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芳芳 中共秭歸縣委宣傳部
社會的進步必然會帶來新的產業,進而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媒體作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為我們傳遞各種社會信息,開拓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社會生活。但目前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摩擦,打破了往日傳統媒體一統天下的格局,給其帶來了難以承受的生存危機與壓力。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各有優缺點,這也促使我們去尋求新的發展機遇,以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完美融合。結合兩者的優點,彌補各自的不足,唯有這樣才能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實現共贏的目標。最終共同推進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傳統媒體的含義。傳統媒體主要包括電視,報紙,期刊雜志,廣播等。其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報紙,雜志期刊,這屬于紙質媒體;二是流媒體,即電視,廣播等。紙質媒體通常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其可信程度較好。但其表現形式較為簡單,變化較小,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即很多大眾難以堅持長時間的關注。而流媒體雖然表現形式多樣化,能夠滿足大眾的視覺需求,但大眾難以分辨其真實性,可信度較差。
(二)新興媒體的概念。新興媒體一詞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GBS 技術研究所提出的。所謂的新興媒體其實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的,主要指結合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電子信息等多種高新技術的媒體形式,例如微博,騰訊,數字電視,智能手機等[1]。
(三)傳統媒體的優點。第一,資源豐富。傳統媒體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和變革,在時間的長河里不斷的積累和化淤。因此在媒體資源上,傳統媒體是占絕對優勢的。除此之外,傳統媒體在人力資源上也是占優勢的,不僅擁有龐大的員工隊伍,而且這些員工都是接受過專業教育的,有極高的文化素養,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基于以上,新聞信息的多元化和豐富性便有了保證。第二,受眾廣泛。傳統媒體由政府起主導作用,擁有穩定的群眾基礎,其權威性和公信度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三,體系成熟。經過長期的沉淀和積累,傳統媒體擁有屬于自己的行業運行方式及運作機制。而當前傳統媒體的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創新方式上,通過創新來滿足當下廣大受眾的需求,以達到提升影響力的目的。
(四)傳統媒體的缺陷。①技術更新緩慢與人們需求變化過快相矛盾;②單一且固定不變的運營模式,在創新方面滯后于受眾的訴求;③傳播媒介過于單調,且傳遞的信息具有滯后性。
(五)新興媒體的優點。第一,新興媒體的及時性強。具有高效,便捷等特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移動產品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2]。第二,信息量大。新興媒體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具有極強的開放性,任何用戶均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聯網產品來獲得相關的訊息。第三,形式多種多樣,互動性能極好。新興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單向傳遞信息的模式,用戶不僅可以從相關網站獲取所需信息,而且可以通過圖片,視頻,文字,音頻等多種方式來發布一些信息。這樣受眾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傳遞者。
(六)新興媒體的劣勢。⑴可信度差。因為新興媒體的信息量大且門檻較低,內容更是五花八門,導致網絡上的虛假信息鋪天蓋地。網絡謠言,負面新聞也時常出現,致使新興媒體在公眾面前的權威性難以確立。⑵缺乏創新。雖然新興媒體很受大眾歡迎,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新興媒體的節目內容大多沒有自身的特色,都是照搬照抄傳統媒體的創意。所以新興媒體在自主創新方面還需大力改進。
新興媒體起步晚,底蘊不及傳統媒體豐厚,而傳統媒體雖然具有進程上的優勢,但其發展模式固化,不能及時升級更新且沒有結合現代化的高新技術。這就意味著想要謀求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的融合就必須解放固有的思維方式,結合兩者優勢與不足以補償各自的缺陷。
(一)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公信力與權威性。傳統媒體必須將自身的優勢發展到底,利用自己的輿論導向力來對新聞事件進行更深程度解讀,讓大眾能夠更加理解新聞背后的故事[3]。在保證信息真實的條件下,結合新興媒體的優點,將新聞信息更加廣泛的傳播,逐步樹立新興媒體在公眾面前的權威性。
(二)樹立共享思維,實現技術融合。對傳統媒體而言,主要缺乏的就是技術層面的融合。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網絡變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云計算,大數據等成為各平臺必須掌握的技術手段。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傳統媒體必須以科學技術來驅動自身的不斷發展,擁有自己的網絡平臺,以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技術融合的目的,最終開辟出兩者融合的新路徑。
(三)重視媒體融合方面的人才的培養。任何技術、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創新更是離不開綜合性的人才。培養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隊伍是推進媒體融合創新的前提保證。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工作是艱巨的,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媒體行業攜手共進,互相推動,結合各自的優勢,借助各種技術來實現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深度融合,促進媒體行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