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珺
?
淺談中國元素在現代花藝中的運用
朱雅珺
(張掖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甘肅張掖734000)
中國元素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流傳久遠,在藝術史上是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所望塵莫及的。文章從現代花藝構圖的基本要素入手,探討了形狀、色彩、空間和質材四個要素中中國元素的運用,總結了在現代花藝設計中如何體現東方文化,開拓既有中國民族特色又有現代感的中國插花新體系。這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對振興中國現代插花藝術具有推動作用。
中國元素;現代花藝;插花;運用
中國元素也就是中國符號,凡是被大多數中國人認同的、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就是“中國元素”。在文化形式上,有中國的水墨畫、書法、篆刻、京劇等;在人文或者自然景觀上,有長城、蘇州園林、故宮、敦煌莫高窟等;在自然生物上,有大熊貓、東北虎等;在民俗民藝上,有蠟染、景泰藍、皮影戲、楊柳青年畫等。在民間,魚、蝙蝠、梅、鹿、鵲是比較常見的裝飾圖案。原因是“魚”與“余”諧音,寓意“年年有余”;“蝠”與“福”諧音,寓意有福;“鹿”與“祿”諧音,寓意厚祿等。這些特征都是可見、可聞或者可感觸的中國元素,很容易從色彩、線條以及代表性的紋理、圖案等形式抽象出來。
在當今全球文化相互交流、撞擊、融合的潮流下,中國插畫藝術要站穩腳跟、保存自己,把握住“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回歸民族的指導思想,需要中國花藝師在現代花藝作品中體現中國文化,創作出表現我們自己的民族性、民眾性和時代性的插花作品,更需要中國花藝師將古典與現代、高雅與通俗、實用與藝術相結合,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振興中國現代插花藝術。
現代花藝是20世紀中葉由西方插花藝術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其主要的特點是使用的素材豐富,植物性、非植物性材料皆可應用;表現技巧亦多樣化,粘貼、捆綁、纏繞、組群等手法都可直接顯露出來。多數作品常使用架構(既起支撐素材作用又起裝飾作用的一種支架),創作思想比較強調主觀意識,常融合東西方插花藝術的一些特點,表現出時代感,強調表現作品的裝飾性和人工技巧。[1]因此,比傳統插花的表現更廣泛,也比較自由,但創作的難度也加大了。
插花作品通常是通過構思、選材、構圖與插制四項程序與步驟完成的,其中構圖是最主要的構成部分之一。所謂構圖,借用中國畫論的概念即為“經營位置”,“鋪陳布置”,通俗來講就是將構思好的主題和選好的花材進行合理的安排與布置,組成一定形式的造型,來表達創作的意圖和作者的情懷。構圖所形成的的造型是否優美,主要取決于形狀、色彩、質材和空間四個方面處理的是否合理與正確,它們成為構圖的基本要素。[2]本文從四個構圖要素入手,研究現代花藝中中國元素的運用,使其形成具有中國意蘊的完美現代插花造型。
形狀要素在插花中可稱為造型式樣。在形狀要素中運用中國元素可采用不對稱的自然式構圖形式,展現有若自然的東方造型樣式。常用的東方式插花造型有直立型、傾斜型、平臥型、下垂型及綜合型等。但是沒有不變的形式,在這四個基本構圖形式的基礎上,通過高低錯落、剛柔曲直等的各種變化,可以構成豐富多彩的不對稱式自然構圖。這與中國傳統哲學審美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符合中華民族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注重表現作品的自然美和意境美。
