就能博擊長空。
四、精彩課題,找準教學突破點
思起于疑。創新意識與思維的訓練也是從問開始。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起于疑,起于學生質疑,讓疑問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序以疑,讓疑問成為課堂天然的主線;終于疑,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結束時帶著新的疑問走向生活、走向閱讀。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課題,不僅可以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可以有提綱挈領領會中心等作用,并從質疑的問題中找到突破點,去解決課文的重難點。如教學《出色的老師》時,我板書完課題,先讓學生理解“出色”的意思,然后三言兩語說了些提問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接下來我指著課題問學生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略加思索,紛紛舉手,提出了“這個老師是誰?為什么稱他是一個出色的老師?”這問題統領了全文,下面我就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自悟,整堂課,學生的自主表現很充分。
當然,并非所有的課文都要讓學生向課題質疑,千萬不能為了質疑而質疑,不能“多此一舉地問”,不能“虛晃一槍地問”,不能“不著邊際地問”。它不是一個教學方法上的法寶,要因課制宜,巧妙運用,發揮其最大的效果,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的確,語文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精神營養,只要學生“悟”得其神,“疑”得其精,“超”得其度,他們的精神必將更加富有且燦爛,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必將豐潤厚重,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必將充滿陽光。
參考文獻:
[1]李志祥.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N].發展導報,2018-06-12(018).
[2]孫麗曼.新課改視閾下“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改革構想[J].喀什大學學報,2016,37(3):106-109.
[3]鄧遠貞.淺析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困惑及方向[J].品牌(下半月),2014(11):171.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