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婧
?
圖書館自動化與網絡化的現狀及展望
李曉婧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亳州236800)
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受高新技術的影響,也要做出一些改變來滿足人們到圖書館的需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正是這些挑戰讓圖書館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所以,將圖書館變成自動化與網絡化的模式越來越重要。
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現狀分析
在100多年前,人們就產生了圖書館網絡化的思想,但到上世紀60年代之后,計算機技術更加先進之后,才真正的建成圖書館網絡化。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也在不斷改變,從單項到多項,多項到集成化,在到局域網系統,但是整個系統的覆蓋范圍有限,很難讓圖書館的資源做到真正的共享,無法實現提供廣泛的社會化信息的目標,圖書館網絡化還沒有真正的實現。如今這個信息化時代,網絡技術發展到基于開放系統互聯和客戶機、服務器模型的分布處理階段。這一巨大的變革,網絡化幫助圖書館自動化建設到達了一個新的階段。通過網絡的連接,大家能共同享有圖書館資源,也走進了電子圖書館的時代,網絡上的資料組成了一個網絡信息世界。所以想要讓圖書館的資源實現真正的共享,要進一步利用網絡化促進圖書館信息化的發展。
我國圖書館自動化在上世紀80年代剛剛起步,迄今為止也經歷了30余年,也走上了實用化的階段,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自動化建設的諸多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經過對圖書館多年的建設,我們更加很了解圖書館自動化的作用地位、建設方法以及發展方向,在整個過程中也有了豐富的經驗。北京圖書館一直在更新改進機讀目錄,終于在1995年發行了《中國機讀目錄(CNMARC)》,成為了文化行業的標桿。
從北京圖書館裝配的大型機,以及一些大中型圖書館裝配的中小型機,再到各類圖書館的微機,已經有了很多的數量。上世紀90年代,我們也從研制開發轉為實際應用。隨著圖書館系統的不斷更新升級,國內的一些管理系統軟件也以商品的形式進入市場,比如深圳圖書館的“ILAS”系統,全國有數百家企業正在使用。也有一些圖書館選擇引進國外的軟件,再經過漢化、改進之后進行使用。我國的大多數圖書館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的管理模式。
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的自動化與國外的差距主要是網絡化建設與使用。我國通訊事業在近幾十年飛速發展,也能為圖書館網絡建設提供一些幫助。上世紀90年代開通了一些網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1993年開始使用校園網。1994年,云南省各個高校開始測試圖書館計算機管理系統(YULCS),通過這個系統將云南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結到一起。1995年,廣東省也建立了以省館為中心,重點城市為重點,珠江三角洲為對象,上連國家圖書館,下連市縣圖書館的計算機網絡。我國正在從兩個方面展開對圖書館的建設,首先是在各個地區建設圖書館網,實現地區間的互聯,讓全國各地的群眾都能享有同樣的資源;其次是建設高校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打造中國學術圖書館網絡的主體。
想要建成國家圖書館網絡,首先要實現單個圖書館的自動化,分布式處理技術讓系統的硬件軟件能夠兼容,同時也可以互相交換共享各個圖書館的資源。但是最近這些年,有些圖書館選擇獨自研制自己的軟件系統,重新建立館藏書目數據庫,浪費了許多人力、物力、財力,同時這些系統的實用性較差,很多數據、技術等標準都不達標,所以需要我國對圖書館網絡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大眾圖書館和學術圖書館這兩大體系。國家教委實現的高校文獻信息服務體系,為學術圖書館網絡建設鋪上了一個臺階,支撐著我國學術文獻的交流與共享。文化部也在積極組織規劃我國圖書館的建設,試圖利用現代技術以及通訊技術,連接我國各省、市、縣的圖書館,將文獻資料整合成數字化信息,讓大家利用網絡就能查詢檢索文獻,互相借閱各館內的藏書,同時也要與國外的圖書館網絡相連,真正的做到信息資源的共享。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所以也要在全國各地建設更多的圖書館,爭取每年在鄉鎮地區建立1 000個合格的圖書館,讓更多的地方有藏書多、種類全的圖書館。
信息化的時代推動了圖書館自動化與網絡化的建設,也融入到了因特網與CERNET等大環境中,圖書館也從傳統的網絡化轉變為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圖書館的藏書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藏書由最開始的紙質版到現在的電子音像版、多媒體版,豐富了館內的信息資源。在建設館內藏書資源時,大可不必將所有的書籍都放入館中,更多的是利用網絡獲得更多的資源,讓人們能夠快速的搜尋到各種信息資料。
每個圖書館間也要加強合作,從單一建館轉變為合作的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圖書館的硬件軟件設施也更加完善,做到網絡一體化。圖書館的服務也從傳統的服務到如今的信息化服務,比如人們現在常用的E-Mail,能夠快速與其他用戶聯系、傳遞信息;用戶也能在數據庫查詢到所需的信息,了解到一些實時的新聞信息以及股票行情;電子圖書館也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用戶可以在終端查閱電子圖書館中的資料、信息,閱讀喜愛的圖書,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圖書館才有的資源,感受到圖書館網絡化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也是網絡化讓圖書資源有了更大的利用價值。多種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圖書館信息貯存、傳遞與檢索的方式,傳統的封閉化管理逐漸消失,從文獻的業務管理轉變為文獻開發的信息資源管理,慢慢轉變為開放式服務,圖書館的管理也會從原來的封閉式走向如今的開放式。
圖書館自動化與網絡化建設是一個慢慢摸索、不斷進步與發展的過程,我國也要重視圖書館的建設,不斷提高圖書館的現代化水平,打造一條符合我國圖書館自動化與網絡化的發展道路,讓我國的圖書館建設早日跨入世界一流的行列中。
[1]吳慰慈,羅志勇.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7,23(5).
[2]周小璞.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現狀與今后工作的思路[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7,23(6).
[3]吳建中,馬自衛.圖書館網絡化發展的趨勢[J].圖書館雜志,1996(5).
[4]吳建中.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自動化建設[J].圖書館雜志,1997(4).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79
G250.7
C
2095-1205(2019)01-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