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婷 武漢傳媒學院
副語音也是語言的一種形式,相對于有聲語言而言,副語言更能使觀眾放松,是播音員在主持節目時常使用的語言之一。播音員結合有聲語言進行使用會增加節目的趣味性,但是主持人在使用副語言時要明確副語言對節目的影響,并且在運用副語言進行節目支持時要嚴格遵守副語言使用的原則,以防在使用副語言的過程中對節目產生不良的影響,為觀眾帶來較差的視覺及聽覺感受,進而影響節目的質量。另外,主持人應不斷地對副語言在節目中的使用進行創新,使副語言在節目中發揮出自身的積極作用。
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不僅會使用有聲語言對畫面及事件進行描述,還會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副語言主持節目,這兩種語言在節目主持中會相輔相成,使節目更加生動。副語言在使用中可以對有聲語言進行補充,對主持人介紹的人物及事物進行詳細的描述,對節目中的內容進行細節刻畫。主持人在使用副語言與有聲語言進行結合主持時,可以對主持人的主持形象進行完善,為觀眾在觀看節目中加深對主持人的印象,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副語言的使用會使主持人更加具有語言感染力,為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觀眾的共鳴感[1]。
播音員在進行節目主持時或多或少的都會使用副語言對事物進行刻畫,進而加強觀眾的視覺與聽覺感受,增加節目效果,以此來提高節目的收視率,促進電視臺的快速發展。但是播音員在使用副語言主持節目時要嚴格遵守副語言使用的原則,保證副語言可以為節目主持產生正面的影響,而非產生不利的影響,確保節目的質量。播音員在使用副語言進行主持時應加強主持內容與副語言的統一性,使用的副語言是對節目的內容進行補充,不能使用過于夸張的副語言對節目進行補充,在娛樂性的節目中,主持人可以使用夸張的顏色及肢體動作來帶動現場氣氛,增加節目的趣味性。但是播音性的節目相對于娛樂節目而言較為嚴肅,因此,要減少副語言的夸張程度,使副語言的使用可以和節目內容相統一,提高副語言的輔助性,適量的增加節目的趣味性,在節目保有嚴肅性的前提下,提高節目的親民性,促進節目收視率的增加。
播音員在進行主持節目時應明確自身主持節目的受眾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因此,節目主持人副語言的使用應符合大眾的審美,使觀眾可以接受主持人副語言的使用。主持人在進行主持節目時要保證副語言的使用可以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而非在使用中使觀眾產生厭惡的心理,減少對節目的觀看,降低節目的收視率。副語言在節目中應起到積極的作用,主持人在使用副語言時應當尊重各個地區的人民風俗、文化,尊重基層勞動人民,并且要對各個階層人民的審美標準進行詳細的分析,減少副語言的使用在節目中產生負面的影響。但是播音員在進行主持應在符合大眾審美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的個性化,使自身在電視廣播行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提高自身在節目中的重要性,促進電視臺的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的思想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人民的審美觀念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電視廣播行業中競爭形勢愈加復雜,并且傳統的電視廣播行業又受到新媒體發展的沖擊,導致電視臺在發展中受到的壓力較大。因此,主持人應使用副語言對節目進行創新,減少節目在播出中的僵化表現,主持人可以使用副語言對自身的形象進行修飾,提高自身在觀眾中的地位,使節目在行業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進而促進電視臺的不斷發展[2]。
播音員在主持節目中會使用眼神、動作、服裝等對節目播出的內容進行補充,提高節目創作人對節目細節處理。但是播音員在使用副語言對節目進行補充時,應當提前對節目內容進行了解,對自身的服裝及副語言進行提前安排,以節目的內容作為依托點進行副語言的使用,不要一味地追求創新與標新立異,使得副語言在節目中產生負面的影響。另外,在使用副語言對有聲語言進行補充時,要做到注意節目的細節,提高觀眾的視覺感受,進而使節目能夠得到民眾的認可。
體態系統是副語言中較為重要的部分,播音員可以使用體態系統對自身想要表達的想法進行深層次的補充,增加觀眾對于主持人想法的理解。體態系統主要是指播音員在主持節目時使用的肢體動作、表情、主持人的衣物及配飾對主持人的有聲語言進行補充。靜態系統是指主持人在進行播音節目主持時所處的舞美環境,這兩者相統一才會使視覺畫面更加的協調,提高節目的效果,促進電視臺的快速發展。
主持人在進行節目主持時應明確副語言使用具有與節目內容相統一、符合大眾審美等原則,并在節目支持中不斷地加強對副語言使用的創新,使副語言的使用可以對有聲與語言進行補充,以補充事件的細節,提高節目的趣味性,確保節目的收視率,進而促進電視臺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