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明中職數控專業“雙師型”的內涵及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意義,分析廣西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以廣西玉林農業學校數控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例,論述按“技能項目—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課程教學”相互對應的方式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的措施:以專業建設為主線,以教學團隊建設為手段,以技能項目、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研教改為抓手,以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激勵制度作保障,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
【關鍵詞】中職數控 “雙師型”教師 教學團隊 建設探索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B-0059-03
為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數控“雙師型”教師隊伍,廣西玉林農業學校以校企合作為平臺,按“技能項目—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課程教學”相互對應的方式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學校以專業建設為主線,以教學團隊建設為手段,以技能項目、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研教改為抓手,以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激勵制度作保障,努力推動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方向發展,并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此,筆者將從“雙師型”的涵義、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意義、“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進行分析,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提出廣西玉林農業學校數控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為同行提供參考。
一、“雙師型”的涵義
(一)“雙師型”教師
《自治區教育廳關于開展 2019 年廣西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指出,“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較強的職業技能,具備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和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資格證書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文件就廣西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規定,對于不具備“教師資格條件”或“教師職稱條件”的兼職教師來說,可用“參加自治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不少于 120 學時職業教育教師教學技能專項培訓,取得合格證書”替代;對不具備“職業資格條件”或不具備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可按破格條件申請破格認定。因此,“雙師型”教師從廣義上是指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較強的職業技能的從事職業教育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雙師型”教學團隊
“雙師型”教學團隊是指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由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按一定比例共同組成的能滿足理論和實踐教學需要的專業教學隊伍。主要目的是彌補專業教師數量不足和實踐技能欠缺的問題。
二、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社會各行各業急需大量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人才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有區別,職業教育的校內教學與企業實踐教學有較大的區別。沒有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校內的教學就容易與企業脫節,企業的實踐教學就容易流于形式。學生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指導就難以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自然不好。自治區人民政府頒布的《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中把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作為總體目標之一,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作為廣西實施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十大重點工程之一,并著力積極推進。由此可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對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廣西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
(一)缺乏“雙師”素質
廣西是全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中職教師待遇相對偏低,學校很難從企業招聘到高水平的教師,大部分新招聘來的教師大都是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少部分是企業的兼職教師。從高校招聘來的教師,既無企業經驗又無教學經驗,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水平都有待提高;企業兼職教師雖然有一定的企業經驗但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迫切需要加強教育教學能力培訓。
(二)專任教師數量不足,“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結構不合理
“以規模求生存,以規模求發展”是落后地區絕大多數職業學校所遵循的鐵律。有學生就不愁沒資源,招生成了中職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或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由此中職學校不可避免地存在“重規模輕質量”的問題,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具體表現為:
