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玲珍
玉溪市元江教師進修學校 云南玉溪 653300
體罰,是教師對學生肉體實施懲罰并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毆打、罰站、下蹲、打撕嘴巴等行為。變相體罰,是指采取其它間接手段,對學生肉體和精神實施懲戒并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勞動懲罰、抄過量作業、臉上寫字、諷刺挖苦、謾罵、烈日下暴曬等行為。
概括來說,體罰的危害性有:(一)難以轉變學生不良的態度。(二)難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三)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焦慮。(四)導致師生關系緊張。
體罰是一種不科學,不理智,不人道的行為,這種行為主要是由于老師自身的素質問題和教育失敗造成。
首先,老師自身素質問題,一些老師自己知識水平有限,上課內容沒有新意,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藝術性,教育上缺化耐心,所以很容易和學生發生矛盾,并且事后處理問題能力差,只要學生有點兒錯誤就帶到辦公室,或者課堂上挖苦譏諷學生。其次是教育的失敗。很多教育者沒有看到學生的優點,總以為他們是不可教化,所以不思考用好的方法去引導學生,而是采用原始粗魯的方法,找機會教訓他。
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獨生子女教育失當和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孩子難以教育、管理兩方面。
計劃生育的開展,使我國人口增長得到有力的控制,然而獨生子女的教育卻成了問題。家長對子女溺愛、袒護,使這些“未來的花朵”,根本不懂什么是文明禮貌,更談不上遵守學生行為規范,遵守學校紀律了。為了管好和教育好這部分學生,一些教師不得不“動武”。
另外,目前在一些單親家庭里或一些留守兒童,由于疏于管教,使這些孩子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社會渣滓,思想品德受到嚴重的“污染”,學習就更不必說了。有的學生甚至不把老師放在眼里,老師的開導、批評、教育往往被視為軟弱可欺。為了維護自己的威信,維護大多數學生的利益,忍無可忍的老師也會“殺雞給猴看”。
首先是傳統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體罰是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實際上它是儒家過分追求社會秩序,過分強調“禮”的結果,儒家把尊卑秩序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它一方面在口頭上教化你,另一方面,你如果不服教化,等待你的就是暴力打擊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老師的體罰,這幾乎是中國全體學生的必修課。
其次是應試教育的影響。雖然教育體制改革在我國已經開展多年,但目前的教師評價體制、學校評價體制、學生評價體制仍然過于強調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效果。許多學校都在提高教學成績上很下工夫,對教師的教學成績的評價、獎勵和懲罰作了很多具體的規定。為了“日子好過”的老師們不得不在學生的身上打主意、下工夫。所以沒有背好書的學生每天必須背好書后方能回家吃飯,測驗不及格要罰抄一千遍等。
對教師而言,我們一定不能用體罰來傷害學生,同時也不能一味縱容學生,那么該怎樣實施有效的教育呢?
幽默是一種風格,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機智。一次上課,一位從小就獨自留守在家的女生一直盯著窗外看,一邊看還一邊指著窗外和周圍的同學不停說話,多次提示,她卻置若罔聞。當時,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把她拎起來好好教訓一頓,可再一想,長期的孤獨已經讓這個孩子變得任性而脆弱,粗暴的訓斥不但不會有任何效果,可能還會造成她更大的反抗,于是我面帶微笑,用幽默而又親切的語氣對她說:“原來窗外有一只小鳥在向你招手!”這句話讓全班同學都笑了,這個女孩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比如,學生早戀對每位老師來說都是很棘手的問題。如果發現學生早戀就嚴厲申討,甚至在家長和其他同學面前歷數其劣跡斑斑,勢必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但如果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通過找學生個別談話,慢慢疏導,比如告訴學生:獨生子女都是很孤獨的,他們的感情實際是像兄弟姐妹一樣,所以要把彼此真的當作兄弟姐妹來關心。這樣既讓學生清醒地認清到自己的行為,又保護了學生自尊心。
老師對待一些后進生不必用教鞭,更不能有“冷眼”和“譏笑”,而可以用春風化雨、催人奮進的“綠色懲罰”來代替。我們班上有幾個學生他們既不學習也不遵守紀律,對這些孩子我首先很客觀的看待他們:雖然有缺點,但他們仍然是好孩子,所以,教育他們時,我不會帶著“有色眼鏡”來對待他們。每當他們接二連三違反紀律時,我往往會在談話之后讓他們利用自習課抄幾遍要求背誦的詩詞,這樣的懲罰既避免了傷害,又在懲罰中督促了孩子學習。
事實證明,每個學生都會犯錯誤,而老師們應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胸懷來教育他們,以一種有效的方式來管理他們,讓孩子們在情理法的教育氛圍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