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祥 吳 昊
健身運動是指通過徒手或利用各種器械,運用專門科學的動作方式和方法進行鍛煉,以發達肌肉、增長體力、改善形體和陶冶情操為目的的運動項目。運動方式多樣化且簡單易行,適用性極強,可有效地增強人們的體質和增進健康。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壓力,這些壓力在大學生上也較為明顯地存在。當代大學生在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下身體逐漸呈現亞健康狀態,學生體質狀況變差,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逐年下降,平均水平開始落后于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形勢頗為嚴重。雖然高校開展了體育活動,但由于相關機制的缺失,在基層和后備力量上僅限于維持和應付的水平,且體育項目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使得大學生參與率不高,普遍缺乏熱情,在自主鍛煉意識上也極為薄弱。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的國民體質狀況整體水平雖然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許多檢測指標上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尤其在青年人群中,調查報告結果很是令人擔憂,大學生體質下降明顯,視力狀況更是直線下降,近期武漢大學醫學院公開發表了歷經13年的研究成果:我國高等院校在校生中的視力低下者為82.65%,比13年前上升了15.09%,并且現在以1.5%的速度增長。雖處于全民健身的大環境下,但仍需提高現今大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培養他們的健身意識,達到磨練意志、增強體質、健康成長的結果。
大多數人認為健身運動只是在形體上產生效果,尤其在大學生中,女生瘦身,男生健體。事實上,經常進行健身鍛煉受益的遠不止身體,在心理上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每周固定健身,在心理上會讓時間變得較快,心情也得到愉悅;健身運動會直接提升正面情緒,緩解壓力和憂郁情緒,增加幸福感;晨起健身鍛煉會讓人一天處于積極健康狀態,飲食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胃口大增;對抗性的健身運動是發泄糟糕情緒的最佳方式;運動比咖啡更能讓人清醒;經常健身運動的人大腦更健康,表現更好。通過健身運動,人體的血流量會增加,加強大腦運作,在記憶上也會有所提高。
此次調查研究,主要以江蘇省無錫大學城的在校大學生為主,前期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82份,問卷回收率為91%,其中有效問卷16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1%,問卷發放者均為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學生。其中有幾個代表性的問題。一是當學習或者生活中有壓力時,會選擇通過健身來緩解嗎?二是有具體的健身計劃并能按時執行計劃嗎?三是你認為健身運動可以帶給你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四是你認為哪些因素可能會限制你進行健身運動?
對問卷中其他一些相關內容的數據分析:多數健身人數為男生,達21.6%,女生占11.1%,而67.2%的人選擇不健身。其中大部分人表示不感興趣和沒時間。大二和大三健身的人數較多,分別占45%和30%,大一人數最少,只有5%。
通過進一步的數據分析整合,健身的男生多以肥胖為主,想要通過健身達到減肥的目的,少數是為了塑形,女生則多以塑形為主。不健身的通過調查顯示,大一的由于課程較多,還有晚自習,時間不充裕,基本不考慮健身,空閑時間都花在電腦游戲,電視劇上,在經濟上也主要靠父母支持,經濟條件不允許做額外的高消費。大二學生課程較少,經濟相對獨立,可以自由控制,不健身的原因主要在于各類游戲上及對健身不感興趣,少數是因為客觀因素受限制的,如:找不到伙伴,場地限制等。
(一)自身興趣原因。興趣給人以暗示,激發人潛在的動力,推動人們學習。健身運動是大學生自覺進行身體鍛煉,參加體育活動和發展個體運動能力的前提,沒有了興趣的推動,所有活動都變得索然無味,難以持續。但是興趣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如果采取其他方式進行培養并加以強化,也會使學生產生興趣并主動探究,在一定時間里持續進行健身活動。久而久之,便從開始的無趣到有趣最后產生了樂趣。大部分大學生對健身運動不感興趣的原因在于深受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體育課的影響,學校制的運動方式內容單一乏味,尤其初中階段,體育中考讓他們經歷了魔鬼式的訓練,這使得大多數人聽到運動項目就臉色大變,更別談讓他們主動參加健身運動。鑒于此,要讓大學生自主健身、自主運動,中學體育教育就勢必成為重要課題,努力培養中學生健身意識,學習能力,豐富運動內容,激發和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愛上運動,認識到健身的必要性,來提高教學效果及對健身運動的興趣。
(二)成本較高。從經濟上來說,大多數大學生健身首選方式是去健身房,有專門的教練從旁指導,健身場地充足,設備齊全,但所需要費用也不低,對那些原本生活緊湊的大學生來說,無疑增加了一項負擔。而其他大部分人覺得沒必要為健身房費用和高蛋白飲食放棄漂亮衣服、首飾、鞋包之類的東西,但若要他們自行健身,又難以堅持,相對困難,所以很多人直接選擇不進行健身運動。從時間上來說,它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也非常高昂,花時間健身,一定使得在學習、娛樂、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大大減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己的社交和學習。
