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 上海體育學院
短視頻是現在很熱門的一個話題,以快手和抖音為短視頻app的代表談談我國目前視頻發展現狀。
快手應用的前身叫“GIF”快手,誕生于2011年3月,最初是一款用來制作、分享GIF圖片的手機應用。2012年11月,快手從純粹的工具應用轉型為短視頻社區,用于用戶記錄和分享生活的平臺。2015年,快手迎來爆發,隨著《快樂大本營》等知名節目的宣傳,用戶注冊數量不斷突破。快手的用戶定位是“社會平均人”。快手用戶分布在二三線城市是由中國社會形態所決定的,它的發展核心是“打磨產品、服務用戶”。
抖音全名抖音短視頻,于2016年9月上線,用戶可以通過這款拍攝軟件拍攝15S的音樂短視頻。最初的抖音是被貼上“潮”、“酷”的標簽的,它被定義為一款音樂短視頻APP,由一些人在節奏感極強的音樂下做出富有創造性的視頻內容,帶動了一二線人的使用興趣。抖音是今日頭條推出來的,在這之前今日頭條還推出火山小視頻試圖與快手抗衡,但是都沒有成功。即使是今天的抖音也無法超越快手,所以抖音迫切的需要轉型。
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離不開三樣,網綜、網劇和網大。網綜就是網絡綜藝的簡稱,它的特點是只在網絡上播放,不在電視上播放的綜藝節目。我覺得網絡綜藝最開始出現是因為一些國外比較成功的綜藝節目只能在網絡上看,一些制作人就看上了這個市場,開始自己來制作一些網絡綜藝。一開始他們也是模仿,購買國外的版權,或者和他們一起聯合制作。當版權問題受到重視,我們開始了網絡原創綜藝。《中國有嘻哈》在往制作人們期待的方向發展,真的火了。他們開始嘗試把更多的小眾的文化搬到臺面上,來吸引大眾的眼光,于是就有了現在熱門的兩個網絡綜藝,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和優酷的《這!就是街舞》。網絡綜藝的未來可期,關注原創會有更大的發展。
第二個是網劇,顧名思義,網絡電視劇。網劇這些年的發展也會分原創和小說改編。原創的還是非常少的,大部分都是小說改編的。各個平臺成為了制作網劇的主力軍,比如前兩年很火的《余罪》,去年很火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以2017年爆火的《河神》為例,劇本經過三年時間打磨,拍攝周期長達120多天,精良的制作,逼真的特效,壯觀的場面和生動的人物塑造都使《河神》達到了電影級水準,贏得了從原著粉到網劇粉的高度贊許。引起一波收視狂潮。
目前我國視頻的傳播主要是從投資方、運營商到意見領袖再到受眾。由投資方或者運營商投資制作視頻,不管是網絡還是電視,制作方都是第一手。第二個我覺得是意見領袖。我這里所說的意見領袖是指微博上的知名博主。不要小看這些網絡大V的作用,現在是網絡時代,人們養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基本上每天回家都不會打開電視機挑選節目了。他們會利用每天的碎片時間,比如坐地鐵的時候,下班做公交的時候,看到自己關注的博主在追什么劇,安利了什么新的綜藝,還有最近熱搜上大家都在關注什么內容。這一點是與以前的直接由電視傳播到受眾是不同的。
內容真的就是視頻的靈魂。當我們不再擔心渠道的問題,內容就是真正的王者了。我國視頻未來的發展,一定要擺脫內容的復制,掌握原創才是關鍵的。以前我們也很喜歡看外來綜藝中國化,比如之前很火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中國新歌聲》這些綜藝,當這些綜藝制作到第三季的時候,很多觀眾已經審美疲勞了,已經不像第一次接觸這些視頻那樣了。受眾會覺得越來越沒有新意,越來越沒有意思。受眾迫切的需要原創內容,這里也涉及到一種民族自豪感,看外來的內容還是會感嘆自己國家為什么沒有想到這樣的創意。
變現模式也是很重要的。現在的視頻,還是以廣告收入為主。不過這里廣告形式變成了網絡視頻APP與短視頻APP的合作共贏。比如一些網絡視頻的APP制作的綜藝節目,如《中國有嘻哈》還有《這!就是街舞》,抖音會投資,這些綜藝會在節目上為它做廣告,吸引受眾去使用這款APP。抖音上也會發起關于這檔綜藝的熱門話題,來提升綜藝節目的熱度,做到一個全民關注的效果,從而實現合作共贏的目的。
我國視頻未來的發展還是以網絡為主。網絡是主戰場,但是電視制作也不會放棄,可以說是傳統制作與新媒體制作的交鋒。只不過傳統制作耗時長一些,造勢不如網絡快捷,但是傳統制作仍然令人期待。網絡制作還是要依靠科技和內容,內容才是能夠抓住受眾最主要的內容,現在的科技以后也必將被更好的科技所渠道,但是內容是靈魂,有了靈魂才是視頻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