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歷史學科是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歷史作為高職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著重加強與初中歷史知識的銜接,有利于積極錘煉學生的教師職業基本素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在高職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教師不教,學生不學”,抑或是“教師教了,學生學了,但仍不會”的現象比比皆是,“歷史課難上、歷史課難教”的問題困擾著歷史教育工作者。高職五年制歷史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高職院校重點辦專業,教學重點均以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為核心,傾向于實踐性技能課程,而對于歷史這類人文性質的學科,高職學校則明顯缺乏重視,包括在師資配備和培訓上、教學資源配置上,都要落后于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另外,高職院校的師資培訓也都比較側重專業技能課骨干教師,歷史學科教師的相關業務培訓屈指可數。因此,歷史教學無法有效發揮對高職五年制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課程作用。
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創新,大多沿襲“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課堂模式。即使在廣泛使用多媒體教學的今天,歷史教學“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也屢見不鮮,技術和課堂兩張皮,缺乏真正融合,也缺乏對課程教授的基本創新;教師對高職五年制學生的學情特點以及高職院校的“校情”認知不準確,把握不到位,因而教學往往脫離實際,沒有與學生的專業、職業發展結合起來,這使學生產生了“歷史無用”的錯覺,導致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
高職五年制學生由于在中考時,歷史學科不作考試科目,所以,學生把它放在附屬地位,學習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課堂上玩手機、開小差的情況屢禁不止,教師苦不堪言。由于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一味地機械記憶知識,因“囫圇吞棗”而“消化不良”,所以,一些學生想學卻不會學、學不好。
從高職院校課程資源建設方面看,目前針對專業核心課和技能課的課程資源相當豐富,無論是在線課程平臺建設、資源庫建設還是教材建設都如火如荼,種類繁多,但歷史等基礎課程建設卻冰火兩重天,遲遲未有舉動。課程資源建設的滯后也導致歷史學科教學模式的落后。從現已出版的教材看,適合高職五年制學生使用的歷史教材寥寥無幾。要么根據高中歷史教材專題模塊式體例編寫,知識體系和思維的跳躍性極強,學生往往無法適應;要么根據本??平滩膬热菥帉?,知識內容過于抽象、深奧,不符合高職五年制學生的學習實際。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黨中央對職業人才的培養提出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注重德技并修,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明確了高職學生教育的具體要求,歷史教學作為高職五年制學生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和必要手段,必須引起高職院校的關注。所以,高職院校必須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歷史教學在系統化教育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與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相互結合,通過歷史教學幫助學生繼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歷史文化,實現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歷史教學除了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還應該結合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和教學資源平臺,廣泛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在課程教學中善于利用中國大學慕課、愛課程、智慧職教等在線網絡課程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利用情境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活動教學法、探究式教學等多種方法,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切實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歷史知識時,教師可以播放相關歷史視頻,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協作交流得出結論;也可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豐富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也可針對有爭議的歷史結論,組織學生以個人、小組辯論的方式發表觀點、暢所欲言,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歷史批判思維能力。
依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在高職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打破“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性學習理念為指引,以活動為載體,以任務為驅動,采用線上線下多元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課前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和網絡課程平臺開展自主學習,課中積極參與實體課堂教學,精講多練。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藍墨云班課、游戲活動、思維導圖、手機、觸摸式教學一體機、視頻、音頻、動畫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資源,打造生動、有趣、師生雙向互動的課堂教學環境,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通過體驗式、參與式、探究式、協作式等深度學習,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此外,教師要敢于創新,豐富高職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在高職歷史教學中,要通過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歷史知識的傳授,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多方面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歷史教學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優質課程教學資源的支撐。除了傳統的史料文本、教材外,音頻、視頻、動畫、虛擬仿真、課程平臺建設都缺一不可,因而,歷史課程教學資源的搜集和建設工作刻不容緩,必須有的放矢,持之以恒達成目標。在高職歷史課程資源建設方面,首先應加快編寫符合高職五年制學生特點和專業要求的歷史教材,比如編寫包含音頻、視頻、動畫、閱讀鏈接、互動練習等富媒體資源的立體化教材、云教材,實現學生碎片化自主學習的需要;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滿足學生線上向下混合式教學的需要,切實改革歷史教學,改善課堂教學質量。
高職五年制學生的歷史教學具有很強的育人價值和功能,不僅對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觀、時空觀、實證精神、辯證思維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加強文化認同感、國家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而且能幫助學生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傳統,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塑造健全的人格。因而,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該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樂于創新,從而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進行學習,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