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星 福建省建寧縣網絡信息管理中心
當下,媒介融合已成為大趨勢,傳統的報紙新聞已經無法適應目前的形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給報紙新聞媒體帶來了巨大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為了報紙新聞媒體長遠的發展,要借助現代技術,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新舊媒體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不斷拓展新聞的內容、功能、傳播途徑等,滿足受眾對新聞閱讀的需求,提高報紙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媒介融合”一詞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的,其原本含義是指各種媒介在功能上呈現出的一體化趨勢[1]。中國人民大學學者王菲博士認為:媒介融合是指在當今時代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費終端的需求為指向,有內容融合、網絡融合和終端融合的媒介形態的演化過程[2]。主要分為技術融合與跨媒介收購兼并融合。它具有多元化、個性化、精準化等特征,與傳統媒體相比,在內容、形式、技術等方面有著重大變革與創新,開辟了新的新聞傳播領域。
新媒體的受眾廣泛,打破了傳統的新聞生產主體單一、封閉、壟斷的模式[3]。新聞信息的來源與內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采集方式與內容,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的采集大量熱點事件、公民新聞、民眾關注的焦點新聞等,讓新聞信息更加多元化,視野更加開闊。同時,新聞內容也因新媒體的發展和應用變得更加趣味、娛樂。
在新媒體領域,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其發展迅速,擁有優越的傳播條件。新媒體的受眾不僅是信息消費者,還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改變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對于報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拓寬傳播途徑和受眾人群的重要方式,同時還可以在媒體平臺樹立自身形象,提升競爭優勢。
傳統的報紙新聞媒體過于強調靜態創新,版面設計過于繁多、雜亂、平凡,無法突出新聞的亮點和重點,不能快速檢索出重要有效信息,使得讀者對閱讀失去耐心。而新媒體可以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字轉化為圖表等形式,增加照片的信息量,不能印制的視頻、音頻用二維碼代替,跳出傳統報紙的局限性,優化版面,給予讀者視覺沖擊。
報紙新聞媒體面臨這多方面的壓力和競爭,想要在這個信息時代生存下來,首先在思想上就要與時俱進,正確看待自身的劣勢與優勢,借鑒其他媒體的優點,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在新媒體的沖擊下,一些報業為了擴大信息量,挽留讀者,只能采取擴大版面、降低價格的方式。然而這樣的做法無疑增加了報紙的成本,在保證盈利的基礎上,只能增加廣告版面,受眾也逐漸流失。在這樣惡循環下,報紙新聞媒體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阻礙,那么,理念更新顯得更加重要。
在報紙新聞媒體中應用新媒體離不開專業人員的能力和技術。首先,報業要建立一個自己的網站、微信公共號、APP等,將每日報紙的導讀和簡訊部分上傳,彌補報紙的覆蓋面和時效性的缺點。其次,創辦電子報,將每日新聞事實利用新媒體進行推廣,創新版面設計,吸引讀者眼球。另外,結合新媒體互動性特征,增加交流渠道,讓受眾和傳播者實現雙向交流,不僅增加滿足受眾需求,也降低生產成本。例如,創立“互聯網+報紙”的經營模式,開拓在線評論和彈幕互動方式,拓展微博、微信等信息推送平臺,使新聞變得鮮活有趣。
內容是媒體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4]。報紙新聞媒體不能一味地追求時代潮流,讓自身優勢埋沒。由于新媒體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網絡信息五花八門沒有權威性,而傳統報紙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引導著公眾的價值觀導向。在“碎片化”閱讀的形勢下,報紙可以給人們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無需考慮信息的真實性。那么,應用新媒體,報業更要加強信息的審核,保證內容的嚴謹性、真實性,避免錯誤信息帶給人們錯誤的價值導向。以2014年關于“95萌妹用身體換旅行”的新聞為例,該報道缺乏最基本的信息真實性就被廣為傳播,影響社會風氣。因此,媒體人員要做好“把關人”,提高自身媒體素養,引領正確的價值觀念。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廣泛,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促進各大媒介呈現融合局面,使信息資源得以整合利用。那么,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迅速獲得相關訊息,也實現了新聞傳播的目的。例如,在關于“兩會”的報道中,可以推出“寄語兩會”、“我和兩會”等專欄,掃報紙上的二維碼即可參與互動,促進報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獲得較大的社會影響。
總而言之,面對當前的機遇與挑戰,報紙新聞媒體必須多措并舉,積極創新,在制作、生產、傳播等環節加強新聞的可讀性、豐富性、美觀性。同時,發揮好傳統報紙新聞深度、廣度、權威的優勢,結合新媒體便捷、快速、互動的特征,提供優質的新聞信息,給予受眾愉悅的閱讀體驗,使得報紙新聞媒體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更好地求生存、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