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祎依 胡英清
摘 要:我國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較多地區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礙,人們逐漸意識到對我國民族文化保護的重要性,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我國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產業,主要是因體育文化是民族地區文化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對滿足體育文化的發展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此外,民族地區體育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人們對該文化具有較高的認同感,這在較大程度上關系到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但是,我國民族地區體育文化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失傳、失位等問題,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的獨立性,以此使民族地區體育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并在此基礎上提高體育現代價值。
關鍵詞:民族地區 體育文化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2-00-02
我國民族地區文化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了人們精神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主體,我國經濟體制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民族地區體育文化也在發展著較大的變化,以體育文化為主的體育文化產業在發展的中表現出了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相符的特點,在此過程中使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的發展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為此,需要當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體育文化的有效、持續發展,使我國民族地區傳統體育文化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并且使體育文化產業與消費環境有效的融合,以此勾畫出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產業新的發展方向。
一、中國民族體育文化特征
1.依屬性
人類體育活動從原始開始,并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與軍事以及生產有較大的聯系,同時在生活中的不同方面也有較多的涉及,比如婚姻、宗教等。一些少數民族生活較多方面都具有較為濃厚的民俗色彩,其中一些民族大型體育運動是少數民族中最為重要的是環節,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為民族地區生活中的主要部分,就必然苗族元宵節會舉行舞龍互訪活動,村里男子舞龍進行聯歡,若兩龍相遇,主龍頭應低于客龍的頭,客龍到村里拜訪戶主送去祝福。由此可見,較多民族體育運動主要是建立在民族風俗基礎上,以此展現出民族轉筒風貌與習俗[1]。
2.地域性
我國體育運動的產生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條件下自然形成的,一般是根據地區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發展與繼承。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少數民族占我國總人口的7%左右,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以及邊疆地區,由于地理位置與生存環境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使民族體育文化發展也具有較大的地域性,這在較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不同民族的精神、審美以及文化等。不同民族體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也是建立在生產生活基礎之上,一些少數民族主要是一些體育活動作為一種文化,以此體現出了地域性的文化風俗。
3.群體認同性
我國一些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一般情況下是以民族社群內部的群體運動,其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實質上是一種團體行為活動,此活動觀念較為一致并且具有較高的文化認同感,以此對體育運動進行有效的實現,這在較大程度上也是對民族體育文化的一種創新,此種創新需要群體來完成[2]。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體育文化的構建的需要群體的共同努力,這就需要較高的群體認同性。
二、中國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原則
1.參與性與觀賞性的融合
我國一些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在開發的過程中,需要以傳統經典表演項目為基礎,并且在此基礎上還為群眾提供了較好的參與渠道,具有較高的體驗性,以此最大程度上達到參與性與觀賞性進行有效的融合[3]。此外,一些少數民族體育參與度相對比較少,主要是因一些少數民族人口相對比較少,并且人們對不同體育活動的喜愛程度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這就需要進行民族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以此提高民族體育文化發展,同時還應在一些旅游活動中心大力開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群眾的參與性,最大程度上弘揚我國民族體育文化。
2.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結合
民族體育活動的發展與傳承主要是通過不同民族的生態背景與文化源泉來實現,在于它與自然的協調與融洽。此外,較多民族風景秀麗,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并且具有優秀的歷史文化背景與民族特色文化,所以在對不同民族體育文化產業開發過程中,應當體育資源與自然風光進行有效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民族體育文化的獨特性,以此使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得到有效的結合。
3.整體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我國一些民族地區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體育文化資源,在對體育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民族體育文化優勢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體育文化產品[4]。比如,京族與東興市相結合推出了跳天燈、踩高蹺以及斗牛等體育競賽活動。
三、在新的歷史環境下我國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出現的問題
1.注重競技性忽略大眾性
我國民族體育運動項目主要是在民族社群實踐過程中發展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較為完善的運行形式以及制度,原生態味道較為濃厚。比如,爬山、跳竹竿以及打花炮等民族體育項目是群眾業余休閑時的娛樂方式,進入20世紀以來,由于西方體育項目在世界范圍內的較快發展,比如籃球、足球等,逐漸成為了我國主要體育項目,其中奧運會是世界性的體育比賽,具有較高的世界影響力[5]。現代體育項目主要是以競技為主,在較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體育文化價值,國內一些體育項目逐漸被現代體育項目所代替,并且缺少政府大力支持,只能在民間流傳,我國民族體育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失傳的危險。
2.注重表面輕視內涵
我國民族體育文化具有體育方面的性質,并且有文化方面的屬性,同時民族體育運動是群眾提升自身身體素質的重要方式,較多民族體育項目在較大程度上承載著民族記憶與認同,在一些方面有較高的民族特色,比如語言、服飾以及文化等。我國對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實施了政策指導,體現出了較高的體育理念,但是一些程度上在文化方面缺少必要的重視,這對民族體育文化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國家出臺了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使較多面臨消失的文化遺產得到了較好的保護,但是此種方法只注重表面,很難從根本上對我國民族體育文化實施有效保護。
3.強調原生態忽視時代性
我國不同民族的一些體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礙,主要是因沒有將自身的發展與時代進行有效的融合,融入現代生活當中,而只是對民族體育文化追求原生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現代社會來說很難實現。此外,較多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是通過民族特有的節日而存在,通過在節日中舉辦一些特色活動來發展體育項目,但是隨著較多青年的離開,原生態的體育文化很難得到有效的生存,在此情況下再一味的強調原生態發展方向已不能適應民族體育文化的有效方法。
