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國莉 吉林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國家軟實力發展的重要標志,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繼承者,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發展的主要動力。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學生必須沉浸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中,使其成為先進文化的引導和建設者。
大學生文化自信就是指廣大青年學生對中國特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堅定不移的信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角度來分析,作為藝術范疇的衍生物,文化是社會生活的重要體現。對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而文化作為引導人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時而變是民族發展的一個重要血脈,所以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精神標志,在漫長歷史長河的發展過程中,中華文化是由中華兒女創造的,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我們有義務也有權力去繼承它,其次文化自信的建立,實際上是對中華文化的肯定與發展,在當代中華文化的自信深刻影響著社會主義的建設,必須要堅持文化自信才能夠踐行社會主義特色文化道路,中華文明流傳5000 多年,其優秀文化淵源生息,它對各個時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中華文化也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作為中華民族的建設者,必須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保有堅定的自信,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進行繼承和發展。
大學生作為當代時代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人才儲備,只有大學生充分重視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尊重,當前,大學生的流動性很強,所以當大學生擁有傳統文化是能夠帶動區域文化的發展,大學生必須要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學校通過建立優秀的傳統文化講堂,向學生傳達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結合藝術院校的特點,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的學習專長相結合。比如針對音樂系的學生可以多開設古典音樂的學習,對于舞蹈系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多多學習中國傳統的民間舞蹈,將網絡文化建設和大學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從書法、茶道、服飾、飲食等歷史文化,讓學生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傳統精神,從而接受和喜歡優秀的傳統文化,搭建多種形式的文化展現方式,通過朗誦、戲曲表演、微電影拍攝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認知,在體驗中不斷進行傳承和發展。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于優秀文化的學習,一定要堅定學生革命文化的自信對中國革命文化形成自覺的認同與踐行,特別是對于中國來說,我國擁有著幾千年的燦爛文明,但是在近代卻遭受了百年的恥辱,正是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指引中國人民走向勝利。對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踐行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增強學生對于革命文化的認同,珍惜當今來之不易的和平,在戰爭時代,革命祖先用他們的堅定和決心創造了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先進革命文化精神。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雖然當代大學生成長于和平年代,但是藝術類院校一定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紅色資源,進行實踐現場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革命精神并轉化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勁動力,特別是針對本地區擁有歷史陵園的學校,一定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掃墓和瞻仰,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
當今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精髓,大學生為了更好的培育文化自信,一定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藝術類院校學生來說,一定要將思想政治學習和校園文化建設統一起來,在校園網絡上建立立體式教育平臺,引導鼓勵吸引學生進行先進文化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在感受先進文化熏陶的同時,將其內化為自身的感知并將其外化,包括建立大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以培養先進的文化觀念,投入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大隊中。只有大學生擁有先進的文化理念和堅定的文化自信,在互聯網時代不斷發展的今天,才能更好的應對網絡文化的沖撞,自信的進行文化的創造與傳承,同時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和創新,將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結合在一起。
總之,當今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其文化思想和文化自信將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發展,因此對于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建設刻不容緩,要從傳統文化學習,革命文化研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三個方面,將為學生創造更加開放的學習空間,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承,增強文化自信心,引導學生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