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白水縣林皋鎮云臺中心校 陜西渭南 715600
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是一個人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重要標志,尤其是在小學這個階段,學生就像是小樹苗,有待成長和被澆灌,如果想要這顆小樹苗在以后的道路上長得高大又挺拔,就必須在剛剛成長時精心呵護,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1.蘋果比梨多5個,誰多?(蘋果多)蘋果可分為哪兩部分?(一部分和梨同樣多,另一部分是比梨多的部分)2.冬瓜比南瓜少3個,誰多?(南瓜多)南瓜可分為哪兩部分?(一部分和冬瓜同樣多,另一部分是比冬瓜多的部分)。上述兩例,第一問是引導學生依據“比多”、“比少”應用題知識直接作出判斷,第二問是依據作出的判斷,推論出多的數中可以分為哪兩部分。這種練習方式,既強化了低年級應用題的重點與難點,又發展了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如,二年級有28人,要開展課外活動,平均分成4個組,每組有多少人?1.這題說了件什么事?告訴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2.求每組的人數,實際應當求什么?(把總人數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3.把總數平均分成幾份?(用什么方法求?除法)4.怎樣列式呢(28÷4)。這4個小問題的設計旨在揭示算式“28÷4”的由來,學生回答的過程是一個判斷、推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解決了問題(列出算式28÷4),而且受到了判斷、推理訓練。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外延伸訓練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聯想法,通過觀察數學中的數與圖,利用聯想記憶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完《梯形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同學們,我們通過學習梯形相關知識,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將梯形的底延伸到和長邊一樣長,那么梯形會變成什么圖形?將底邊縮短至0,梯形又會變成什么圖形?”通過這種聯想式提問,讓學生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相結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還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其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實踐出真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這樣他們就會被數學知識嚇住,小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處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級階段,一定要從能夠調動他們積極性的實踐活動出發,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筆者進行了如下實踐教學活動:以同桌為小組,計算8-3=5,首先其中一名學生拿出8根木棍,然后另一名學生拿走3根,讓兩名學生一起數一數還剩幾根木棍。通過這樣一種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綜合分析課堂問題,經過分割與拼接,利用形象的事物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
數學知識的學習大多都比較抽象難懂,而抽象和概括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基本材料上。在學生理解抽象知識時,教師應該及時對這些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規律,揭露事物的本質,從而易于學生理解。比如,我們在講解正比例的概念時,可以先通過表格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分別找出數值間的關系式,像總價÷數量=單價,速度÷時間=路程,可以進一步將文字以字母的形式表示,如:x÷y=t。這樣一來才能更加深刻、全面的反映文字之間的關系。通過簡單易懂的關系式表現抽象的文字理論,學生能夠容易接受,思維也會逐漸得到鍛煉。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與學生多溝通,多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這樣就很容易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構建趣味性數學課堂,提高他們的課堂注意力,進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習《年、月、日》一節時,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意愿不是很強,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此時,筆者在課堂上提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的家里是不是都有日歷表呢?那么同學們知道上面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就會很輕易地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這樣你們的父母會很開心哦!通過這樣一種問題情境的導入,學生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開始積極思考教師的課堂問題,充分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能開發學生的潛在創造性,讓他們在健康活躍充滿探索欲的環境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包括情感、智力、學習能力等等,提振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對數學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