4.缺乏專業傳承人才
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性人才,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也離不開高素質的傳承人才,這在較大程度上使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另外,由于我國歷史相對較為復雜,導致不同民族之間經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較多青年為了提高自身生活質量,遷居到經濟較高的城市發展,致使民族體育文化缺乏相應的傳承人才。除此之外,政府在此方面也做出了積極性的指導與一些激勵性的措施,但是從現實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應有的效力,導致民族體育文化不能較好的發展。
5.政策問題
我國自建國以來,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較大影響,其中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在發展中“中央集權”問題較為嚴重,在此基礎上使民族體育文化品牌的開發路徑相對較窄,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較為落后,并且在國外體育的影響下,使民族體育文化發展較為緩慢,甚至一些體育項目無法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此外,由于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時間相對比較短,并且體育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體系不完善,依然處在區域以及部門之前的利益紛爭中,這在較大程度上導致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無法長期發展下去,對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造成一定的影響。
四、在新的歷史環境下我國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1.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與繼承需要向多元化發展,比如渠道多元化、方向多元化以及途徑多元化等,通過現代化方法加快民族體育文化的有效發展,并在發展基礎上實施有效的傳承,以此將傳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優勢與當地文化資源進行有效的融合,以此將不同民族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基點,從而使體育文化傳播實現最大效益[6]。此外,還應以科學發展觀為基礎,最大程度上提高民族體育文化發展與繼承,使之更加穩定。
2.構建新體育文化產權制度
我國不同民族中一些民族體育文化產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在較大程度上使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此外,我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產權問題一直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版權、專利等,在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產權問題并沒有對此產生較大影響,但是對周邊文化產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對體育團隊肖像權、體育飾品設計以及體育旅游項目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在民族體育文化發展過程中,保護好產權問題,以此能夠有效提高體育文化的創新活力,因此應較好的構建體育文化產權制度,將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受到的影響降到最低。一些相關政策應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進行有效制定,以此達到對民族體育文化產權制度達到宣傳的目的,再通過市場進行合理調節,找到不同體育文化產權的平衡點。
3.培養體育文化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我國不同的體育文化產業類別中,能夠有效涉及到所有體育文化產業業務實體,其中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主要是由不同民族地區經濟效益來有效帶動。一些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的經濟活動,在較大程度上能夠有效吸引一些企業的參與熱情,并且采取有效的銷售與管理模式,此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實現市場化的體現,同時體育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也需要對此進行有效的監管,對一些體育項目的發展起到政策扶持的作用,以此提高經濟效益,對于一些發展比較好但是不長久的行業需要提升審批門檻,以此能夠提高行業發展前景,可有效避免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膨脹的情況發生,只有體育文化產業持續發展,才能提高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積極性。
4.增加民族體育文化消費
經濟發展是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也是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能否持續發展的最為重要的保障。 此外,還應加大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資金投入,這在較大程度上可有效提高產業發展的生命力與活力。此外,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與我國現代體育文化有較大的關聯性,我國奧運會雋星過程中,政府有較大的財政支出進行了大量的基礎建設工作,創造了較大的工作崗位,帶動了一些企業的發展,最為重要的是此次奧運會的舉行,培養了較多體育文化產業相關人才,并且在項目活動過程中得到了較大的鍛煉,這對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民眾的熱情,較多民眾通過電視以及網絡平臺關注體育項目的最新進展,還有一些居民為體育項目提供了相關支出,比如服飾、書籍等,隨著我國市場的開放,較多體育文化產品得到較高的認可,使民族體育文化設施進行有效的完善,也為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構建技術與理論體系
較多民眾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草原,但是隨著人們經濟的提高,新時代的到來,一些原始生活方式很難適應現代化發展需求,使一些體育文化產業流失。為此,應轉變新的思路將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體育文化進行有效的結合,在科學的基礎上對體育文化進行有效的探究,同時構建科學與理論體系。首先,更換體育器材,將原有器材進行有效的更新,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以此提高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有效推廣;其次,現代體育運動對技巧與對抗性要求相對比較高,之前的項目規則無法適應現代體育的發展,這就需要根據目前實際情況進行規則的重新制定,以此提高體育項目的觀賞性,從而可有效提高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較好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消除,以此使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得到較快的發展。此外,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是進行觀念的有效轉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同文化得到較快的提升,使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表現出了較多的特點,與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不相符,這就需要在對其進行有效解決的基礎上,正視體育文化產業的地位與價值,以此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實施全面發掘,從而開發與體育文化為主的產業,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毅清. 產業融合視角下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17(5):26-32.
[2]景旺, 葛馀輝. 價值功能視角下民族地區體育產業化發展研究[J]. 貴州民族研究, 2016(9):184-187.
[3]劉斌. 生態化視域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法律建構[J]. 貴州民族研究, 2018(3):54-55.
[4]趙瑞朋. 桂西北地區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7(24):45-46.
[5]吳玲敏. 湘西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與體育旅游融合研究[J]. 牡丹, 2016(16):127-128.
[6]周柏玉.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傳播及發展的分析探討[J]. 當代體育科技, 2017, 7(1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