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尚清
東蘭縣東蘭鎮巴拉小學 廣西河池 547400
正在我國教育系統大力倡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也逐漸形成了“有效課堂”理論,構建了一系列的有效課堂模式。在這些教學模式中相當一部分突出了教師的有效教學,卻忽視了學生的有效學習,導致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處于盲從和低效之中。如何才能使學生高效自主學習呢?我認為應從下幾方面入手:
心態是成功的閥門,是人的情緒和意志的控制塔,決定人的行為方向和質量。對待學習,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心態,大致可分為積極的心態和消極的心態兩類。積極的心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相反消極的心態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
學習興趣是學生心態最現在、最活躍的表現形式,是推動學生帶有個人情緒色彩、學習、探索知識的意向性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調動學習的學習興趣,就能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把學習變成自身的需要。所以,教師不能拘泥于“師講生聽”的傳統被動教學模式,應讓課堂教學動起來——“師生互動”。如在講授五年級下冊“圓的周長”時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準備好圓形物體(瓶蓋、硬幣、卡片等),利用課堂教學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物品并動手測測;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你會發現什么?指導學生以問題作為學習的載體組織自己的學習生活,并在測量中逐步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由問題為起點。以動手分析為路徑,以解決問題為終點的過程。
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并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重中之重,這猶如教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方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真正做到自主學習。
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引導學生的認知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自己排除學習中的思維障礙。教師不能領著學生走,應指導學生自己向前走,在學生思維的堵塞處給予指導,使學生在茫然不知所措時茅塞頓開,在自主參與、自主發現、自主完善中最終達到自主學習掌握知識要點的目的。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升與毫升”的認識時讓學生分別取100毫升的水、100毫升的油,然后分別稱一稱它們的質量各是多少。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了毫升與長之間的關系,為今后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構一個牢固的知識框架。把基礎知識學好、夯實,方能厚積薄發。這就是要求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理清脈胳,明白所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構建知識結構體系網。
構建扎實的基礎知識、結構體系離不開平時的練習。在學生訓練題中教師對題型設計一定要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切不可死守書本或采取題海戰術進行機械重復訓練。習題設計一定要精,要具有代表性,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如講授十年級下冊“認識方向”一課時教師應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讓學生指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然后再進行新授課的講解,實現由現實方向東、南、西、北到抽象平面方面的過渡。課后提問:學校周圍又增添了哪些新的建筑,你能說出它們的方向嗎,你還能提出哪些關于方向的問題,要求與同桌共同討論完成。
總之,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只有采用了科學的教學方式,學生才能自主學習,學習效率才會提高,也才能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達到有效課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