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從2020年至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提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近年來,國家呼吁產業創新、技術創新,以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伴隨著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不斷進步,“數據經濟”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當前,社會大眾對文化的需求日漸提升,文化產業也成為體現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部分,傳媒產業在“數據經濟”背景下,謀求轉型升級之路,以更好的滿足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必經之路,也是新時期傳媒產業長足發展的必然要求[1]?;诖?,本文將依據“數據經濟”下傳媒產業發展新特點,探討其創新實踐路徑。
當前,我國傳媒產業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融合,使得傳媒產業在“數據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目前,中國的數據經濟在全球范圍內處于優勢地位,總體呈現增長速度快、規模龐大、潛力巨大的發展特點。據國家統計局官網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數據經濟規模高達31.3 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長速度在全球范圍內名列前茅,數據經濟在GDP 中占比34.8%,對比全球其他主要國家較低。從現有形式來看,傳媒產業在“數據經濟”背景下,依然有較大發展空間。2018年,中國傳媒產業總規模達2.16 萬億元。
通過分析傳媒產業細分市場發展狀況,整體呈現互聯網發展勢態良好,傳統媒體逐漸下行的趨勢?;ヂ摼W技術在近年內獲得較大進步,國內網絡廣告市場規模規模達到3920 億元,網絡游戲銷售收入達到2144 億元,同比增長5.3%,網絡視頻市場規模達1250 億元,同比增速高達31%。網絡廣告、網絡游戲、網絡視頻在傳媒產業發展中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相比之下,廣播電視行業整體收入呈負增長狀態,其中,廣播電視廣告收入同比下滑2.07%。報刊行業無論是廣告收入還是發行都在持續下滑,市場規模下滑率達到10.9%。圖書與電影在2018年發展形勢略微有一定增長,但與互聯網相比,市場規模依然有較大差距。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總規模達到894 億元,同比增長11.3%,2018年電影票房規模達到609.7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0.9%。
現階段,傳媒產業的內部結構已發生較大改變,傳統媒體在市場環境中呈現持續衰弱態勢??v觀傳媒產業發展歷程,2010年,中國傳媒產業總產值為5808 億元,中國傳媒產業主要以傳統媒體為主,傳統媒體報紙、圖書、期刊、電視、廣播、電影等媒介形態雖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形態在傳媒產業內部結構中逐漸占據更多份額。自2011年之后,新媒體逐漸在傳媒產業中提升市場份額,傳媒產業內部市場結構在此之后的調整速度越來越快。2011年,傳媒產業內部結構由平面、廣電、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組成;發展至2013年,形成傳統媒體、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三足鼎立”之勢;進入到2017年后,傳媒產業內部結構發展成為“一超多強”的全新局面,其中,移動互聯網占據整體傳媒市場份額接近50%,而傳統媒體總規模則不到20%,傳媒產業中,互聯網廣告、手機游戲、數字音樂、數字閱讀更是以驚人增長速度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傳統媒體與互聯網之間的融合度越來越強,“數據經濟”使得傳媒產業的結構有了全新的劃分依據。
“數據經濟”背景下,傳統媒體由此受到極大影響,關于傳媒產業的數據信息統搜集及整合分析能力,傳統媒體原有的數據處理方式已無法與當前社會變化及發展需求相適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傳媒行業工作者開展相關工作受到阻滯[2]。“數據經濟”使得傳統媒體工作的眾多功能逐漸分散,各類信息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傳播,傳媒產業信息安全及監管逐漸成為一大難題,這正是傳媒產業向泛媒體化發展的表現。“數據經濟”改變了信息傳播主體,由傳統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執業者向多種媒體共同作用而改變。此時,不同媒體團隊的傳播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是個人傳播,也可以是不同組織傳播??傮w而言,“數據經濟”使得傳統型信息傳播執行者更為寬泛,同時在傳播途徑、傳播渠道以及具體工作內容上日益發生變化,人們在手機APP、網絡論壇、微博、微信等多個渠道都可以傳播信息,廣大民眾因此也逐漸成為泛媒體化中的一分子。
