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晶
潼關縣城關鎮第一初級中學 陜西渭南 714300
思維導圖對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很大程度上改進了語文教學方式。教師只要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堅持以人為本,運用好思維導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學會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和記錄之后,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方法來分析課文,把思維導圖和課文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比如以《百合花》這篇課文為例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設計。首先,將學生分為五組,選出組長和繪制人;其次,讓每組學生利用課文的環境、人物、情節和感受分析課文,談論繪制出思維導圖;最后由組長上臺演示出并講解所繪制的思維導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成為課堂的主人,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預習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提前了解所學內容,在課堂上更好地聽講和吸收。在課前預習的時候,可以為學生繪制出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提前感知所學內容,從而輕松達到預期目標。像《端午日》一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我們可以提前擬定幾個關鍵詞,如賽龍舟、捉鴨子等,要求學生按節日-活動-意義的順序去梳理文章主要內容,進而了解文章的中心。學生如在預習的過程中抓住這些重點,就會透過表面現象看到本質,知道賽龍舟是為了發揚傳統優秀文化,激發出人們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意志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以往的復習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時間一長,容易遺忘,達不到鞏固的效果。思維導圖可以根據一個知識點進行發散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記憶,從而達到復習的最佳效果。《我的叔叔于勒》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里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的現象。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通過對人物行為舉止的解讀,深層次了解所要表達的意思,構建出有序的文章框架,在解讀的同時加深記憶。因此,思維導圖對語文復習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對之前學過的知識實現有效鞏固,最終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思維導圖是對思路的一種呈現,從思維導圖里可以看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可以清晰反映出問題之間的主次,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在教學中,學生一邊要閱讀,一邊還要做好筆記。而一般的筆記,就是學生對閱讀過程的復制,知識點沒有主次之分。在課堂學習中,有必要組織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厘清時間線和事件發展進程,用“時間軸”的方式記憶各科重點,同時對自己的記憶進行自我檢測,及時進行修正。從問題出發,從主題出發,關聯上相關的知識點,在層次上、在結構上體現出來,便于課后的復習。例如在教學《出師表》一文時,通過學生對每個段落的閱讀和分析,引導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欣賞其文學品味和包含的深刻意蘊,最終更好地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其關鍵點記錄下來,不僅能在閱讀中理解其過程,而且還能在這一過程感悟其中的偉大情懷和精神。
初中語文教學在知識呈現過程中,基本上是采用線性的呈現方式將知識點呈現出來的。這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不足。不足在于不能一眼看出這些知識點的相互關聯關系。而大腦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盡管有線性的思路,但是在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思考的時候,往往是網狀關聯在一起的。為適應我們大腦的思維模式,有必要在整理語文知識時應用思維導圖,充分將各個分散的一些知識點,有機關聯起來,存進大腦,即建立起知識網絡體系。比如在教學《背影》一文時,學生在閱讀之后,很容易就被父親熱愛兒子的父子之情所打動,且由此聯想到自己的父母親。此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再結合學生情感的觸發點,引導學生注重真實情感的抒發,為了不耽誤教學進度,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像平常發朋友圈一樣用70個字簡單的寫出自身對父母的熱愛,這樣既幫助學生找到了寫作材料,又與學生的時代特點相符,很多學生在寫作時肯定是無話可說,但是在發朋友圈時往往滔滔不絕。這樣就能將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情感體驗調動起來,并與課文的語境相融合,促進學生對其深刻感悟的同時積累了寫作素材,使學生能更好地實現讀寫結合。
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將它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大有作為,但是還是有許多地方是需要我們去開發和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