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華
集安市臺上鎮雙岔小學 吉林通化 134200
交際是現實生活中與人交流最直接的途徑,人與人的溝通離不開語言。恰當精美的語言,能表現人的情感,品質和情緒;靈活巧妙的語言,能有效的與他人交際和溝通;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活躍我們的生活,愉悅我們的身心。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生活的需要,更是社會交際發展的需要,又能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小學階段正是孩子發展口語的最佳時期,因而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有心、留心、用心,善于引導,開拓創新,就能為學生開創口語交際的廣闊天地,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下面就來談一談我的一些體會[1]。
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敏感性最強,興趣最濃,也善于表達。特別是對熱鬧場面,好玩的游戲,美麗的景色等生活場景,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都會滔滔不絕的把生活中所見的新鮮事講給別人聽聽。創設恰當的情境,學生才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比如,要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打掃衛生,就組織學生搞大掃除,結束后,引導學生回憶打掃的經過,掃除時有什么感受,結果有什么收獲。又比如,要讓孩子們說說秋天果園豐收的景象,就帶孩子們到果園去參觀,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那色彩斑斕,香甜可口的果子。然后,再回憶所看到的景色,摸到的感覺,聞到的味道,嘗到的口感,他們一定有不少的話不吐而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慢慢就會提高表達能力,喜歡與他人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口語交際能力會顯著提升。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同理,說話也如此,沒有豐富的素材,是說不出準確生動、流利通順的語言的。要獲取豐富的素材,只能靠平時持之以恒的點滴積累。積累素材:一是要多讀。青少年時期求知欲最強,記憶最強,是博覽群書的最佳時期。除課內閱讀外,還應加強課外閱讀。書讀得越多,知識面就越寬,正如人們所說:見多識廣。二是要把讀物中,好詞佳句,精美的片段作好讀書筆記,讓學生謹記,并要求學生背誦下來,用心記憶。這和蜜蜂必須多采花,才能釀出好蜜來是一樣的道理。只有這樣,說出的話,才有條理,內容就不會空洞,語言就不會干癟乏味。
一是教給學生說的方法。低年級學生,老師要輔導他們從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逐漸過渡到能說幾句通順連貫的話或者一小段話;中高年級,老師要引導他們能復述一篇課文,講述一個故事,較完整的敘述一件事情;到了高年級,老師要指導他們能圍繞一個畫面或一個意思有頭有尾說一段話。只要學生掌握了方法,口語交際就不會感到困難了。二是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2]。參與口語交際時,不僅要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意思,還要談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意見。老師要教給學生的具體方法是:傾聽別人說話時注意力必須集中,認真思考他人說話的意思;能正確回答別人的提問,能按別人的意思接著說下去。三是教給學生評價方法。學生都有接受評價和評價他人的欲望,他們不管自己的如何,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老師要教會學生用激勵性的語言去進行評價,常用肯定和表揚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總之,口語交際是一項新鮮而古老的訓練內容,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應用和體現,在平時訓練中,要讓口、耳、眼、手等多種感官并用在語言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強調指出一口語交際要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景,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然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隨時融入我們的教學之中,老師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與思想,創造出更多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興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樂趣,進而積極去進行鍛煉,教給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去傾聽、去敘說、去總結、去發揮,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會真正的得到培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