1.專任教師數量不足
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教職成〔2010〕12號)的通知要求,生師比基本是 20∶1,而廣西等落后地區大部分中職學校生師比約為 30∶1,個別熱門專業為 40∶1,專任教師的缺口相當大。
2.“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
根據《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和 13 個省份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報的統計,全國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占比約為 32.72%;2017 年天津、廣東等發達地區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占比為 60% 左右。《2018 年廣西統計年鑒》顯示 2017 年廣西中職教師人數為 211223 人,而截至 2018 年 12 月,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才共有 6040 人被自治區認定為“雙師型”教師。2017 年廣西玉林農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占比為 25%,“雙師型”教師比例明顯偏低,與發達地區的中職學校相比差距明顯。
3.結構不合理
首先,兼職教師太少。廣西玉林農業學校 95% 以上是專職教師,兼職教師不到 5%,而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兼職教師占比較大,美國 1997 年為 64.6%,英國為 63% 以上。其次,中、高級“雙師型”教師太少。廣西玉林農業學校 300 多教師,僅有 3 名高級“雙師型”教師,占比不到 1%。從全區來看,根據 2018 年廣西“雙師”認定辦(〔2018〕5 號文件),對 1458 名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評審結果顯示,高級“雙師型”教師有 22 名,占1.5%,中級“雙師型”教師 428 名,占 29%,初級“雙師型”教師 1008 名,占 69%。
(三)缺乏促進“雙師型”教師成長的良好環境
1.“雙師型”教師成長缺乏有效的組織與管理
目前廣西中職教育發展處于由“重規模”向“規模與質量并重”的轉變階段,“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日益受到教育主管部門及職業學校的重視。2014 年廣西教育發展大會上提出要在全區開展“雙師型”教師認證的決定,2015 年廣西正式開展“雙師型”教師試點認證工作,2018 年進入每年一輪的常態化認證。目前廣西中職教師在申報職稱時對“雙師型”教師條件有具體的要求。據筆者調查了解,當前大多數中職學校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雙師型”教師的成長還是缺乏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很多學校停留在“念文件”“講要求”“教師自己做好”的狀態。學校念文件的幾點要求后,“雙師型”教師的成長就成為教師個人的事,學校沒有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相關管理制度、激勵措施和實施方案,或是有而沒有認真執行。
2.經費與師資不足
“雙師型”教師的成長需要學校的培養與個人的努力。從學校培養方面來說,主要有教師企業生產實踐、外出培訓、外請專家到校講座或指導、參加教研活動或教改立項、參與技能比賽或指導學生參加技能比賽等,這些項目、活動的開展需要充足的人力、財力。對于我區而言,多數中職學校教師數量不足,經費支持很有限。據了解,西部地區大部分中職業學校生師比約為 30∶1,個別熱門專業為 40∶1,專任教師每周有 20 課時左右,大部分還兼任班主任工作、招生工作,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沒有多少時間與精力用于學習與提高。而師資培養經費投入大多是杯水車薪,學校很難滿足專業教師合理的培訓要求。比如,教師企業實踐大多學校無法讓教師脫產參加企業實踐,教師只能邊承擔教學工作邊參加企業實踐,或者利用寒暑假去企業實踐,且很少有經費支持。
3.激勵機制不完善
目前,學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重視是為了應付各類評估和各種項目的申報、驗收等,“評完忘完”“過了就算”的現象較多。大多學校缺少“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激勵機制。雖然廣西教師職稱評定上有“雙師型”教師的條件要求,部分學校在課時上也有所體現,但對于已經取得職稱和對評職稱不在乎的教師來說就顯得動力不足。
四、廣西玉林農業學校數控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
(一)以校企合作為平臺
廣西玉林農業學校數控專業與本地企業建立長期的良好合作關系,2004 年筆者主動到企業實踐學習;2005 年在筆者的帶領下學校數控專業與玉柴及其眾多的配套企業開展來料加工、訂單生產;2009 年數控專業獲得自治區 250 萬元財政支持,校企合作在本區域建設較有影響力的數控示范實訓基地;2010 年筆者主持的《構建數控技術應用“1+N”人才培養模式》教改項目獲得自治區教育廳的立項建設,并以此為契機讓數控專業走進“1+N”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校+地方政府+行業+地方企業”的一種一校、多方、多企,各方都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自身發展壯大為宗旨,同謀共建,為當地企業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后,廣西玉林農業學校數控專業就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實施“引企入校”工程,如,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引進企業的生產項目與培訓課程、校企合作開展“賽、教、產、學、研”及課程建設工作,安排教師到企業培訓、到企業跟崗學習、到企業頂崗生產及指導學生企業實踐等。
(二)以專業建設為主線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雙師型”教師的成長必須以專業建設為主線,圍繞做好專業建設的各項工作來開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專業建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目的是通過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來提高教學質量與專業建設水平,以建設名牌專業與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應用人才。而專業教師通過參加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研教改、校企合作“產學研”、企業實踐等各項專業建設工作,反過來可以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雙師型”教師的成長。
