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佳
?
高職法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知識的導入途徑探討
郭佳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語言是根植于一國特定文化環境形成的價值符號,學習一個語言不可以割裂其生存環境,所以,高職院校的法語專業教學必須要注重法語文化的介紹。文章對高職學校的法語教育進行了探析,介紹了法語教學中加入跨文化交際內容的意義,也提出了知識的融合策略,希望能對高職法語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高職;法語教學;跨文化交際知識;途徑
對于絕大多數的高職學生來說,在進入法語專業學習前從沒有涉及過法語,專業學習基本上是從零開始。若要讓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可以做到靈活運用法語,法語老師要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幫助學生。但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法語的發音、語法、單詞,有可能存在拔苗助長的問題,會只重視單純語言教育、忽略文化的熏陶。法語入門階段,這種“死記硬背式”的教育方式可能會提升學生的法語基礎,但是伴隨著學習深入,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反而會制約學生語言學習,讓他們知識機械的背誦,不能融入法語環境。因此,高職法語教學大綱必須要提升跨文化交際內容的地位,要讓法語教育在法語文化中進行。以下主要圍繞著法語跨文化交際內容的意義展開分析與探討:
語言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人們用語言來與人交流、記錄事物發展,語言受制于文化,文化不同語言也不同。所以,中國的高職學生若要完全掌握法語,能靈活應用法語與以法語為母語的人自由交流,必須要深入了解法語文化。跨文化交際內容的加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法語言環境的思維方式,以法語思維思考問題、解答問題。此外,跨文化交際內容還會糾正不同文化習慣之間的誤差,增強學生的語言技能,真正培養高精尖法語應用人才。
法國曾經屬于古羅馬帝國的領土,深受古羅馬帝國文化的影響,在世界文化長廊中屬于一顆璀璨的明珠。歐洲各國文化開放,文化交叉異常頻繁,法國人又因為其創新精神,走在了歐洲甚至西方文明的文化交融前沿。法國曾經是歐洲的文化核心,法語屬于英語的根基性語言,法國的文化變遷對于法語甚至英語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語言教育不能止步于背單詞、背語法、練發音,而是要根植于文化背景,先讓學生了解法國文化、熟悉法國人的語言邏輯、認同法語文化,這樣才能學好法語。
高職學校的法語教育在跨文化交際內容的傳播過程中,不能只要求學生了解法國的民俗風情、宗教禮儀、思想價值觀念等內容,還要讓學生敢于對比中國文化和法語文化之間的異同,并且能夠把中國文化傳播出去。在不同文化碰撞中,學生會清晰文化之間的界限,從而突破不同文化之間的溝壑,突破文化制約,這樣才能學好法語。所以,高職學校必須重視跨文化交際內容的學習,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法語的教學效果。
語言的教育如果只滿足于背誦層面,那教育出的學生只是機械的搬運語言,翻譯出的語句會缺乏靈氣,甚至會詞不達意。如果把文化融入到語言教育中,就會讓語言學習變得生動。語言是文化的縮影和代表符號,離開文化的語言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最終被歷史淘汰。法語能在世界文明沖突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文化必然有過人之處,所以,法語的學習也就是對法國文化的學習。中國人傾向于中庸,法國人則主張個性,這種文化差異注定法語在發音和語法方面與中文不同,但是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國的文化會在世界文明之間取長補短,因此文化也是個動態的過程,法語學習也因此成為一個動態學習的過程。為了學好法語,增強跨文化內容的熏陶,可以采取以下教育策略。
習語是民族諺語、俚語等的統稱,其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內容。習語是一國文化歷史淵源、宗教傳統、語言個性的縮影,習語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思想的精髓,是一個國家基層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能從法語習語中領悟到法語和法國傳統文化的連接。比如:C’estlafindesharicots字面意思:這是四季豆的末端。當你餓的時候,發現豆子都吃完了,那你就得餓死了。所以法國人用這句話來表達完蛋了。你也可以說Lescarottessontcuites(生米煮成熟飯,為時已晚,一切都完了。)熟悉法國文化的人都知道,豆子在法國人的飲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得知飲食文化對于法語的影響。老師在法語教育中要注重文化的介紹,尤其是對于習語的教學,只有知悉法國文化才能理解習語的內涵,學生才可以了解一個真實的法國。
法國文化雖然經過一定波折,但是追溯到文化源頭,時間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期間經歷過動蕩、戰亂和繁榮,這些經歷都決定了法國文化追求個性、渴望平等、喜歡安逸、熱情爽朗等性格,這些追求都和中國人傳統的文化差距很大,這些追求都成為法國人的價值追求。價值屬于哲學領域,它看不見、摸不著,可以語言代表行為規范,從一個人行為和談吐中可以得知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追求。比如,中國人家國思想氛圍濃厚,安土重遷和落葉歸根是中國人骨子里的倔強,因此“父母在不遠游”、“回家過年”等成了中國人的追求。法國則不同,他們追求自由,沒有較強的家族理念,渴望通過脫離家族追求自己人生的輝煌。這些文化差異在文字上的體現就是寫信時地址順序的變化,中國人會按照行政等級從高到低記錄地址,法國人則是相反。
中國和法國在地理位置、飲食習慣、地域面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思維邏輯、審美價值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國人與人交往比較謙和,追求中庸,渴望與人友好相處,不喜歡跟對方掙個面紅耳赤,感覺與人爭執是不理智、不成熟、粗魯的表現;法國人則不同,法國人追求個性,追求脫穎而出,因此,在與人交往中如果發現不同的價值觀點,法國人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此外,中國人喜歡統一,在面對問題時也會傾向于權威的解答;法國人則沒有那么濃厚的權威理念,希望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出問題的結論,哪怕和權威矛盾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中國人說話方式比較柔和,尤其是在表達自己相反觀點時會考慮對方的面子;法國人則不同,會直接表達自己的反對觀點,無論場合和語氣。這些思維方式的差異都導致漢語和法語在語法和語言邏輯上不同,因此,在法語教學中必須重視思維方式的引導。
高職學校承擔著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責任。因此,在對高職學校的學生進行語言學教育時必須立足社會需要、培養實踐性人才,為了確保高職學校培養的法語學生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必須要進行跨文化交際教育。高職學校要重視文化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多種渠道提升中國學生對于法語文化的認同,同時也敢于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出去,以此實現文化的交流。本文對高職學校的法語培養進行了一定的探析,希望能對一線教育起到借鑒作用。
[1]趙偉.淺析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4,407:55-56.
[2]陳國明.高中體育新課改在教學中的實施[J].運動,2014,04:103-104.
[3]陳道深.當前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5:46-47.
[4]鄭高翔,吳敏.近十年高中體育專項化研究評述[J].福建體育科技,2016,3505:51-53.
[5]辛艷軍,李倩倩.基于健康行為視域下高中體育教學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運動,2018,15:106-107.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55
H32
C
2095-1205(2019)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