(三)娛樂方式多樣化。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也逐漸豐富起來,尤其脫離父母后,生活作息時間完全由自己支配。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設備,充斥著他們的生活。游戲、新劇、綜藝無不誘惑著他們,對它們的興趣遠勝過健身鍛煉,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把時間浪費在了這些方面。大多數人中,寧愿抱著手機做低頭族,也不愿以健身運動的方式充實自己,鍛煉自己,穩健的身體在他們眼中似乎還不是那么的至關重要。
(四)良好的健身氛圍。人所在的環境氛圍很容易影響或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當周邊的人都處在健身狀態時,那么它一定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你,讓你也不由自主的處于他們的狀態,忍不住和他們一起參與到健身活動中,這是氛圍所帶來的氣氛和情調。高校健身氛圍也是影響大學生進行健身運動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健身氛圍促進大學生健身運動,這樣的環境下,大學生互相制約,學習,努力培養自己的健身習慣,在一次次的互幫互助中完成困難的健身項目,不僅身心得到了鍛煉,也很好地促進了各方的情誼,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一)培養健身興趣,養成良好習慣。一是讓他們了解健身項目,引導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促使他們積極地進行相關健身運動項目,激發他們的健身興趣。二是思想層面上讓他們明確自己的健身目標,動機就是動力。只有讓他們在思想上認識到健身運動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主動參與健身活動,興趣才能培養到位,而熱愛健身便是興趣所致。三是在循序漸進中多關注健身給自己帶來的變化,一點點培養成就感和自信,這樣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健身興趣。
(二)合理控制經濟支出。大學生中愛沖動消費的不在少數,往往綽綽有余的生活費為一時的不理智買單,換回一些不需要的擱置物,導致經濟緊張,日子拮據起來。追逐時尚和新潮似乎已成為了目前很多大學生消費的流行趨勢和消費個性化的表現形式,他們的消費都集中于網上沖浪或是戀愛等娛樂交際方面,甚至有時不會考慮到自己是否有這樣的經濟承擔能力,一味地高消費,超前消費。作為一個大學生,要分清哪些是你的必要消費,哪些是你突如其來的欲望消費,一定要規劃好自己的經濟支出,一方面可以適度地進行心理上的娛樂消費,另一方面為健身留有一點余地,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三)合理安排業余時間。華羅庚說過:”成功的人無一不是利用時間的能手!”如今的大多數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的世界無法自拔,不分晝夜的游戲似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瘋狂大學生活的象征。那厚實的眼鏡片度數有增無減,身體也因熬夜狀況百出,這時候,何不試著對你的時間進行有效的規劃,你會發現你的生活會因此變的張弛有度,你的思維也會因此變得清晰敏捷。有規律地安排你的健身時間,甚至可以拉上你的好友跟你一起鍛煉,互相督促,而不是整天做足不出戶的“死肥宅”。與其將時間浪費在虛擬的世界里,不如試著放下手機,走出宿舍,走向健身,用汗水給未來的自己打造一個健康良好的體魄,充實地利用每一分鐘,來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健康。
(四)學校普及健身常識,營造健身氛圍。高校開設體育專項講座,知識競賽,讓他們了解健身,了解運動,號召學生自主開展健身活動,根據自身條件,加入各大運動社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瑜伽、游泳、跑步,選擇一些簡單不易受傷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學校也應積極響應學生鍛煉需求,添置相關健身器材,使健身鍛煉的一些項目更加豐富,并合理規劃場地,充分利用校園設施,為學生的健身鍛煉提供物質基礎,以供他們在體育課或業余時間進行使用,鼓勵學生健身運動,鍛煉出健康體魄。
本研究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分析,認為影響大學生健身運動開展的六大因素值得引起各高校和大學生重視。健身,是高品質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礎,更是人們健康生活必要生存條件。健身產業在當今時代正蓬勃發展,但規模有限,暫時還不能做到對人群進行精確細分,遠不能滿足社會健身的需要,但是作為大學生,要具備社會健康價值觀,顯現健身需求,將社會帶上健康時尚之風,形成社會健康人群。培養健身意識,除了對大學生本身有所要求外,學校也應做出努力,積極營造健身鍛煉氛圍,提供健身場地,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走向陽光、自信的健身之路。最后對不健身的你說一句,健身運動不止是一種磨練,更是一種修養,堅持到最后,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