(三)以“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為手段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有效地組織與管理和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廣西玉林農業學校數控專業于2011年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以“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為手段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校內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按“技能項目(含技能比賽、校企合作生產、企業技術研發)—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課程教學”相互對應的方式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分團隊負責人、骨干教師、普通教師三個層級。團隊負責人負責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團隊工作計劃、開展團隊師資培訓、專業建設計劃、技能項目統籌與組織等;骨干教師負責專業課程標準開發、教材學材編寫、教學資源建設等創新性技能項目指導與研究,以及開發性工作任務;普通教師負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課堂一線的教學實施工作。三個層級逐層遞進,高級別涵蓋低級別的工作任務,低級別參與高級別的工作任務。這樣通過團隊的形式一起參與學校技能項目比賽指導或企業技術革新,共同參與實訓基地建、課程建設、課程教學。一方面凝聚團隊的力量,另一方面促進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四)以技能項目、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研教改為抓手
“雙師型”教師的成長除了外出培訓學習,最重要的是在完成日常的教學工作之余,積極參與專業的生產與技能項目、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研教改等各種專業工作,真抓實干,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雙師”素質。廣西玉林農業學校數控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在筆者的組織與管理下,根據專業建設的需要每年制訂“雙師型”教師的建設計劃及實施方案。根據專業教師的能力水平與愛好特長把專業年度工作目標中的生產與技能項目、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研教改等工作任務具體分配到各個教師身上,專業教師再根據團隊分配的工作任務并結合個人的具體情況制訂個人的年度成長方案。工作的開展主要以團體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師之間有幫扶、指導的師徒關系,例如,某學生技能比賽項目,主持人(第一指導教師)為能力強、項目指導經驗豐富的具有中級以上的“雙師型”骨干教師,指導教師(數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為能力較強、有指導經驗的“雙師型”教師,跟班學習及協助指導教師為初級“雙師型”教師。
(五)以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激勵制度作保障
為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促進“雙師型”教師成長,廣西玉林農業學校成立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統籌指導學校專業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制訂全校性的師資建設計劃;成立校企合作辦公室,統籌和指導學校各專業的校企合作建設工作,搭建教師企業實踐平臺;專業科實行二級管理,統籌、組織相關專業群以及專業群所屬“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與教學管理工作;成立“雙師型”教學團隊,具體實施團隊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另外,學校先后制定《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教學團隊管理辦法》《教師教科研獎勵辦法》《年度評優評先辦法》《績效考核制度》等,從培訓、項目建設、評優評先、課時、績效等方面對“雙師型”教師的成長進行激勵,有力促進了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五、“雙師型”教師教學團隊建設實踐成效
廣西玉林農業學校以校企合作為平臺,按“技能項目—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課程教學”相互對應的方式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以專業建設為主線,以教學團隊建設為手段,以技能項目、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研教改為抓手,以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激勵制度作保障,努力推動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方向發展與提升,在實踐中取得明顯成效。2018 年學校數控專業群共有 25 名教師(不算從企業招聘的兼職教師),其中,經自治區教育廳認定的高級“雙師型”教師2名(全校 3 名)、中級“雙師型”教師 12 名、初級“雙師型”教師 6 名,專業教師“雙師率”達 80%。在全區的學生技能比賽(最高獎國家三等獎)、教師信息比賽(曾有 4 位教師獲全國一等獎)、教學成果評比(獲二等獎 2 個、三等獎 1 個)中屢創佳績,在地方企業技術合作(教師獲 6 項國家專利)與區域教學輻射方面起引帶作用。2016 年,技術成果在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推廣應用也取得顯著效果;2018 年,技術成果在全校范圍內推廣應用并影響輻射玉林區域范圍的職業學校。
【參考文獻】
[1]黃瀚玉,曾紹倫.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與策略——基于政策文本及內容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9(11)
[2]趙有生.國外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比較分析——高職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6)
[3]羅秋蘭,秦福利,韋嬌艷,韋蘭用.廣西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體系構建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9(7)
[4]張利芳.關于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9(14)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技能大賽背景下數車一體化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廣西玉林農業學校數控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為例》(GXZZJG2015B122);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校企融合、產訓一體、一專多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GXZZJG2016A049)。
【作者簡介】甘成君(1976— ),男,廣西桂平人,大學本科畢業,高級實驗師,高級“雙師型”教師,從事實訓基地建設、實訓教學與改革、校企合作、數控加工等方向的研究與實踐。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