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玲
摘 要: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迫切需要改變品德實踐作業“止步于課堂”的現狀,急切呼求一種將道德與法治實踐作業“帶出課堂,帶入實踐”的有效載體。實踐探究證明,以“道德實踐小日記”為載體是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道德實踐;小日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觀察型道德實踐小日記,在觀察中甄別
案例:一男生在學校午餐后,觀察到兩位同學的如下行為:
鏡頭一:一位男同學遮遮掩掩地扔掉手中的垃圾,再悄悄地走掉。
鏡頭二:另一位女同學看到后彎腰將垃圾撿起,并扔進垃圾桶。
隨后他寫下了如下“觀察型道德日記”:
吃完中飯,從食堂出來,看到一位同學手中拿著一塊橘子皮。他想扔,但又怕別人看到,就東張西望地走著。當他走到樓梯轉角時,看四周無人,就偷偷地扔在了角落里,然后做賊心虛似地急匆匆走了。看著那塊被遺棄在樓梯轉角的橘子皮,再看看就在不遠處的垃圾桶,我的心里全是問號:為了享受隨意亂扔的方便,卻去承受亂扔垃圾的遮遮掩掩,何必呢?
正當我準備離開時,卻看到一位美麗的女生從食堂走來,看到轉角處的橘子皮,她毫不猶豫地就彎腰撿拾,并哼著歌扔進了垃圾桶,回頭看看整潔的樓梯轉角,她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看到這一幕,我被這位女生自然而隨意的彎腰所吸引,覺得彎腰的姿勢是這個校園里最美的姿勢!
這一段日記的小主人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行動中得到道德的熏陶,無需任何說教,美與丑的沖擊令他記憶深刻,也在這種沖擊中明白了兩個道德啟示:要堅守文明,任何不文明的行為都特別丑陋,不管他人看到或沒有看到;任何細小的善行都彰顯美的光彩,善行在愉悅別人的同時,也能快樂自己!
二、體驗型道德實踐小日記,在體驗中感悟
如在執教《親人關愛我成長》這一課時,為了培養孩子對家人的感恩,體會父母呵護成長的不容易,課前設計了“護蛋周”活動。當孩子們像呵護寶寶一樣呵護這個脆弱的生命時,那份擔心,那份呵護,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和牽掛。一個孩子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當老師告訴我手中的這個“蛋”是一個生命,要我像媽媽呵護小寶寶一樣去呵護它時,我覺得這個蛋蛋好脆弱,我生怕它不小心被桌角磕了,生怕它不小心滾到地上時碎了,又怕它被我一不小心丟在哪里了……漫長的一周里,我時時牽掛著我的這個“小生命”:睡覺時,怕它壓碎,讓它獨自“睡”在鞋盒做成的小床上;上學時,怕它擠碎,手捧著它上學;上課時,怕它從課桌里掉下來,特意又給它做了個“合身的座椅”,還給它鋪上軟軟的棉花;大課間時,怕不在身邊一不小心出意外,就將它藏在口袋里,連跑路、跳繩都不敢;放學后,趕緊又讓它去鞋盒床上躺著;睡覺前,再去悄悄地看一眼,覺得它好好的,我才踏實!這一刻,我才明白了所有媽媽的牽掛,原來因為珍愛才牽掛,因為牽掛才呵護,因為呵護而小心!而這時時刻刻的珍愛、牽掛、呵護、小心全是愛!這種愛雖累并甜蜜著!
一周的護蛋行動,讓孩子們體驗了生命的脆弱及父母撫養自己的艱辛,孩子們自稱是父母“最甜蜜的負擔”。體驗型“道德實踐小日記”成為塑造學生完美人格,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的“綠色通道”。在體驗中,孩子們的善德慢慢回歸,并將浸潤在生命中的善德在一言一行中慢慢呈現。善德也會感染,當從善成為一種習慣時,身邊就會出現越來越多是非分明、胸有大愛的“善德少年”。
三、傾訴型道德實踐小日記,在傾訴中解憂
六一前夕,佳佳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周五好朋友明明通知她周六早上8點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第二天準備出發時,粗心的佳佳才想起忘記問活動地點了。打電話給明明,可明明已經出門了,明明媽媽也不知道他們的活動地點。最后,佳佳失約了。因為這件事情,明明說佳佳不守信用,好幾天都沒有理睬佳佳,佳佳很煩惱,就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這次失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怪自己粗心,沒問清楚活動地點。可明明也忘記告訴我活動地點了呀,怎么能將責任全推到我這里呢?看著每天一起玩耍的好朋友連看都不愿意看我一眼,我的心情糟糕透了,老師,我該怎么辦呢?
看到佳佳的述說,老師決定為她支支招:
佳佳,看了你的日記,聽了你的訴述,老師也很為你難過。因為不知道活動地點而失約,這事你和明明都有責任,明明也不能全怪你。但你的確是失約了,咱們既然錯了就該知錯就改啊。現在,老師給你支招:首先,為自己失約的事情向明明去道個歉;其次,跟明明分析失約的原因是忘記問活動地點了,不是無緣無故失約的;再次,要及時補救,問問實踐活動還有什么需要完成的,剩下的全都由你來做;最后,也要告誡自己以后做事一定要仔細,切忌馬虎大意,再次失約。相信經過這樣的解釋和補救,明明一定會原諒你的,你們一定也會再次成為最好的朋友的!
看了老師的支招,佳佳馬上去解釋和補救,一對好朋友終于又和好如初了。在執教《誠實是金》這一課時,佳佳分享了自己的誠信故事,再次感謝道德實踐小日記解決了自己的“失約煩惱”,讓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了誠信的含義:即使因為不得已的原因而失約了,也不能只為自己找理由,而應該及時解釋和補救,這也是堅守誠信的一種表現,道德實踐小日記不僅守住了自己的誠信,還留住了好朋友的友誼!
當然,“道德實踐小日記”并不是公開學生的隱私,而是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作業的形式之一,即以“記日記”的方式記下學生道德成長的足跡,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進行是非善惡的道德判斷,對他人的道德生活進行反思,對自己的道德行為進行自我教育。
參考文獻:
魏書生.心靈的軌跡[M].沈陽出版社,200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