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年
鐵路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蘇春年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吉林132200)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社會不僅需要研究型,設計型的理論科技人員,更需要具有豐富經驗,勤奮敬業,技藝高超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在鐵道方面,我國雖然在鐵路領域的發展處于領先地位,但是仍然缺乏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就需要學校和企業聯合,理論結合實際,構建強有力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構建科學有效的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文章就鐵路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研究。
鐵路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鐵路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運輸作業復雜并且環節頗多,需要和大量的部門之間協調和配合,這就需要專業素質的人才接受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才能完成一系列復雜的工作。而對于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嚴明的職業紀律和較強的專業能力的人才,卻是十分的匱乏,如何能夠培養這方面的人才,是國家,是鐵路職業院校必須解決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取得顯著的成績,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尤其在鐵路建設領域,在鐵道部門的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狠抓落實,積極創新下,不斷涌現高技能專業人才,為鐵路的發展建設注入一劑強心劑,致使我國在鐵路建設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高技能人才發展現狀的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職工隊伍的技能人才結構不合理,高技能人才短缺嚴重,職工隊伍總體學歷水平較低,不能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對基礎知識儲備的需要,高技能工人年齡老化嚴重,技能人才隊伍出現斷檔,技術工人知識老化嚴重,與快速進行的技術裝備升級不相適應,這些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著鐵路的建設和發展,出現這些問題,首先就需要剖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對于技能型人才的缺失,一方面主要是沒有充分發揮鐵路高職院校的作用,鐵路局應該和鐵路職業院校之間合作,由鐵路部門對于實際工作中所需技能進行規劃要求,由鐵路職業院校制定培養方案,并且保證每年高技能人才輸出的數量和質量。另一方面是對鐵路技術工人的激勵機制缺乏創新,不能激發員工提高職業技能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由于技能層級收入差距太小和地域差異,職業發展規劃不明確或者發展道路狹窄,導致高技能人才流失嚴重,而一般技能員工又安于現狀,將鐵路工作視為鐵飯碗,不能有效激勵員工提高職業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培養鐵道相關職業的人才,堅持以人為本和以能力為本位的原則,既培養高技能人才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又必須具備掌握鐵道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綜合職業能力。在鐵道院校,學校應該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在畢業的時候,拿到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例如,內燃機車學習司機,內燃機車鉗工,內燃機車電工,內燃機車制動鉗工,這些證書含金量高,能夠保證學生畢業的有足夠的能力應對鐵路局的工作任務,而且,在校期間,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使之愛崗敬業,無私風險,具備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品質,具有嚴明的組織紀律,無條件服從組織的安排和指揮,還需要重視體育鍛煉,有強壯的身體素質應對處理突發的工作狀況,當然,一定的創新能力必不可少,這無論對于學生的個人前途發展,還是鐵道企業的發展建設都是非常有價值意義的。
一般而言,鐵道企業的人才招聘都在鐵路職業院校,因此學校就要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養。鐵道企業可以從長遠的目光看待和儲備人才,為鐵路職業院校注入專項資金,加強鐵路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發展建設,也可以通過將設備引進校園,供學生模擬,貼近實際,還可以通過引進師資力量,即鐵道部門的專家和高級技術工人以授課的形式,為學生講述實際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鐵路職業院校需要合理規劃學生的培養計劃,需要用多少時間學習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通過具體的專業實習,鐵道企業提供專門的實習基地,加強學生理論練習實際的思維培養,保證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快速適應鐵道企業的文化和工作流程。另一個方面,對于企業正式基層員工,為了加強這些員工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鐵路職業院校的教師可以到鐵道企業授課,現場傳授經驗,教授員工用專業方法解決工作中面臨的問題。總之構建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就是讓鐵道企業走進校園,讓鐵路職業院校的教師走進企業,兩者互惠互利,從而加強鐵道企業和鐵路職業院校之間的合作。
由于現代鐵道企業沒有構建科學有效的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導致很多高技能人才流失,這對于鐵道企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損失。這既要注重鐵路職業院校對學生的培養,還要加強鐵道企業對于人才的評價體系構建。在建立鐵路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時,改變傳統的以教學過程為目標,而注重以教學結果為導向,在學生畢業之時,機能通過校內校外專業知識的考核,順利拿到畢業證書,還需要學生能夠通過專業職業技能鑒定,或者取得專業的從業資格證書。鐵路職業院校教師在要注重學生學習環境,根據鐵道企業崗位所要求的操作能力,多進行現場教學,通過在實訓基地實踐,進行量化評分,有效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和職業素質。在鐵道企業方面,通過正確把握提高技能人才的發展目標,完善技能人才的選拔機制,可以在平時舉辦技能競賽,技術創新的活動,最重要的是提高鐵路技能人員的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根據技能人員的業績和所做的突出貢獻,作為晉升的依據,并且加大技能人員的表彰獎勵力度,提高其社會地位。構建科學有效的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能夠保證技能人才工作的積極主動性。
鐵路高技能人才培養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隊伍的技能人才結構不合理,高技能人才短缺嚴重,職工隊伍總體學歷水平較低,不能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對基礎知識儲備的需要等諸多問題。而對于鐵路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通過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構建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構建科學有效的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有效提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
[1]于彥良.鐵路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2]魏連峰.鐵路高職院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企業導報,2011(4):221-222.
[3]齊紅軍,王云波,鄭江.鐵路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繼續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工教育,2014(12):69-70.
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就業專項項目《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適應力培養體系的研究》,NO:JJKH20180821JY。
蘇春年(1972- ),女,管理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30
G712.0
C
2095-1205(2019)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