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呈穗 常德廣播電視臺
融媒體時代下,傳統的電視、廣播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程度不斷提高,在此形勢下,數字技術、網絡技術、“4G”直播技術等被廣泛的應用到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之中,提升了電視新聞的制作效率。但要指出的是融媒體下的電視新聞與新媒體的融合,并非只是簡單的運用新媒體的技術手段,而是使新媒體技術服務于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播出,打造出更具有特色、更被受眾所喜愛的新聞節目。
當前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存在著一個較為凸顯的問題,便是融媒體下新媒體的概念與技術運用程度不高。雖然部分電視新聞節目已開始向融媒體的方向轉型,并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效果,如《每日新聞報》、《朝聞天下》等節目。但是在一些新聞節目中,尤其是地方新聞節目中,對于融媒體的融合程度較低,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度運用融媒體的理念建設新聞節目,因而新聞節目的制作、傳播效果不理想。電視新聞節目應積極運用融媒體的發展理念,要準確理解融媒體下,電視新聞節目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全方位、多層次的融合,是要取二者之長,在融合、碰撞中,形成全新的電視新聞節目,以優質的內容、高效的傳播、新穎的視角、多元化的互動,帶給受眾更高的視覺享受,從而有效的推動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電視新聞節目要樹立高效、務實、創新、正能量的發展理念.高效就是在新聞節目的制作中,積極運用融媒體技術,革新新聞節目的制作過程,簡化新聞節目的制作流程,實現一鍵式發布,搶占新聞發布的先機,提高新聞節目的時效性。務實就是要關注民生,從心出發,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有擔當的電視新聞節目,為人民而發聲,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創新就是要善于將新媒體轉化為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的原動力,創新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方式,豐富傳播載體,增強與受眾之間的友好互動。
好的品牌形象,會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如《焦點訪談》以敢于觸及社會痛點問題,而成為政府重視、百姓信賴的一檔新聞節目;《新聞眼》立足于民生新聞,走入千家萬戶,關注百姓生活,為人民排憂解難,成為一檔優質的民生類新聞節目,深受江蘇地區人民的喜愛。因此電視新聞節目要凸顯節目特色,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用優質的新聞節目,獲取廣大受眾的信賴。電視新聞節目要清晰的認識到,在融媒體的環境下,受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新聞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的閱讀新聞,因而在樹立特色的電視新聞節目時,一定要明確新聞節目所面向的人群,以及電視新聞節目的板塊劃分,然后以此來確定電視新聞節目的主要側重點,以及新聞節目中的重點板塊。為了進一步凸顯電視新聞節目的特色,電視新聞節目要充分運用融媒體的技術手段,如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通過對受眾的興趣愛好、關注點、年齡段、地區分布等信息的分析,進一步明確電視新聞節目的主要人群。在明確了該信息以后,針對該人群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進行調整,以迎合該人群的需求。如對于25-35 歲的人群,則傾向于社會類、民生類新聞,電視新聞節目可設置相應的板塊。在調整內容以后,要運用新媒體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觀察受眾對于電視新聞節目內容的評價,然后再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分析,進而準確的了解用戶的需求,以便于為用戶提供更為適合的電視新聞節目內容。
融媒體下的電視新聞節目不再把持話語權,受眾越來越多的表現出參與到電視新聞節目中,越來越多的電視新聞節目開始增添一些與受眾互動的板塊,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廣視新聞》中新聞節目主持人經常深入到人民之中,聽取人民對于熱點新聞事件的看法,并鼓勵人民多發表一些意見。由人民發表意見的方式,比聘請專家發表意見更容易引發人民的共鳴,因而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播出效果。電視新聞節目要在新聞節目之中,創造一些機會,提供給受眾,為受眾參與到新聞節目之中提供渠道。還要運用融媒體為受眾參與新聞事件提供一個討論、交流的平臺,一方面為受眾的傾訴提供了平臺,便于受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促進了受眾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在電視新聞節目所提供的平臺中進行交流,增強了受眾對于電視新聞節目的黏性,拉近了電視新聞節目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在融媒體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要注重實用性,更多的從電視新聞節目的實際需要出發,所采取的創新措施,能夠使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有所提高,并能夠凸顯出電視新聞節目的特色,成為廣大人民所喜愛的一檔電視新聞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