線條造型是自然式構圖形式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花材線條的粗細、平斜、曲直、高下等變化,可表現出的千變萬化插花畫面。所以在插花中可考究花材的選擇,注重花材的姿態和質量,構成變化萬千的不對稱式的中國自然構圖。如《柔與剛》讓線條與圖案完美結合,運用杠桿原理構成下垂型構圖形式。此外花材(彩色馬蹄蓮、白木、西瓜皮、椒草等)形成柔美線條與剛直線條對比,表達出柔與剛的主題。此外木本花材擁有優美多變的姿態,更容易花藝師加工成有畫意的線條,壽命又長,在插花加入表現出作品的自然美和中國意境美。如《十一月的肖邦》采用現代插花手法,運用枯木、枯枝線條支撐整個作品,表現出自然風格。運用了手套、小提琴等元素表現對肖邦的懷念,苔蘚做成的音符與直線條對比表現了作品的韻律感。
色彩是最醒目最富有表現力的構圖要素,它能更直接的表達情感,對人的情緒和心里都有很強的感染力,并由此喚起各種聯想。我國古代盡管不同朝代各有不同的用色喜好,但是總體而言是偏愛紅色的。在原始祖先的意識中,紅色是血液的象征,失去它便是失去生命,故而有追求永生的意義,也視紅色為喜慶、吉祥的象征;黃色是我國古代皇室專用色彩,是尊貴和權威的象征。故我國常用紅色表示喜慶,白色表示哀悼,黃色被視為皇家和佛教的色彩。
花藝設計可選用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幾種色彩,以中國紅、黃色、長城灰、玉脂白、國槐綠等為主,與花藝材料,共同來營造花藝的色彩,營造出或崇高或祥和或喜慶或寧靜的花藝空間。中國紅和琉璃黃可用于花材的花蕊、花苞、花瓣、葉片等上,突顯喜慶、崇高的氣氛;長城灰可用容器、置石上,來突顯花藝作品寧靜的氣氛;玉脂白可用于花材中的花瓣、容器等,可營造出純潔的花藝氣氛;國槐綠主要用于花材葉片色彩的選擇,為開花植物做點綴做陪襯;黑色常用于幾架、配件等,營造沉穩的空間氛圍;木原色是自然的色彩,主要用于木本花材中,體現花藝設計沿襲“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境界。如《春暉含香已賜緋》以紅色為主色調,圓形的竹片象征著生命的輪回與復蘇,紅日冉冉升起的時刻,萬物都沐浴在愛的陽光里。垂掛的吊蘭和星點木、紅瑞木組合在一起,看起來像是燃放的鞭炮,而作品主題又含有春天來臨的意思,所以又有一種辭舊迎新的歡喜寓意其中。再如《人與梅花一樣清》白色鏤空的現代龍形圖案,配以黃色的臘梅和蘭花,背景再掛上一幅詠梅字畫。白、黃、黑、綠交相輝映,中國文化氣息躍然而生,強化了人如梅花一樣高潔的崇高品質。
空間要素是比較抽象而復雜的概念,簡單的講就是指造型中各種花材之間所占據的位置、距離以及體積大小的關系,有序地處理好這幾種關系,就能增強整體造型的表現力。中國式插花構圖中講究花材的安排組合要虛實相生,就是很好的掌握了空間處理的要素。在材料的疏密之間,參差錯落之間留白,使人感到煙霞云霧從中而生,或者在淺盆里的一邊用插花,另一邊則大片留空,給內容提供一個勢的去處,有利于情勢的發展,避免了填充堵塞,無處渲泄,使人有觀賞的余地、想象的余地。[3]留白正體現了“有無相生”,“有生于無”的中國哲理,便是插花藝術中中國元素的運用。
插花空間處理手法可采用框景、借景、對景、漏景等手法,運用花材,來營造豐富多彩的花藝空間,達到景中有景、小中見大的花藝效果。如《世紀之門》用框景的空間處理手法,加大了景深效果。梅花枯枝條作線條,配合龜背葉、蓬萊松、蝴蝶蘭、綠掌、天堂鳥等花材,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吸睛畫面。再如《江南韻》運用借景的插花空間處理手法把墻壁上的書畫借入到插花中來,豐富了插花的內容。作品以夕陽紅為主題,表現老年人晚宴的情景,以竹子為架構,使用松柏、百合、鶴望蘭、四照花等花材,飄散出江南古鎮的韻味。更如作品《地方》用竹芯條彎成拱形作為整體框架。其中穿插蘭葉,形成剛柔并濟的氛圍。郁金香作為點睛之筆,從兩旁悄然探出,若隱若現,含蓄雅致,嬌艷柔美,運用漏景的手法豐富了花藝景觀層次。《生日的祝福》應用對景的手法,兩盤中景相映成趣。作品用紅瑞木做成護欄形狀,作為整體構架。馬蹄蓮代表著純凈的友誼,月季和草原龍膽點綴著整體畫面,表達出美好的希望和祝愿。
質材是指插花中所使用的一切物質材料,其構成要素分為三種即為花材、容器、幾架與配件。其中花材是最重要的,容器、幾架與配件等起著承載、加強和活躍造型等輔助作用,有時也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4.1 中國元素在花材中的運用
