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蠡 安徽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
當前,在新媒體發展形勢的逐漸穩定的時代背景下,新媒體逐漸成為大眾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雖然,新媒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傳媒行業經濟的有效提升,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傳統媒體的發展。因此作為元老級的傳統媒體形式,廣播新聞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創新整體的傳播理念以及推廣理念,強化自身的發展優勢,降低自身的發展缺陷,鞏固自身的行業地位。
首先,廣播新聞節目具備較強的時效性。通常情況下,當新媒體工作者接收到新聞信息時,需要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上傳,然后對其進行推送。但是對于廣播新聞來說,采編人員在接觸到新聞時,可以第一時間通過廣播電臺進行新聞推廣;其次,廣播新聞節目具備較強的便攜性。在當前的社會中,由于信息技術以及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大眾已經不需要借助傳統的廣播設備進行新聞接收,整體的便捷性得到了一定提升[1]。當前,各種手機音樂軟件中都出現了FM 的調頻功能,大眾可以通過手機進行廣播新聞獲取。并且,大部分汽車內也都具備廣播系統。這些系統的存在能夠節省不必要的設備攜帶麻煩,使得大眾不會對廣播新聞產生抗拒;最后,大部分廣播新聞節目在尾聲階段都會開展聽眾來線活動,通過無線接通的方式與群眾進行互動,有效強化自身與群眾之間的聯系。
在新媒體發展形勢逐漸平穩的當前時代,傳統的廣播新聞節目若想要強化自身的發展實力,創新整體的發展理念以及發展原則是其必須要開展的一項工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時代觀念的不斷更新,廣播新聞節目不僅要對新聞內容進行播報,同時也應該對新聞的價值以及新聞的特點進行有效強化。一般情況下,廣播新聞所播報的內容都是與國家以及政府相關的新聞信息,其具備較強的政治性以及單一性[2]。對于當代的網絡群體來說,其并不會對這些新聞形成主動了解的興趣。因此在發展期間,廣播新聞工作者就應該對新聞的傳播理念進行調整,多多關注一些與基層群眾相關的新聞,也可以適當的播報一些符合群眾興趣口味的新聞,調動群眾的注意力以及興趣,穩固自身的受眾范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新媒體在我國的發展形勢逐漸群游穩定。這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我國的傳媒經濟發展,但也會對傳統的廣播新聞節目形成一定的挑戰以及發展阻礙。相比于新媒體來說,當下廣播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較少,并且新聞時效性出現一定的下滑趨勢,導致廣播新聞的發展地位岌岌可危。對此,相關工作人員若想要改善這一現狀,緩解這些問題,提升自身的發展實力以及發展前景,其就必須要對新聞節目的播出渠道進行適當拓展。
首先,廣播新聞節目的工作人員可以以自身的原本播放平臺為基礎,對其所產生的新聞資源進行有效的應用以及有效整理,針對于不再具備價值的新聞資源進行全部排除,有效提升新聞工作的針對性以及清晰性[3]。與此同時,新聞節目也可以與一些能夠獲得廣泛關注的媒體平臺進行合作,以此拓展自身的播出范圍,強化受眾全體的穩固性;其次,廣播新聞節目也可以大力進行手機終端開發,制定相關的廣播電臺軟件以及廣播電臺APP 系統。同時,其還需要做好充足的宣傳工作,使得社會群眾能夠主動意識到這一媒體形式的存在。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信息時代以及新媒體時代必然會成為我國的主要發展趨勢。所以廣播新聞節目的工作人員就應該對這一社會現象形成關注,并需要以此為基礎對自身的工作理念、工作原則、市場定位進行合理的調整。此外,對于廣播節目的發展來說,受眾群體是會直接影響到其發展實力的一個因素。通常情況下,廣播新聞節目的主要受眾為老年人以及青年男性,整體的受眾比較局限。但就當前的廣播新聞來說,很多節目都是不符合這些受眾接受特點的,導致節目的受眾范圍越來越小。對此,廣播新聞節目就應該合理的劃分節目受眾群體,通過了解受眾群體需求特點的方式,對新聞內容進行有效劃分,穩固住受眾基礎[4]。在這一背景下,廣播新聞節目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逐步的按照職業特點、年齡特點以及愛好特點等,進行新聞渠道的擴張,逐步提升自身的受眾范圍,穩固自身的發展勢力。
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中,各種不同的新媒體形式層出不窮,導致傳媒行業的競爭形式逐漸激勵。雖然說各路媒體的發展形勢都各有千秋,但是能夠決定其發展能力的標準卻比較統一:是否能夠與群眾進行合理互動。與群眾進行溝通以及互動,能夠帶動群眾的積極性以及了解熱情,從而穩固自身的受眾群體,提升自身的發展能力。
因此,廣播新聞節目就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方式進行自我創新以及自我完善,加強與聽眾之間的互動:首先,在完成新聞節目播報工作后,節目策劃人可以在節目尾部設定一個聽眾連線的互動環節,要求主持人通過接聽電話的方式與群眾進行透明化互動;其次,新聞工作者可以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的應用,利用微信軟件設立微信公眾號,定期向微信用戶推送一些新聞,也可以通過評論的功能與群眾進行線上溝通,對群眾的意見進行收集,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播報,提升群眾的新聞參與度,以此加強兩者之間的互動[5]。
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傳媒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工作原則以及工作方式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創新。對于當前的媒體形式來說,傳統的采編方式逐漸顯示出一定的缺陷,無法滿足新聞的基本需求。對此,新聞工作者就需要創新自身的采編理念以及采編技巧。
首先,新聞工作者應注意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借助信息技術了解當下比較便利的采編方式以及采編設備,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借鑒應用,強化自身工作的靈活性以及準確性。比如,當工作人員無法及時趕到新聞現場時,就可以通過網絡委托其他人進行現場連線,提升新聞時效性。
其次,新聞工作者應注重加深新聞編寫的深度,能夠全面、徹底、客觀地對新聞進行介紹,以此強化自身的發展優勢。
總體來說,廣播新聞節目的播出方式比較單一,大眾只能夠通過聆聽的方式對新聞內容進行獲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眾的視覺享受無法得到滿足,所以其會逐漸的放棄廣播新聞這一媒體形式,而將關注重點轉移到新媒體上。這對于廣播新聞節目的發展來說形成了較大的阻礙。在這一背景下,廣播新聞媒體工作者就應該注重創新自身的工作方式,并需要對新媒體進行合理借鑒,與相關的媒體企業進行適當的合作以及結合,以此豐富自身的傳播方式,也能夠有效的拓展自己的傳播范圍[6]。
例如,廣播新聞節目可以與當下的新媒體軟件進行合作,通過創建微博賬號、微信賬號、制作新聞軟件客戶端的方式進行新聞拓展,也可以利用微博平臺以及其他直播平臺的直播功能進行現場新聞報道,加強節目與大眾之間的交流,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使得大眾能夠深入的了解到新聞內容,有效提升新聞的價值。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時代的逐步靠近,新媒體的發展前景十分光明。但俗話說,凡事具有兩面性。與此同時,新媒體也會對傳統的廣播新聞媒體形成一定的發展挑戰。因此,在競爭情況逐漸激烈的行業環境中,傳統的廣播新聞媒體就一定要對傳統的傳播理念以及播出渠道進行調整,劃分明確的受眾群體,加強與群眾之間的互動,更新節目的采編方式,強化人員的工作能力,以此提升自身的綜合發展實力,推動行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