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目前,在環保宣傳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與傳統主流媒體合作方面,對生態環境保護新聞宣傳整體策劃不夠,與主流媒體合作尚未形成有效機制,組織引導新聞媒體開展集中式深層次報道還比較欠缺。宣傳工作手段方法比較老套、內容上缺乏新意和亮點,難免流于形式上的宣傳和完成任務式的宣傳。實際宣傳的效果如何,受眾知曉率如何,認同的程度如何,評價如何,缺乏反饋,也容易變成我們的一廂情愿和自說自話。
2.傳統媒體的稿件寫作方面。缺乏對新聞線索的捕捉,也就很難借助傳統主流媒體的手把這些線索變成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稿件。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宣傳的聯動機制尚未形成,宣教成為宣教部門自己的事,有的業務部門不愿配合宣傳。存在怕宣傳、怕曝光的心理,只愿悶聲做事,不愿拋頭露面。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一部分專業性強的業務骨干沒有認識到宣傳和報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擔心辭不達意,或被誤解。另一方面,宣傳隊伍人員文字功底較薄,短期內提高不快,對文件、成績解讀能力較弱,缺少對我們工作成績的總結、比較,難于發現一些變化,所以不具備專業的新聞敏感。
3.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一些基層的地州單位,沒有條件安排專業性強的專職人員擔任宣傳工作,一兼數職,必然導致大工作量和繁雜的事務纏身、顧此失彼在所難免。在這種工作狀態下發出的新聞稿件既沒有新意也缺乏深度,創新和亮點更是無從談起。此外,有些單位的宣傳崗位工作人員頻繁變動,沒有穩定的專業隊伍對宣傳工作的支撐,也是宣傳工作綜合水平得不到實質性提升的關鍵因素。
4.在新媒體、自媒體平臺領域,生態文化產品供給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內容生產,缺乏一些線上線下的策劃聯動,沒有充分發揮新媒體速度快、互動性強,聲畫、視頻等多媒體形式的優勢。內容以報紙稿件和廳內政務信息居多,名稱雖冠之以新,但只是渠道多了一種,而內容多以文件式語言較多,缺乏多媒體的形式。
5.面向社會宣傳廣度和深度還比較欠缺。沒有能充分調動其他黨政機關部門、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策劃實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宣傳教育活動。
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需要環境保護宣教部門在思路和形式上做出適應時代需要和群眾需要的改變:
1.是科學定位環保宣教。長期以來,環保宣教部門被定位為環保系統內容部政務系統服務職能部門。而環保宣教部門真正應該面對的是群眾,做好群眾宣傳教育工作才是環保宣教部門應該承擔的社會職能。解決了這個定位問題,才能夠做好思路和方法的轉型。
2.建立新聞宣傳工作責任制,制定相關的新聞宣傳報道任務分配制度和發稿通報制度,強化激勵引導。在當前市場經濟形勢下,要有針對性的調動新聞宣傳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一方面對他們施以愛國情懷教育,精神和榮譽支持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另外一方面,要適當的采取物質和獎金分配的方式,提升他們的工作干勁。
3.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策劃開展環境新聞宣傳報道,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同時發聲。在繼續深化與黨報、黨刊、電視、廣播等傳統主流媒體聯系與合作的同時,運用新媒體的多媒體手段,策劃開展環境新聞宣傳報道,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同時發揮作用,將傳統媒體中不好表現的內容用多媒體的形式放在新媒體上。
4.提高新媒體宣傳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圍繞環保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結合重點環境紀念日主題,可以與傳統主流媒體正面宣傳主題稿件同步,借助購買服務等第三方平臺的力量,策劃制作宣傳短片、動圖動畫頁面、微視頻等內容,把不同表現形式的關于環境保護的宣傳品做成精品,強化各種宣傳品的藝術感染力,開拓各種宣傳品的宣傳覆蓋范圍,以期提升宣傳品的社會影響力。轉變思路,勇于創新,使群眾感興趣,有意愿,可持續的關注。提高環境宣傳的實效和擴大環境宣傳的覆蓋面。
5.加強面向社會的環保宣傳工作,形成推動綠色發展的良好風尚。
深入打造公益活動品牌,在特殊節日開展有新意有特點的紀念活動。聯合高校、電臺、公益組織等社會團體,讓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看到我們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環境保護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保護的是我們的共同家園,所以,各類社會組織和團體應當把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做好。此外,要組織這些團隊和志愿者,學習和交流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
與對良好環境質量的迫切需求相比,公眾的環境意識、環境知識儲備、環保實踐能力都相對不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要被廣大公眾所認知,生態環境保護迫切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切實轉變思路定位,創新形式和方法才能真正發揮環保宣教的作用,刷出“存在感”、創造“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