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怡
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應用
徐怡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110034)
生物技術是應用化學、工程學、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體或組織部分生產有用物質,或為人類提供某種服務的現代技術,它被廣泛的應用在工業、農業、醫藥、環保等領域,并一經使用,便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成為推動其領域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農業種植領域為例,分析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以期兼顧農業發展的同時促進生物技術的進步。
生物技術;農業種植;轉基因;應用
近些年來,我國的農業土地資源不斷縮減,而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又與社會發展速度相悖,造成農業發展受阻,而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而且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因此,迅速成為了當前農業向前發展的重要方式。故而,對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進行深入探究,將對我國農業及生物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轉基因、微生物發酵等技術是農業生產中常用的生物技,他們的使用,對于促進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一,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以我國的水稻為例,我國的水稻經過袁隆平老先生的雜交育種,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畝產值,使得我國的稻米在滿足自給自足的基礎上,實現了對外出口,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其二,提高了農作物的抗病害、蟲害等能力,如在我國新疆等地區所種植的轉基因抗蟲棉,它利用轉基因技術,將破壞棉花生長的各種病蟲殺死,并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不僅降低了種植管理成本,且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及畝產值,由此可見,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將我國的農產業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現階段,我國的很多農業產品都已經使用了轉基因技術進行產品改良,例如玉米、小麥、番茄、棉花等等,他們的應用,實現了農產品提產、提質的目標,例如我們餐桌上經常食用的番茄,它營養價值成分極高,但卻是一種不易儲存,且不易運輸的菜中之果,而經過相關專家的不斷努力,將轉基因技術應用其中之后,加速番茄衰老、變質的乙烯合成的酶基因得到了抑制,使番茄成為了適于遠途運輸、儲藏的口中佳肴;而轉基因技術在玉米種植方面,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玉米中含有一種有機磷酸類化合物,即植酸,植酸在被食用后,會在排泄物中釋放出污染物質,對環境造成污染,而專家將轉基因技術應用到玉米種植中之后,降低了玉米籽粒中的植酸含量,使人們在食用玉米以后,將降低含量后的植酸吸入體內,進而減小了對土壤的污染。
轉基因技術不僅在農業種植中被廣泛的應用,且在畜牧業中也有較好的應用,例如1996年克隆綿羊的誕生,它是生物技術在農牧產業方面應用的重大突破,科學家將綿羊體內的基因與實驗鼠的超高硫角蛋白啟動子相融合,并將其作為綿羊的胚胎,置于母體之中,最后產下5只健康的羊羔寶寶,這種轉基因綿羊,其羊毛的出產率及質量都比其他綿羊提升了很多,從而帶動了畜牧業和毛織品行業的發展。
農業生產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這些廢棄物,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而傳統的農業處理方式,是將廢棄物焚燒,然后再返還到田地中,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將農作物(秸稈、木屑、排泄物等)中部分養分歸還到土壤中,但是卻會因為燃燒對空氣造成污染,而采用生物技術,則可以降低農作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其一,采用生物堆肥,將農作廢棄物集中堆放到一處,利用微生物的活動,將不穩定的有機物轉化為穩定的有機物,而這些有機物在長時間堆放后,可直接用于農家肥料,為農用田地補充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另外,這種方式能夠減少廢棄物所散發出來的難聞氣味,改善廢棄物物理結構,進而增強廢棄物作為花費的功效;其二,采用高溫堆肥,將廢棄物堆置于高溫環境下,可有效的消除廢棄物中的細菌、寄生蟲等,并提高廢棄物的肥料功效,且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肥料,要比普通化肥效果好,又不污染環境,既實現了經濟成本的降低,又提高了環境保護能力。
如上,農業生產避免不了產生一些固體廢棄物,而有些廢棄物則可以利用青貯等方式,將其生產成動物食用的飼料,這種方式所加工的農作物原料主要以秸稈為主,它的原理是利用氧氣稀薄時,可培養出大量乳酸菌,而秸稈中含有淀粉與可溶性糖,乳酸菌能夠將其轉化為乳酸,當達到一定儲量時,便可以抑制秸稈中的腐敗菌生長,青貯不僅保留了農作物秸稈中的營養、且可使其作為飼料長久的保存,若再進行二次加工,加入適量尿素或氨化物,則更能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
對于一些難以處置的農作廢棄物,如廢棄木屑、家畜排泄物等等,可以利用生物技術,將其制作成沼氣,這一過程主要是保持一定水分、厭氧、溫度的情況下,利用各種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廢棄物最終轉化為甲烷或二氧化碳等可燃氣體,這些混合氣體被稱之為沼氣,它可以用于農戶的日常烹飪與照明,是良好的清潔型能源。
在農業地區,由于知識信息的匱乏,導致很多農民對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感到陌生與疑惑,因此,要想加強生物技術在其領域內的應用,首先要加強農民朋友對于生物技術的認識,只有在認識并理解的基礎上,人們才會去運用這項技術,而在宣傳的過程中,必須以政府做主導力量,這樣才有強大的說服力與信服力,才能促進生物技術的宣傳。
要促進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除了需加強宣傳工作,相關法律法規的構建也十分重要,法律法規的構建,能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物技術的規范化與制度化,而這個過程中,也要以政府力量為主導,政府的相關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法律法規制定,從而給予農業生物技術使用者一個使用范圍框架,確保農業生物技術的合理有序利用。
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除以上兩點外,筆者認為,還應該從培訓方面入手。由于生物技術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若對這些技術不是很懂,那么,在日常的處理工作中,勢必會影響到生物技術效果的觸發,因此,相關技術人員一定要積極幫助農民進行技術的培訓,讓他們能掌握生物技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定期組織大型的生物技術理論知識培訓會,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形式,增加農民對生物技術的認可與應用,從而實現促產增收。
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實現了農產業的促產、提質、增收的目標,且很好的解決了現代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沖突,但由于認知的缺乏,致使一部分農民依然無法接受并運用生物技術,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及技術人員一定積極加強其技術的宣傳與培訓工作,從而普及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促進兩者的共榮發展。
[1]王芳.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8(6).
[2]王珂.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16).
徐怡(1997- ),女,遼寧丹東人,本科,研究方向:生物科學(師范)。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04
S188
C
2095-1205(2019)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