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棗莊職業學院
自媒體是依托于互聯網技術通訊的傳播工具,自媒體新聞傳播強調個體、精于細節、擅長互動和表達,自誕生以來一直是具有強大自身優勢特點的傳播模式。自媒體新聞傳播可以進行個性化展示,及時與受眾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具有較強的覆蓋性和時效性,用戶可以運用視頻、圖片、動畫文字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自媒體不僅對傳統新聞媒體的自主權和話語權造成了沖擊,還進一步壓縮了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空間,但自媒體新聞傳播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劣勢和不足,因此本文在分析自媒體對傳統新聞傳播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媒體傳統媒體合作、融合與共贏的發展觀念,希望可以為促進新時代新聞傳播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多元發展,營造了自媒體新聞傳播的新形態,用戶可以依據自己的主觀興趣,暢所欲言的發表身邊的信息和新聞內容,信息來源和信息交換渠道非常廣泛。在自媒體新聞的編制和傳播過程中,傳播者會依據自身的價值觀念篩選新聞內容,具有顯著的互動性、平民性和趣味性,需求者與傳播者之間的新聞價值認同,壓縮了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和自主權。由于自媒體傳播是一種雙向互動模式,在傳播過程中始終堅持信息共享和平等對話的傳播理念,任何人都可以對新聞話題發表觀點,進行轉發和分享,人人都成為了媒介的接收者和傳播者,人們在網絡信息技術環境下,擁有了新聞傳播的自主權,可以隨時隨地對新聞信息進行編輯、制作和發布,只需一張圖片或幾句簡單的文字,就可以突破傳統媒體對新聞信息的壟斷局面,使新聞傳播走向了個性化、大眾化、平民化和自由化。
自媒體移動化、個性化、碎片化、便捷化、高效率的閱讀形式,對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空間產生了沖擊和影響,限制和擠壓了傳統新聞內容的傳播范圍。自媒體在互聯網科技信息化、電子化的支撐下,可以通過視頻、圖片、音頻、文字等多種形式載體,第一時間發送身邊的重大公共事件。而傳統媒體新聞在傳播過程中需要精心制作和復雜的審批、評測、運作,受到人力、財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約,相對自媒體,新聞傳播,傳統新聞報道活動效率相對較慢,極易錯過最佳報道時間。而在自媒體環境下,社會中每一位人民群眾都是新聞的目擊者、制造者、親歷者和傳播者,他們可以直接登錄網絡傳播平臺,將多樣化的新鮮資源素材傳播至社會各個角落,由于價值觀念和身份地位的平等性,使得自媒體的新聞資源素材更易被社會群眾所接受,從而使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空間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和擠壓。
自媒體信息傳播過程中,傳播主體自身的道德底線和媒介素養參差不齊,由于新聞傳播者主體素質復雜,導致網絡平臺中經常出現虛假、謠言新聞信息,喪失了新聞的公信力和準確性,由于自媒體環境的開放性,導致傳播者的新聞道德素質無法進行甄別,對新聞的傳播的公信力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由于自媒體新聞信息缺乏相應的審核把關,導致自媒體新聞信息傳播失范現象頻發,尤其一些傳播人員為了謀取經濟利益,博取公眾的關注,經常會制作一些低級趣味內容,炒作、擴散未經證實的信息,還有一些新聞傳播者,在共享編輯新聞信息時,帶有強烈的主觀情緒,完全依據個人的喜惡,散播缺乏真實性、缺乏專業性、缺乏客觀性的新聞內容,使受眾對自媒體傳播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感。由于自媒體把關不嚴,一些傳播者在散布危害社會和諧的謠言后,難以控制其信息產生的負面影響,即便散布者立即刪除負面信息,也難以避免對受眾網友對信息進行迅速的轉發和大肆調侃,導致謠言蜚語難以制止,對社會的穩定和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自媒體新聞信息傳播具有及時交流溝通的功能,新聞受眾者在對信息進行轉發、分享、評論的過程中,經常會加入個人的觀點造成信息內容失實。同時受網絡傳播平臺對文字、圖片、視頻的等資源素材的限制,導致信息傳播呈碎片化,易對受眾產生誤導,而且一些自媒體傳播者自身的文化知識儲備較差,寫作視野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導致到新聞信息碎片化,海量新聞信息內容發布與存儲冗雜多變,依靠自媒體平臺,人人都可以找到情感發泄的渠道,導致自媒體新聞信息傳播具有明顯的隨意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碎片化的信息資源,使受眾者難以了解新聞信息真相,尤其是對于社會公共事件問題,傳播者掐頭去尾的信息發布,極易造成人們的誤解和茫然無措,進而引發負面的輿論影響,自媒體碎片化的信息特點,雖然信息龐雜,但缺少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素材資源,無法使人通過信息事件的本質和真相,因此,在未來新聞傳播發展的過程中,傳統媒體新聞應與自媒體新聞實現優勢融合互補,將具有真實性、權威性的新聞資源,高效準確的展示給受眾,使未來新聞傳播事業發展更具有思想和活力。
自媒體新聞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應相互借鑒各自的優勢和特點,不斷強化新聞信息內容的公信力,提高新聞信息的準確性,高效性。傳統新聞的運作模式雖然更新發布較為滯后,但更具有公信力和專業性,層層把關審核、精心制作的新聞內容,是當前自媒體無法比擬和超越的。由于自媒體信息量龐大,存在極多的虛假信息,誤導了社會輿論和公眾視聽,新聞信息可信度較低,因此,傳統新聞媒體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公信力、知名度、監督性和專業性特點,與自媒體傳播的快速性和互動性特點進行互補融合,例如,傳統新聞媒體制作者,可通過自媒體的傳播方式,利用網絡平臺、微信平臺等多樣化的信息專欄,以圖片、文字或視頻等形式,撰寫和播放具有權威性的媒體報道內容,并受眾者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讓大眾可以獲得全方位準確、便捷的信息內容。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應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新聞播報模式,推動新聞傳播事業的創新發展,例如,當自媒體第一時間發布新聞內容后,傳統媒體可進行鑒別篩選排除虛假信息,并通過自身強大的公信力和真實性,通過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向社會大眾呈現全方位完整的新聞信息內容,使新聞具有更加準確的權威性和時效性,從而讓受眾者可以自覺篩選、淘汰虛假負面的新聞信息內容,自媒體與傳統媒體通過良好的互動傳播模式,可以有效清除自媒體中存在的負面影響因素,自媒體可聯動傳統媒體公信力形成輿論導向,向公眾展示準確、個性、可信、高效、便捷的新聞內容。
綜上所述,自媒體新聞傳播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和便捷性,產生了強大的傳播影響力,同時,對社會的輿論也產生了一定引導作用。但是媒體觀點雜陳,信息資源參差不齊,大量用戶在發布信息時缺乏客觀性和公正性,觀點帶有明顯的個人情緒,使自媒體新聞傳播的信息難以分辨真假,缺乏權威性和專業性,因此,自媒體應與傳統新聞媒體傳播形成聯動互補模式,充分利用雙方存在的信息傳播優勢,使新聞傳播更具準確性,權威性、公信力和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