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亞娟
富平縣流曲鎮王寮小學 陜西渭南 711700
由于小學生自覺性較差,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強,語言表達能力正處于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其寫作興趣的培養及作文水平的提高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比較大。所以,新課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教學活動就尤為關鍵,教師應該積極調整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和諧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新課改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及時改變自己的教學計劃,使教學方案更加貼近和適合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文的寫作。例如在圍繞一篇名為《我》的作文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給每位學生分發一個小鏡子,讓他們觀察鏡子中的自己。然后教師說:“以我們班的韓梅梅為例,韓梅梅在寫《我》時,可以寫我有一個高高的鼻子、尖尖的下巴、帶有雙眼皮的眼睛和一個櫻桃小嘴。”然后教師接著補充說:“下面我們讓韓梅梅的同桌李蕾來補充一下韓梅梅還有哪些外貌特點。”李蕾補充說:“韓梅梅很愛笑,笑起來眼睛變成了一條縫,韓梅梅還很喜歡幫助別人,有一次我們后桌小楊的手指被小刀割傷了,韓梅梅還幫他用創可貼貼好了。”學生通過自己觀察與他人的補充,全面地掌握了自己的外貌及個性特點,在進行寫作時,就有了很多詞語可以寫,由此可見,體驗式作文教學能夠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手段達到提升學生基礎積累的目的。首先,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故事交流會,教師根據作文主題設置一個故事交流會,讓學生根據主題分享自身的一些故事,這樣通過相互交流,就可以增加學生的積累。比如針對“一件小事”這個作文題目,教師就可以設置“幫媽媽做過的事”這樣一個故事交流主題,讓學生分享自己給媽媽做過的一些事情。其次,可以拓展寫作閱讀。閱讀和寫作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寫作教學中,為了增加學生的積累,可以開展寫作閱讀這樣的訓練活動。具體而言,就是根據所要教學的寫作主題,事先準備與之相關的一些閱讀素材,讓學生展開閱讀,在學生閱讀之后,再讓學生結合閱讀感悟結合自身經歷展開寫作,如此一來,就可以讓學生的作文寫作基礎積累更加豐富。
思維訓練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作文構思和想象能力的培養。首先,在作文構思方面,由于小學生本身的語文素養不高,對于作文的認知較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盡可能簡單的方法向學生說明作文的構思思路。比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或是微課視頻,向學生講解作文構思的基本要點,確保學生可以達到理解掌握。其次,在想象能力培養方面,教師可以借助頭腦風暴等活動來對學生進行想象力訓練。比如針對“記班級大掃除”這樣一個題目,教師就可以從“大掃除”這個詞語出發,讓學生發揮想象,說出一些關聯詞語,學生就說出了“掃把”、“水桶”、“抹布”等詞語,然后教師從中再選擇一個詞語,讓學生繼續想象,一直持續下去,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習作指導要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本,強化學生的體驗,幫助學生打開感覺器官,通過他們的耳朵、眼睛、皮膚、內心來感受外面的世界。經歷一個活動過程,感受一個真實世界,萌發一份真實情感,目的在于還作文訓練以本來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去創設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獲得內心真實的感受,涌動情感的波瀾,產生鮮明的思想,獲得生動的語言。當學生確實有傾吐的愿望而且欲罷不能的時候,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自由傾吐。要打破封閉、僵化的作文思維模式,倡導學生在生活體驗中作文,在活動過程中作文,要用自己內心深處涌現出來的個性語言去真切地感受、體悟生活。應積極挖掘作文資源,開展活動,或游戲或實驗,教師還應該積極指引小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如定時挑選幾篇典型的文章供學生閱讀,閱讀完提醒學生寫觀后感,讓每一位小學生都養成閱讀課外讀物的良好習慣。只有廣泛進行課外閱讀活動,才能從不同的文章中學習到不同的寫作知識。在閱讀的同時,會閃現出創作的靈感,并且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素材,讓小學生逐漸開始接受直至喜歡上寫作。
作文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但是同樣是一件關系到學生成長的重要工作。語文教師需要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從多個維度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觀察、閱讀、積累的習慣,通過正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