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娟 李強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隨著以互聯網媒體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高速發展,社會輿情環境日益復雜。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網絡輿論的產生、發酵、傳播和相關的機制在不斷發生變化。如何加強對當下互聯網環境的把握、強化大學生的輿情的管理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與探討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引導策略。
大學生,社交語言很強,喜歡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分享。參與性很高,愿意參與互動表達,維權意識強,一旦利益受損,必須要借助互聯網維護權益,而且維權的時候非常講究規則意識,懂得利用法律,利用規則去幫助自己的維權。還有泛娛樂化話,我們看到的二次元、VR、手游,移動互聯網直播,網紅。這都是學生的網絡世界。大學生矛盾心理一方面充滿理想,充滿了對未來追求目標,另一方面又發現現實社會的壓力很大,很多目標比較難以實現,那么在這樣的矛盾積壓下,往往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這種情緒經常通過互聯網去宣泄。所以我們大家在大學生輿情引導中還要注意,就是不要把網絡空間和現實社會割裂。大學生在網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也與他在現實中的生活狀態有關。如果現實中生活的非常積極陽光,在網上也會表現得很正面,如果在現實中比較壓抑,比較苦悶,那么這種情緒也難免要在互聯網上有所折射,所以引導大學生互聯網上的輿論,更多的還是要對網上作為主體的大學生在現實中給予更多的關心,讓他們的生活更有前景,更有意思,更加能夠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目標,我們才能真正構建一個和諧有序的校園網絡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講過: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所以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當前,微博作為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新型媒介,微信公眾號作為目前影響最大的即時通信工具,提升了即時通信的聚合式影響力、裂變式傳播力和融合式滲透力。微博、微信、客戶端業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相互交流、發表言論的不可或缺的工具。這些新媒體的發展應用引發了信息流動模式、社會話語形態、價值傳播方式的巨大變化,形成了多樣化的思想文化場域和社會輿論生態。作為學校來說,必須要主動順應形勢發展變化,在學習和實踐中把握新媒體發展的趨勢,建設好“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才能牢牢掌握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動權,搶占輿論宣傳“制高點”。高校微信公眾號要樹立精品意識,通過議程設置,在有限推送次數下創新推送內容,提高推送質量,吸引用戶關注和閱讀。互聯網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場地,說得好,影響很大,說不好也可能帶來新的麻煩,甚至引發次生災害,所以說,既要積極坦誠,又要謹小慎微,只有這樣的一個發布形式,才能夠達到一種好的效果。
學校媒體的管理員、版主是輿情信息的第一經手人,負責對網民的發言進行第一時間的審核,有權進行保留還是刪除,集信息提供者、引導者、規范者和監督者于一體,對網絡輿情的引導發揮著巨大作用。要利用大學生從眾心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把握輿情發展方向。在網絡輿情的監控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對非主流輿情不能僅僅依靠要簡單粗暴的封貼、刪帖來封鎖消息,要站在大學生的角度,尊重大學生的情感,不僅要靠理性力量,最重要的要學會打情感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他們理智思考,發自內心的認同對主流觀點,潛移默化之中對主流觀點產生共鳴。
1.處理迅速。網絡的高速發展,網絡輿情的處理一定要迅速。四個小時是輿情聲稱發酵的關鍵時期,信息的傳播者越來越快。分享者越來越快,那么相同的情況下,謠言的產生,小道消息的傳播也會提速,我們只有以快制快,才能夠在輿論引導中占領先機。同時,由于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和認識水平有限,對于突發事件產生的輿情,辨別能力較弱的大學生網民,極易受到網絡輿情的蠱惑、誘騙和裹挾。
因此,面對負面輿情,學校網站、微博、公眾號等官方媒體要第一時間發出正面權威聲音,強化正面引導,對事件的事實原委進行還原論述,讓大學生能夠明確事件的本質,對各種網絡輿情能夠清晰的辨別。同時孤立和屏蔽非主流言論,過濾掉各種歪曲事實的網絡輿情,為正確的價值觀保駕護航。要用好“標簽”,“標簽”會引導很多人的思維方向。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后我們對事件如何看待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標簽”的影響。誰來設置標簽,那么誰就站在主導地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先對事件進行定位,先把確定一個方向,讓大家沿著這樣一個方向去思考,從而得出一個對學校比較有利的方向。
2.準備充分,都要在此前通過輿情的分析,掌握大學生的關注,轉變過去單項傳播的思維,先從輿情入手,去了解大學生,想知道什么。那么我們把問題想好,需要的圖文,圖表,數據都掌握。
3.保持口徑一致,不管學校對外界窗口多少,不管表達形式有多么的多樣化,既要保證信息通暢,又要保證口徑一致。
4.注意表達的方式,怎么樣讓你的表達能夠深入人心。強調有話要會說,會說是有理有據。這才是真正的回復,我們往往在回復突發事件的時候,往往喜歡給出一種帶有結論性的觀點,而缺少對這個結論的有效認證,沒有相關的資料,圖片,視頻在佐證,往往都沒有這樣的公信力,效果會大打折扣。要難話巧說,找到說話方式,讓大家更能接受,比如益智故事“屢敗屢戰”,一個將軍在古代打敗仗,屢敗屢戰。感覺雖然他在打敗仗,但是從不放棄,但是換一種說法,“屢戰屢敗”,就覺得這個人百無一用。硬話軟說。表示出自己堅定的立場,比較強硬的觀點,但是前提是一定要用溫和的方式,用大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表達。說話留有余地。我們在表述中,要注意分寸。大學生會前后的去聯系你每天說的話,有點發現今天說的和明天不一樣,會產生質疑。今天我們出一個初步調查,但是明天我們又進一步的掌握新情況之后,我們就推翻了原來的結果,這種情況并不奇怪,那么我們在表述過程中就應該注意的是,當我們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的時候,就不要把話說的很滿,很絕對。
5.人文關懷,我們面對的也是大學生,不是在一個冰冷的機器環境下去交流,要講究一下情感的溝通和交流。很多時候我們在使用詞匯的時候或者說我們在表述語言風格的時候,我們甚至在一些表情動作上是不是要表現出一種人文關懷在里面,這樣才能更多的獲得大學生的支持。
6.廣交朋友,建立各種關系,讓他們都變成積極力量,網上有一些話語權比較強的一些網絡意見領袖。網絡名人,優質內容就可以形成一個有效的一個互相轉發的過程,學校的粉絲受眾就會千倍的增加,所以這是一個擴大傳播的方式。
7.積極向大學生宣傳“紅色站點”,比如“學習強國”客戶端。吸引大學生關注。以自由交流、平等對話的方式引導大學生,挖掘社會熱點輿情事件,提供引導范例。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方方面面。管理好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有著很重要的意識。本文就如何管理大學生網絡輿情做了深入的研究。
網絡輿情是把雙刃劍,通過分析網絡輿情全民參與,傳播迅速,互動性強,從眾性強等特點以及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等影響,提出了具體的策略。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制度建設,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校園網絡安全管理辦法,為大學生網絡輿情做好制度保障。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效率和提高準確性,已經成為輿情工作的必然,利用好網絡行為管理系統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測。組建輿情管理隊伍,加強正面輿情的引導,壓制擾亂校園和諧發展的負面輿情,為了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輿情。大學生在網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往往是現實中生活的折射。關心現實生活中的大學生。做好新媒體的宣傳陣地,切實發揮校園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對處理網絡輿情還要做到處理迅速,證據素材準備充分,對外口徑保持一致,注意表達方式,做到難話巧說,硬話軟說,對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做到廣交社會朋友,積極向大學生宣傳“紅色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