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英 蔡怡茜 楊麗娜
共享單車自誕生起就帶著“共享經濟、綠色低碳”的光環,它隨騎隨走,便捷實惠,直接戳中了短途出行的痛點,致力于給大家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迅速風靡全國。然而部分用戶對共享單車的肆意損壞及近期的OFO押金退還風波引發了人們對共享單車發展現狀的深思。
(一)違規成本低。如今,共享單車出現于各地的大街小巷,已成為老百姓出行的重要工具。然而,共享單車被偷、被扔、被拆二維碼、被貼小廣告、被占為己有等現象也隨之出現,而且愈演愈烈、層出不窮。共享單車變“私享”單車,得利容易且違規成本極低,尤其在郊區,由于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小,不像市區那樣隨用隨取,所以就有人為了下次能繼續使用此單車對其進行上鎖,據為己用。實際上,在很多人眼中對共享單車加鎖、卸胎、挪地都是一件小事,卻不知他們很可能已經觸犯了法律,甚至有些行為已經涉嫌犯罪。但是,由于共享單車數量多、案值不大、存在管理難點,并且在一些人心目中還存在“占公家便宜算不得什么”的法治誤區,公眾也多認為是道德問題,所以相應的處罰較少,多以批評教育、退回單車為主。使用公共自行車的違法者拒不接受處罰,不僅是一筆經濟賬,更是一種執法困境。有關部門扣車的處置方式,對違法者起不到絲毫約束作用,而法律也并沒有因為扣車之舉而維持基本的尊嚴。各單車企業遭遇零成本違法的事件,也在提醒管理者,對于共享經濟中產生的新事物,一定要創新管理辦法,推廣新的管理方式,這樣才能避免因管理導致的兩敗俱傷。
(二)維權成本高。從共享單車的經營模式看,單車公司很有可能會將押金和余額進行其他的用途,發工資、投資單車等。共享單車企業收取押金、余額,如果將其用于其它經營,本身就面臨著風險,一旦經營失敗,那么就會給消費者造成巨額損失。而那些聲稱不退還用戶余額的單車公司,更是涉嫌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對共享單車企業進行充值后,在使用單車的過程中,交易是不斷發生的,充值的金額就是消費者的預付款,余額本來就可以正常退回,但是有的單車公司退還余額流程非常繁瑣,一些用戶覺得為了十幾塊錢,不斷打客服電話、發郵件實在太麻煩,往往會選擇放棄,對于明確不能退余額的單車公司,消費者也沒有那么大的精力去提出法律訴訟。余額難退、押金難退、第三方監管有名無實、共享經濟走得太快,而相關方面的立法卻沒及時跟上。近日OFO的押金退還風波再次將共享單車行業的押金難退事件推向了輿論高潮,消費者維權的成本大概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經濟成本,如訴訟費、公告費、開庭、宣判、申請執行誤工費、交通、物料成本等;另一個是時間成本,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所需的時間使用戶在押金退還方面望而卻步。
(一)提高用戶違規成本,引導用戶合法用車。
1.企業層面。
(1)企業之間相互合作,提高用戶的違規成本。如失信名單全行業共享,在信用分制度上,加強失信懲罰力度,比如當信用分降低一個等級時,用車成本提升十倍,當信用再次降低時,該用戶賬號將被永久凍結,同時該用戶也無法在使用其他類型的共享單車。這意味著用戶若想繼續使用單車,只有一次犯錯機會而且犯錯成本極高。
(2)企業要加大法律宣傳,告知用戶在使用單車中存在的違法行徑,規范用車行為。強化技術手段,及時彌補管理短板,如在違停區域停車的用戶將無法再一次使用單車,除非該用戶重新將違停單車停放在合規區域或者將其他違停車輛主動放在合規區以抵消上一次的違規行為,另外單車企業也要明確標注禁止停放區域與可停放區域并給出正確停放標準的相關指導。
(3)推出激勵舉報政策。高額獎勵舉報不正當行徑的使用者,利用廣大消費者的文明力量,降低共享單車被盜、被毀的概率。同時對單車使用信用情況完好的用戶可采取送月卡或周卡等獎勵騎行的政策,鼓勵合規使用單車的用戶。以經濟規則的約束,進而帶高道德的底線,最終形成共享文明,形成公認的規則和秩序,讓人們更加自律。
2.政府層面。
(1)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對私自占用共享單車,侵犯了共享單車企業的合法利益的行為基于其違法情節、案值等因素依法給予相應懲處。
(2)監管部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強化監管。加大共享變“私享”的違法成本,保護交易雙方的法律責任與義務。倡導共享單車用戶要不斷提高文明意識和法規素質,遵紀守法,文明行事。
3.政企合作。共享單車不同于城市的公共自行車,它具有贏利性,然而共享單車并不是純粹的企業行為,也是服務于老百姓的并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因此,有效管理共享單車需要政企合作,企業做好市場的事,政府做好管理的事,一方面,單車企業與城市規劃管理部門通力合作,利用大數據分析結果,合理規劃和智能推薦停車區域,引導公民合規用車;另一方面,建立用戶的信用體系,將用戶的信用狀況與政府提供的相關服務掛鉤如信用借貸等,增加用戶的違規成本。
(二)減少用戶維權成本,創新行業盈利模式。
1.轉移用戶維權成本。退還押金是企業需要履行的義務,押金的性質決定作為運營方,共享單車企業應在用戶滿足退款條件的前提下,無條件退款。消費者如果遇到押金逾期不退,可以到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或者向共享單車經營主體所在地有關行政部門進行投訴和申述。如果投訴調解無效后,消費者可向共享單車平臺所在地或者單車使用所在地等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因違約而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理應由企業承擔,包括交通費、誤工費等必要合理費用。
2.加強用戶資金安全監管。如何保護用戶的押金不能止步于隔空喊話,今后應更進一步明確監管的主體,不論是銀行還是政府,都應將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并將相關流程透明化,讓工作對監管流程有具體的認知,完善監督機制,設置相應的懲罰制度,保證用戶的押金能夠真正實現與企業自有資金相隔離,讓用戶能夠按規定及時取回自己的押金。
3.創新行業盈利模式。共享單車雖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就企業的角度而言,企業是否能夠持久的運營必須要考慮到其盈利模式。目前國內共享單車企業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押金收入、單車租賃收入、廣告收入以及投資收入。但是隨著國內部分單車行業免押服務的推行以及押金本身帶來的相關法律方面的問題,利用用戶的押金進行在生產或者投資已經不可行。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一個行業的根基,只有基礎的數據支撐才能夠讓整個行業發展的更加完善,因此記錄單車在一個城市的使用頻率數據以及大家使用的時間,不斷的補充和完善數據庫,并合法賣給需要這類數據的公司也是單車行業的另一個生存之道。此外,單車企業通過對共享單車用戶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也可以自主開拓商機,拓寬單車企業的產業鏈,進一步優化盈利模式。通過數據發現單車使用頻率多的地點,結合地理位置與用戶信息,給予用戶個性化廣告推薦,如最近的商家的店鋪優惠活動以及具體的折扣信息,從商家中賺取相應的廣告費用,總之大數據分析應該與用戶的消費情況以及騎行位置等用戶的具體狀況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