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方瑞 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新聞輿論在反映社會輿論的同時,影響了大眾的思想意識,大學生也是社會群體的一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受到了新聞輿論帶來的沖擊。為了發(fā)揮新聞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應合理辨別新聞輿論與價值取向的關系,從新聞輿論積極影響角度出發(f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升大學生對新聞輿論內容的辨別能力,從而發(fā)揮新聞輿論的引導作用,使大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輿論主要分為社會輿論與新聞輿論,公眾作為輿論的主體,社會輿論匯集群眾意見,反映其情緒態(tài)度。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大學生習慣了從網絡平臺中獲取新聞消息,新媒體也成為學生生活的重要部分,新聞媒體借助媒體報道反映輿論內容,進而生成輿論效應。這一時期,大學生的價值觀正在形成,基于新聞輿論帶來的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被影響。現(xiàn)階段的開放式教育使學生可以通過更多渠道了解信息,合理辨別新聞輿論與價值取向之間的關系,有利于發(fā)揮新聞輿論對價值取向的重要引導作用[1]。
分析新聞輿論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產生的積極影響,主要如下:(1)引導社會輿論。新聞輿論能夠反映當前社會主流價值觀,對帶有社會影響力的新聞進行報道,將主流價值觀融入其中,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歸屬感。比如《感動中國》節(jié)目,通過對各界人士的表彰,引起大學生情感共鳴,引導其形成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的價值取向。(2)提升大學生明辨是非能力。與以往的課堂教育相比,高校思政課堂中,利用新聞輿論的積極作用,可以讓學生通過這些新聞內容樹立正確的三觀,明辨各類新聞,傳遞社會正能量。(3)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獨立意識。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適應能力,并對學校與家庭環(huán)境有著較強的依賴性。新聞輿論有著明顯的交互性與平等性特點,建議發(fā)揮新聞輿論在網絡傳播中的多元化特征,引導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喜好選擇信息內容,自主參與輿論討論,敢于發(fā)表獨到的見解,從而培養(yǎng)出獨立意識[2]。
新聞輿論代表了特定階級與團體的利益,新聞輿論的話語權應屬于相應團體,新聞輿論導向不會因為受眾的需求而更改。做好大學生新聞輿論教育引導工作,應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發(fā)揮新聞輿論在大學生價值取向中的重要引導作用。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大學生也屬于特殊受眾群體,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對信息內容有著多樣化追求形式,大眾傳媒應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調整新聞產品,為大學生提供其喜聞樂見的傳播內容,創(chuàng)新新聞傳播方式,拉近新聞與學生群體的距離。傳播主流思想與文化時,應通過新聞輿論對學生產生積極引導,讓學生群體意識到主流思想的價值,主動接受主流文化,并學會應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合理分析政治與經濟內容。創(chuàng)新新聞輿論工作方式,高校宣傳內容應保持“新”形象,形成每日新故事、新人物、新成效報道,新聞內容平易近人,拉近與學生群體的距離,引導大學生參與其中。
建議高校提升大學生對新聞輿論的分辨能力,使新聞輿論在其價值取向中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此,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1)加強對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引導學生意識到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樹立踏實務實的學習態(tài)度,提升對新聞輿論的認知能力。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求真務實、踏實進取的務實精神,這對于提升學生輿論分辨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2)對大學生展開媒介素養(yǎng)教育,為其提供豐富的媒介知識。這一教育能夠引導學生系統(tǒng)化了解媒介基礎知識和新媒體傳播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在辨別新聞輿論的同時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3)對學生展開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用科學先進的思想武裝學生頭腦,使其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自覺抵制不良信息,規(guī)避消極新聞,吸取積極向上的新聞輿論內容,為未來的共產主義理想而貢獻力量。
互聯(lián)網已成為各種輿論斗爭的主要戰(zhàn)場,應增強互聯(lián)網平臺的主動性,在其中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高校教育中占領輿論高地。基于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基礎,應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搭建新媒體信息交流平臺,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引導學生從每日必用的社交軟件中受到新聞輿論帶來的積極影響。
總而言之,從新聞輿論與學生價值取向之間的關系研究,探究新聞輿論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產生的積極影響,使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思想意識。在接下來教育工作中,高校應進一步就如何發(fā)揮新聞輿論在大學生價值取向中的引導作用提出建議,加強對媒體的監(jiān)督與管理,合理控制新聞信息,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