插花作品是通過花材完成造型、表現主題與中心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和古老的傳說,使不少花草樹木具有特定的花語,比如荷花喻清廉,牡丹喻富貴,竹喻虛心等等。因此從材料上做文章,就能彰顯出中國元素,達到中國元素與現代花藝的完美融合。如梅、蘭、竹、菊是高潔的“四君子”;牡丹和竹子表示“富貴平安”;玉蘭、海棠、牡丹表示“玉堂富貴”;松、竹、梅是“歲寒三友”。不同的時節用途,也有不同的選花。春節期間插花選帶有喜慶與歡樂氣氛的,如唐菖蒲、玫瑰、香石竹、蘭花、熱帶蘭、小蒼蘭、仙客來、水仙、蟹爪蘭、馬蹄蓮、火鶴花、鶴望蘭、金桔等;祝福長輩生日的插花一般可選長壽花、百合、萬年青、龜背竹、報春花、吉祥草等;慶賀開業或喬遷之喜選大麗花、菊花、月季、唐菖蒲、君子蘭、山茶花、四季橘等,象征事業飛黃騰達,萬事如意;送給母親的花除了香石竹外,也可以選唐菖蒲、大麗花、百合花等;白色菊花、白百合、白色馬蹄蓮等用于送葬掃墓。[4]此外,中國式插花善用木本花材,以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
2.4.2 中國元素在容器中的運用
容器是插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它的形狀、色彩和質地對插花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十分強調與花相稱。具有中國特色的插花容器,有陶瓷、木器、銅器等,用他們創作出插花,各具有中國風味。用陶瓷制成的插花器皿,制作精美、色彩圖案豐富,是陪襯花材的好器具。插花用木制器具,樸實無華,要是采摘野花插到木器中,田園風味更濃。銅器顏色古樸,搭配現代插花,也具一番古香古色的中國風。
2.4.3 中國元素在幾架與配件中的運用
幾架是東方式插花的構成要素之一,多為木質材料制成,形狀多為圓形、方形、長方形等,有土黃、褐色、黑等色,要與容器和花材的色彩相協調。幾架形式多樣,有書卷幾、如意幾、方架、六角架、圓架。當然并不是每件東方式插花作品都要使用幾架,但幾架是東方式插花中特有的中國元素。
配件不是花藝必備的材料,屬于輔助成分。常用的東方配件有:瓷塑造形、畫軸、香囊、中國結、珠串、水果、靈芝、佛手、銅錢、燈籠等,來烘托某種氣氛或裝飾環境。如在喜慶的場合,掛上中國結、紅燈籠、渲染熱烈的歡慶的氣氛;在書房插花中,桌案上擺放文房四寶和書籍之類以增強文化氣息。需要注意的是添加的配件一定要與作品的主題思想相符合,能豐滿點明主題,彰顯中國元素,以免畫蛇添足。
要插做出成功的帶有中國元素的設計,是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是插花演繹。因此,花藝師必須深入感悟中國博大深厚的歷史與文化,細心體味生活,在感受中國元素的同時,拓展思路,尋找設計靈感,做到去除刻意,真情流露,這樣才能做出真正的現代東方花藝。
現代花藝中東方元素的運用不是純粹元素符號的堆砌,而是通過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將現代花藝設計的理念與中國元素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人們樂見的中國式的現代花藝,讓中華文化在花藝師的手中熠熠生輝,在花藝師的手中走向世界各地。
插花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不能亦步亦趨,懂得什么是創新與發揚的問題。模仿不是創新,創新必有自己的特色,而自己的特色就是本土文化。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中,才會像電影《功夫熊貓》一樣走向世界。感悟中國文化,汲取營養,融會貫通,做到“師古不泥反得古,創興有本始為新”。這樣,才能讓中國插花藝術發揚光大,永垂不朽。
[1]范洲衡,鄭志勇.中國傳統插花系列教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2]王蓮英.中國傳統插花系列教程:研習初級[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3]張煒煒.如何在現代插花藝術中彰顯中國元素[J].文教資料,2011(10):87-88.
[4]謝利娟.插花與花藝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12
S68
C
2095-1205(2019)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