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秋婧 吉林廣播電視臺
當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居民的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在物質需求獲得極大滿足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在此背景下,以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快速盛行,成為了當代受眾接受信息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在新媒體語境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相互競爭,改變了以往的媒體發展形勢,新媒體逐漸成為了主流形式,對電視媒體的發展與生存帶來巨大沖擊和挑戰。因此,電視媒體想要實現更好的發展與突破,需要給予編導工作以高度重視,轉變以往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加速編導工作的創新與改革,直面媒體發展新潮流和新常態,促使電視媒體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謀求更好的發展。
新時期下,以科學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的獲得快速發展,尤其在網絡化環境下,新媒體成為了受眾的新寵兒,其媒體內容更加豐富、傳播速度更為快捷、傳播途徑呈現多元化,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和愛好受眾的需求,對新鮮事物和社會現象的理解更為多樣和個性,導致受眾對電視節目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為編導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以往的電視節目制作中,編導主要負責節目的定位與內容策劃,保證內容準確無誤的傳遞給受眾,進而引發其思考和評論,起到解放思想、傳遞情感的作用。但是在新媒體語境下,媒體內容更加豐富,受眾可以結合個人的需求靈活的進行閱讀,審美方式也呈現多元化,電視節目想要贏得受眾的收看和喜愛,編導需要思考如何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進而滿足當代受眾的實際需求,在節目中貫穿主流社會價值觀、人文思想以及社會正能量。這些要求對編導人員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編導需要正視時代帶來的挑戰,對編導工作的價值和思路進行審視和定位,在實踐中提升電視節目質量。
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交融的環境下,受眾的審美情趣和思想觀念逐漸呈現獨特性和個性化的特征,尤其年輕受眾群體,其成長于信息時代下,對網絡文化的接受程度較高,對電視節目的需求量不斷降低,審美意識呈現多元化,如果電視編導依然按照固定以及預期的方式規劃節目走向,則難以滿足當代受眾的審美需求。同時,現代電視節目現場主要采用線上互動和線下參與的方式,其存在的突發情況和變化因素較多,編導需要具備較強的應對能力,可以靈活處理發生的突發事件,為其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難度。
電視編導雖然屬于節目制作的幕后人員,其工作內容較為繁雜,與臺前主持人和現場記者具有直接聯系,編導工作質量與節目制作的整體質量以及各個部門的有效配合具有直接影響。尤其在新媒體語境下,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社會焦點問題或者群體性事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傳播,受眾不再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扮演了信息傳遞者的角色,電視臺為了迎合受眾的需求,需要快速組織人員進行節目制作,為編導工作增添了一定難度,其工作環境日趨復雜。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網絡為載體的媒體形式和傳播途徑持續增加,尤其隨著移動網絡和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受眾更加習慣通過新媒體獲取以及分享信息,甚至通過電腦終端或者手機APP 觀看節目,對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和收視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行業競爭環境日趨激烈。同時,新媒體以互聯網為支撐,其擁有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強大的儲存功能,這是電視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受眾可以隨時點撥收看已經播出的媒體節目,解決了以往電視節目不能會聽或者回看的弊端,而這一優勢也受到了受眾的高度環境,如何豐富電視節目內容,提升節目的市場競爭力,是當前電視編導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視藝術的內容和形式與以往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其集視聽藝術和高科技為一體,因此,電視編導需要迎合時代發展和環境特點,在夯實自身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行業交流與學習,掌握當前先進的節目制作技術,在實踐和學習中不斷更新以及完善自我。同時,隨著影視節目的發展,電視編導要熟悉相關節目制作技術,并且放大電視節目的優勢與特點,符合當代受眾的審美取向和心理取向,進而擴大節目的社會影響力。