由于傳媒行業逐漸向泛媒體化變革,使得傳媒行業的工作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如此才能確保社會信息傳播效率及質量處于較高水平?!皵祿洕毕聜髅焦ぷ鞣绞降淖兓?,導致傳媒工作者及工作內容也得到相應改變。于傳媒工作者而言,現代化傳媒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與時俱進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這需要傳媒工作者自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并懂得合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升傳媒工作效率。為適應新型傳媒行業工作環境,“數據經濟”要求傳媒工作者不僅具備文字信息整理能力,更多的還要學會運用數據,提升其分析及解讀能力。在工作內容方面,“數據經濟”下,傳媒行業的信息傳播過程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現場信息播報,智能技術和工具成為必不可少的關鍵的部分。同時,傳媒信息內容收集范圍逐步增大,且需要充分與廣大民眾需求相契合,以此進行有效收集、整理和傳播,最終提升信息實際價值意義[3]。最后,“數據經濟”背景下,傳媒行業對數據及圖表信息的傳播方式進行創新,將信息轉變為可視化形式對相關內容進行傳播,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展示傳媒信息內容,促使受眾理解更為方便。
現階段,我國傳媒產業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作為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部分,“數據經濟”下,傳媒產業通過與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有機融合,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傳媒產業以全新面貌服務于受眾,促使我國民眾文化生活得到豐富與滿足。從目前傳媒產業發展態勢來看,互聯網信息技術成為整個產業升級轉型的核心驅動力,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AI 技術等多元化技術,對現代傳媒產業的飛速發展與進步有著積極意義[4]。隨著各類技術與傳媒產業的不斷深化融合,未來時期,技術創新將在傳媒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數據經濟”下,傳媒產業發展的創新路徑需要充分與當前受眾需求相銜接,因此,通過個性化傳播方式,更易于讓受眾接受。目前市場環境下,民眾更為注重個性化,傳媒產業在信息傳播方面就應充分考慮這一點,利用大數據對受眾的實際需求進行全面了解,進而為受眾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在傳統媒體中,傳媒產品鮮少針對不同客戶群提供個性化服務,如此一來,導致產品無法滿足所有客戶群體,甚至還會喪失大量用戶,對傳媒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將造成不利影響。現代傳媒產業的個性化傳播創新,不僅需要與廣大受眾保持高銜接度,實行產品服務精準化,還需要對傳播信息的內容及傳播形式予以創新。例如,微博平臺對圖片和視頻內容進行個性化推薦,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多元化用戶的喜好進行數據分析及整合,當用戶使用平臺時,該平臺自動為用戶進行推送。
傳媒產業持續發展需要對產業形態予以優化創新,當前,傳媒產業的產業結構已發生較大發展與變化,但若要實現結構內各形態協同發展,還應加強不同產業形態的合作發展??缃缯鲜恰皵祿洕毕聜髅疆a業發展的必然途徑,通過構建系統化的產業升級,利用多媒體、互聯網信息計劃技術對產業內各項資源進行整合,涵蓋傳媒產品發布方式及渠道、產品理念等多項內容,將傳媒產業的發展視為系統化形態發展?!皵祿洕毕拢滦兔襟w形態對傳統媒體造成較大沖擊,只有建立傳統媒體及新媒體形態有機合作的發展方式,才能實現傳媒產業獲得整體升級轉型[5]。具體而言,傳媒產業并不只是對行業內部的資源進行整合,更需要通過利用第三方平臺,充分吸收多種途徑下獲得的資源,并對相關資源信息進行有機共享。通過此方式,可以有效深化傳媒產業形態創新。
基于“數據經濟”下的傳媒產業發展,應在傳播規則上予以創新,信息技術為傳媒產業發展帶來很大助益,然而,與此同時,其面臨的挑戰也尤為嚴峻。因此,現代傳媒產業應注重用戶體驗的升級與優化,即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傳媒產業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各環節都需要堅持以用戶體驗為前提,確保產品設計處于較高水準。由于傳媒行業屬于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的產業,受眾的實際需求與處于不斷變化與發展狀態,這就意味著傳媒產業在產品升級創新過程中,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傳播規則?!皵祿洕币髠髅疆a業對傳播途徑予以全面創新,為受眾創作良好的傳媒產品體驗環境。例如,近兩年非常火熱的抖音短視頻APP 對產品升級就尤為重視,其設定10 秒的表演時間充分詮釋了“以人為本”的傳播規則創新,
目前,傳媒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數據經濟”下的傳媒產業擁有更多發展契機,在此背景下,堅持優化創新,巧妙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產業升級轉型,有助于促進傳媒產業持續發展,在未來時期,可以為我國整體經濟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