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寶雞日報社
在現階段的社會進步和發展當中,新聞進行傳播的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從一開始的紙質作為新聞傳播的媒介,例如雜志、報紙等,一直到現如今科技背景下的數字化的新媒體傳播,我國新聞傳播的方式和路徑也大有不同,在不斷的演進和升級當中,在新媒體的影響下,開始出現了新聞傳播途徑的革命。因此,就新聞的傳播具有的特點,對于未來新聞傳播提升以及優化有著現實的意義所在。
通過傳播學的基礎概念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完整的傳播流程需要具備的要素一共三個,傳播介質、信息的接收者(受眾)、信息發出者。在信息被傳播的整個過程當中,涉及到的傳播介質也就是媒體[1]。從廣義上來說,媒體是在傳送信息的過程當中需要使用的載體或者介質。例如,網絡需要通暢的網速、廣播需要無線電等。而從狹義的方面來說,媒體一般指的是能夠顯示信息或者傳遞信息的載體,例如:網絡、電視等。并且隨著我國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在新聞傳播和社會生活等領域當中所發揮的作用也逐漸顯示出來。
新媒體通過互聯網將世界新聞快速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因而,所有的咨詢和信息都能夠進行共享,通過網絡實施分享和傳遞,在互聯網的環境之下,人們能夠通過移動端第一時間得到相關的最新消息,對于新聞網絡進行瀏覽和共享,在時間方面并不存在滯后性,而空間上也沒有局限性,實現了與世界的互通互聯。
在新媒體的背景之下,是現實和新聞的橋梁,同時也是現實和虛擬進行作用的產物。在新媒體的背景之下,人們不會受到教育程度、地區、性別、種族、國籍等方面的限制,在互聯網的環境之下進行自主思考,從而實現新聞的共享和傳播。
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受眾帶來了一場信息變革,智能手機使用以及網絡無線的普遍,使得我國移動終端持有者以及網民數量呈現階梯式增長,因而新媒體則借助推廣普及移動終端以及互聯網技術,破除了過去媒體新聞的局限性,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受眾只需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通過無線網絡或者移動網絡實現信息共享和上傳,從而實現自媒體和傳感器的使用。
目前逐漸發達的網絡平臺,為用戶提供了靈活并且豐富的互動途徑,用戶在得到資訊和信息的同時,也可以成為信息的創作者,主動、實時地參與到信息的意見、觀點、表達以及評價當中,可以將身邊的現象、活動、事件整理成相關的新聞文案,并且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表達。通過小視頻,表情,文字圖片等形式,作為相關新聞信息的展示形式和載體,這也改變傳統媒體的圖片和文字單一的表達方式,多方式多角度表達新聞信息,同時豐富其內容,而新聞作者也更加自由和靈活。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能夠借助虛擬化的網絡,媒體監管力度和新聞創作薄弱性,也會導致出現一些虛假新聞,在整體的網絡環境當中傳播。這樣在數量龐大的受眾當中,通過互聯網的推演傳播,使得不良新聞或者虛假新聞不斷繁衍滋生,嚴重的話會導致社會恐慌,對社會和諧和穩定產生一定的威脅。
在對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進行融合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集中統一整合關于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就是將新媒體環境之下的媒介,以及技術形態和信息內容進行集中融合。然后改變傳統的傳播理念,降低傳統媒體高高在上的傳播姿態,秉持平等、互動的理念。之后將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進行融合,讓傳統媒體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進行發展,重新開辟全新的商業模式。
在過去的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方式上,通常是點對面的傳播形式,但是在現如今的新媒體背景下,公眾發布相關信息不會受到任何限制,電腦或者手機都做接收端和發射端的角色,在大量的不同的信息面前,政府要明確自我定位,保證自身的公信力,權威性以及向導性[2]。因此在新媒體的背景之下,政府首先應當培養主流媒體的公信力,積極引導相關的社會輿論,做輿論領袖。
新媒體背景下的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構建一個相對完善的信息獲取平臺,保證信息的接收能夠順暢,同時保護信息接收者信息安全。讓信息通過新媒體能夠有一個正確的傳播途徑,從而為人們提供信息。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人們需要更好更多的網絡資訊來為其進行指引,但是負面的新聞也會誤導公眾的判斷,因此,要重視增加網絡新聞創作的責任,而新媒體背景之下的新聞傳播是一個相當大的系統,在時代不斷進步發展的過程當中,新聞傳播在發展時所展現出來的特點,和過去傳統新聞傳播相比出現了相當大的變化,文章對新聞傳播未來的發展策略進行深入探究,從而推動移動端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傳播能夠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