視覺語言可以將節目的情感、思想與內涵更好的傳遞給受眾,其與口頭語言和話語存在本質區別,是藝術符號的集中體現,想要切實提升節目制作質量,吸引更多受眾的觀看,編導要注重在節目制作中靈活運用視覺語言,將其作為藝術效果強化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例如,電視編導在節目制作中,通過純粹而深邃的畫面代替語言描述,能夠切實提升節目的藝術效果,抓住受眾的心靈,起到深化節目主題的作用。因此,電視編導要充分發揮視覺語言的作用,將其作為傳統藝術形式的重要補充。
電視編導需要參與到節目制作的所有流程和環節中,具有較大的責任和特殊的地位,在開展各項工作中,要及時發現各個制作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瑕疵,并且及時糾正和改進,進而提升節目制作的整體質量。因此,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編導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和洞察能力,對節目制作的每個步驟與環境進行認真的審核,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建議,進而提升節目制作質量,影視知識和審美能力是當代電視編導需要具備的關鍵以及基礎能力,同時也是編導參與節目制作的基礎和前提。
隨著我國媒介行業的快速發展,受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審美情趣和個性愛好逐漸呈現多元化,電視編導想要更好的勝任本職工作,需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首先,電視編導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熱愛本職工作和電視行業,并且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加強各個部門的有效溝通與協作,進而圓滿完成本職工作;其次,電視編導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將自身知識靈活應用于節目制作中,制作出內容新穎、創意獨特的節目,并且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和受眾特點,將實踐與理論充分結合;最后,電視編導要具備正確的政治導向,其作為電視節目的把關者和主創者,要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和政治頭腦,對社會現象和新聞內容進行準確分析,保證自身的思想觀念與社會主流價值觀高度一致,通過節目為受眾傳遞正能量。
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受眾的審美取向和價值理念逐漸呈現多元化,而想要提升電視節目的行業競爭力,電視編導要注重加強節目創新,調整以及整合自身的工作理念,賦予節目內容以時代感和人文氣息,滿足當代受眾對個性化和新穎性的需求,為受眾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首先,調整節目制作步驟和程序,逐漸從以往的幕后工作走向前臺,在做好策劃工作的同時,做好節目全程指導跟蹤工作,及時發現節目在制作和播出中出現的問題;其次,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編導要充分利用線上平臺的作用,收集和整理觀眾的留言和建議,例如針對訪談類節目,編導要針對觀眾留言對節目的訪談問題和內容環節進行適當的調整,進而更好的滿足受眾的收看需求;最后,注重創新節目內容,電視編導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摒棄當前電視行業存在的抄襲通病,結合受眾群體的興趣愛好、學歷水平、接收水平、主持人風格以及節目功能定位,科學設置節目內容,保證內容的趣味性、豐富性以及人文性,融入地域文化和現代文化,擴大節目的社會影響力,贏得受眾的認可以及歡迎。
在新媒體語境下,媒體傳播途徑呈現多元化、信息量更為豐富,受眾群體可以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接受信息,因此,為了提升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電視編導需要積極探索和擴展節目傳播新土雞精,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新媒體設備以及新媒體理念對節目傳播進行完善與改進,突出現在舊媒體和新媒體的固化融合方式,對融合路徑進行科學調整。又例如微博和微信,其作為新媒體的代表迅速獲得受眾群體的歡迎與應用,電視編導可以通過設置節目微信公眾號的方式,與受眾群體開展交流互動,歡迎受眾留下自己對節目的建議和意見,并且結合受眾反饋適當調整節目,同時,還可以利用微博、微信進行節目預告等,通過新媒體與受眾加強互動,進而擴寬電視節目的傳播途徑。
當前,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媒體競爭環境日益復雜,電臺編導工作內容與以往也存在較大差異,而想要提升編導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需要注重加強人員培訓教育。首先,建立以及完善培訓機制,為電視編導提供繼續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機會和空間,促使其全面航我媒體行業的新興方法與技術,提升其專業素養;其次,電視臺要突破傳統思維的制約和束縛,與當地專業培訓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對電視編導進行全方位的培訓教育,進而提升編導隊伍的能力與素質;最后,電視臺要完善編導人員選聘機制,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積極從社會和高校中吸納具有專業背景的人才,提升編導隊伍的工作水平。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語境下,媒體發展環境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電視編導要認識到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時代特點,轉變思維和創作模式,提升電視節目的品質與影響力,推動電視行業的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