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 張家口廣播電視臺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媒體事業也逐漸更新發展,電視臺作為新聞節目的傳播窗口,承擔著文化建設的重要責任。基于此,播音主持人作為電視臺的門面,其現場能力直接影響著節目的效果以及電視臺的水準。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現場能力,除了基本的播音素養之外,還應該練就一個強大的內心,始終控制全場、臨危不亂,以保障電視臺節目的質量。
受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沖擊,傳統電視媒體的播報節目為了能夠搶占先機、爭奪收視率,不少電視人在選擇播音主持人的時候,用外表來定勝負,反而忽視了主持人的內在條件和播報素養等。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節目雖然被冠以王牌欄目稱號,占據黃金時間段,但是由于主持人的經驗不足或控場能力不夠等,不僅播報連連出錯,而且還斬獲了一片罵聲,拉低了整個欄目甚至是電視臺的口碑,不利于電視媒體的發展。
現場直播類的電視節目,雖然直播中會出現過形式多樣的不可預料的問題,但是只要主持人的控場能力足夠強大,能夠在危機中協調管理,節目就能順利有效的運行下去。但是當前,不少電視人在播報的過程中過于依賴所謂的臺本,照本宣科的播報模式導致主持人的感情和思想內涵無法有效的發揮出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節目的深度和效果。
現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或咨詢的播報形式除了電視傳播之外,還有人們更喜聞樂見的手機直播,這種播放媒介或渠道或許嚴肅性不足,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更易于被年輕的受眾所接受,因此傳統電視臺播音主持人的播報模式受到了極大的威脅。除此之外,當前的電視臺主持人大多專注于自身的領域,并沒有對全新的媒介形式和播報方式進行研究和認知,導致其素質與觀眾的素質無法有效對接,收視率直線下降的同時,也影響了節目的口碑[2]。
在部分電視臺節目中,播音主持人往往采取傳統的電視播報形式,不僅內容單一雷同,而且語言也缺乏特色,不同的現場主持人如果采取同樣的播音處理形式,不僅會使受眾產生疲勞情緒,而且還會大大降低播報的質量。因此在優化主持人現場能力的過程中,應該從優化其基本素養出發,主持人要珍惜每一次播報的機會,積累實踐經驗的同時,能夠在量變中尋找到只屬于自己的特色,主動發現現場播報中不足的同時,強化與新聞欄目主持人、直播間主持人以及外景主持人之間的交流,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控場水平。
現場新聞和現場播報,需要為受眾營造現場的緊張感,使其能夠身臨其境地融入到播報內容當中,認清客觀事實并報以情感寄托。基于此,為了能夠營造這種現場感,主持人需要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有效把控攝像鏡頭,以進行有效的現場直播報道。以救火現場報道為例,主持人在選擇報道背景的時候,大多會以離火災不遠的地方為報道環境,并保證背景中能夠聽到救護車鳴笛聲或能看到相關救援標志。這樣一來,救火的緊張氣氛就能直接被烘托出來,而且主持人不再需要贅述現場的緊張感,只將火災事實陳述出來即可。
在一般情況下,主持人在接到報道工作之后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們的眼睛和報道就是受眾接受事件的唯一渠道。因此,在具體報道的過程中,主持人應該在短時間內進行多重身份的互換,從細節之處提升現場報道的有效性。首先,主持人應該換位思考,在置身現場的時候思索:如果我是普通觀眾,在火災發生之時最關注的問題是什么,最想了解的訊息是哪些,等等。將這些思考串聯到主持詞當中,為觀眾解答疑惑。其次,主持人要把控細節,用鏡頭或語言來還原事件的真相。例如,在暴雨現場,除了要利用語言和數據羅列雨勢之大之外,還應該從細節出發以附近行人或商販的視角來側面烘托出暴雨的危害性,從而讓觀眾能夠仿佛身臨其境一般,烘托出報道的真實性。
電視臺播音主持人的現場能力是保障節目收視、優化節目效果的關鍵,因此,在對其現場能力進行培養和優化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將培養主持人基本素養放在首位,在進行現場報道的過程中始終實事求是,并善于站在受眾的立場上分析和解答問題,提升報道內容真實性的同時,為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電視臺播音主持人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