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奶花 惠州報業傳媒集團
在現代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融媒體逐步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融媒體時代給傳統報業提出了較大挑戰,在各類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報業面臨著大量讀者流失和廣告額縮減等窘境。傳統報業只有與時俱進謀求轉型,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才能適應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以及即將到來的5G 時代,不斷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筆者認為,提升傳統報業傳播力、影響力的關鍵點,正是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而“新型”之新,指的是以移動互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的“新”。要打通傳播的“最后一公里”,就要靠新技術來賦能。
5G 時代即將到來,對信息傳播勢必帶來巨大影響。在新技術飛躍的今天,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報紙做不了移動傳播時代的平臺,報紙的民生服務功能在退化,應轉移到新媒體平臺上來。要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只能依托移動端。但這并不意味著報紙的“地位不保”,今天報紙仍是主流媒體,但不再是大眾化讀本,而是少數主流精英人群讀本,是社會主流價值認同標簽。在移動傳播時代,報紙的價值體現在“工匠精神”,在網絡信息喧囂之后的觀察思考,在信息洪流之中沉淀淘漉。
在打造新型傳播平臺、構建新型主流媒體的頂層設計中,富有公信力和深度的報紙依然是根基,具備時效性、共享性的新媒體則是主干。在這方面,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正在進行的探索可以作為一個樣本。
該集團按照“喉舌+智庫+平臺”的路徑,探索為新型主流媒體建模。在媒體融合的探索中,以惠州日報為根,以惠州頭條、掌中惠州為雙主干,以頻道為枝、項目為果,培植黨報黨媒全媒體融合創新發展、蓬勃生長的“大樹”。
在這棵“生態樹”中,報紙處于大樹的根部位置,網站和移動端是樹干,主干可以長百枝,百枝可以結千果。“枝”就是客戶端頻道或其他發布渠道,“果”就是謀求效益的各種項目。報紙這個根,給移動端這個“主干”輸送權威性公信力營養,而移動端反哺以傳播力影響力,就是新型傳播平臺。把“生態樹”種好之后,無論今后技術如何發展,就是及時迭代升級、大樹發新枝而已。
在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報業為了能夠成功轉型,需要真正實現多種媒體資源的融通共享。
一方面,傳統報業的記者在采集新聞資訊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多種媒體的作用,積極搜集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素材,加快新聞信息的采集速度,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發布第一手新聞信息,搶占新聞信息的報道先機,有效增強傳統報業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傳統報業還需要積極改變信息的處理方式,應用與傳統紙媒完全不同的方法,采用針對性的途徑來搜集新聞信息,以便能夠讓傳統報業更好的滿足不同媒體的需求[1]。
同時,針對傳統報業新聞內容發布渠道單一的缺點,傳統報業應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支撐,拓展多樣化的發布渠道,以此來擴大傳播范圍。
盡管存在諸多限制,不可否認的是,傳統報業相比新媒體仍存在不可替代的優勢,比如權威、優質、公信力等。在謀求轉型的過程中,傳統報業務必不忘初心,嚴格把控內容的質量關,充分利用圖片、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形態,打造優質的精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發揮傳統報業獨有優勢的同時,讓傳統報業單一的傳播形式得到改變,能夠利用多個平臺、多種介質、多層次進行傳播,從而最大限度提升傳統報業的品牌影響力。
一直以來,傳統的媒介起的是單向傳播的作用,向受眾發布權威信息,受眾始終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難以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而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出現,人們可方便快捷地利用移動端表達自己對社會現象和議題的見解,自主意識爆發式增強,已經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信息。
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報業為了能夠獲得受眾關注、增加受眾粘度,就必須立足于受眾的閱讀習慣展開信息傳播,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邀請受眾參與進來,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受眾群體進行清晰定位,深入了解不同群體的需求和閱讀習慣,為受眾量身定制個性化的信息內容和推送服務。
總之,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報業的轉型迫在眉睫。傳統報業應積極融合新技術,采用新思維來整合優質資源,改變采編人員的職能和采編流程,豐富內容發布渠道,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從而在融媒體時代更加健康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