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忠進
尤溪縣第二中學 福建三明 365118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中,如何把理論教學和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將書本理論知識、自身經驗、思考思路等照本宣科帶給學生,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思維局限了,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習物理十分不利,為此亟需對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進行優化,以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學生的素質教育及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求知欲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使他們在學習物理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過程中,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并在過程中培養正確的科學實驗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教學和實驗密切相關,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與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課堂實驗,提高各種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學習理論知識,探索科學規律,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
課堂有效教學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活動和上課之前就已經定下的目標要有高度統一。其次是進行實驗教學等要有很高的效率,具體來說就是必須實現學校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投入的資源和最后學生上完課后能夠得到收益成高度的正比例,即通過教學體現教學活動的自身價值。
有效教學的特征包括:
課堂有效教學具有十分明確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突出,單刀直入,用最少的時間與精力投入保障課堂教學任務完成。
現代課堂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發展,要在教師的主導下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不斷的關注教育的主體——學生的地位發揮,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輔助。
課堂有效教學關注師生共同進步,尤其是對學生能夠全面的成長給予了特別關注。此外,教學時老師要注重其學生在回答問題等事情上的積極性。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也在不斷的改革當中有了很大進步。要加強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必須要不斷的更新物理教學理念。物理教師要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只是輔助的位置,在物理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樂于學習,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物理課堂教學當中,要積極運用情境創設,不斷啟發學生自主探索,能夠提出問題,發展思維,積極進行實驗探究。譬如在《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這一節的學習中,課堂可以先從學過的基本電路知識引入課題,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圖,選擇實驗器材,再自己動手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最后教師再加以引導,總結出歐姆定律,這樣設計教學過程,學生都是自己動手完成實驗探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較大提高,學習效率當然也得到較大的提高,就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合理利用動畫、聲音或是視頻進行輔助性的教學,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隨著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用具與資源配套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面對物理教學現狀,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利用替代性或自制性的器材,嘗試師生共同制作實驗教學儀器,有效的完成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實驗器材,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上焦耳定律這節課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制作焦耳定律演示器:選擇兩種不同的金屬絲包上棉花,目的是保證阻值不一樣,然后觀察棉花燃燒的順序,尋找影響電熱產生因素。這樣讓學生自己制作實驗器材,自己研究實驗結論,學生的記憶肯定非常深刻,教學效果肯定非常好。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不斷擴展體驗和探究的時空,可以在學校里組織實驗興趣小組,課外也可以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同時進行輔助性的指導。通過創造性的使用現有實驗儀器,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積極引導學生開發新的實驗。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創新,積極構建符合實際、具有特色有效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可以通過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同時積極借助實驗,合理運用多媒體,通過動態與靜態的分析,在實驗創造和設計中,要體現邏輯性,發現問題、實驗驗證,要讓學生們看的清楚,學的明白。有時還需借助很多的感性材料來完成實驗,為同學們再現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幫助他們觀察和思考。要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通過師生的互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主動性,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本文對關于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從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希望對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