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寧 大慶日報社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想要提高采編人員的復合能力,必須要掌握新時期國家政策的變化情況,要了解受眾的興趣變化,從中分析新聞傳播的方向和目標。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的編輯制作工作受到了一定的沖擊與挑戰,具體表現為:新媒體依靠于網絡信息技術的傳播優勢,實現了與受眾的實時互動交流。尤其是在新聞傳播方面,體現出了較高的時效性,受到了受眾群體的一致認可。而傳統的報紙媒體,例如,黨報黨媒在進行新聞編輯工作時,記者編輯人員依然存在傳統媒體的思維定式與思維慣性,選擇的新聞素材趨同,新聞內容編輯視角雷同,最終導致新聞報道缺乏新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獲得更多受眾的關注,使得傳統媒體逐漸失去市場競爭能力。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因素就是融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新聞采編人員受到到傳統觀念制約,缺乏創新意識及適應新形勢的工作能力。過分關注如何提高稿件寫作質量,對于稿件編排、配圖,如何以融媒體形式呈現,更吸引受眾眼球等方面技能比較欠缺,無法滿足新時期媒體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網絡信息時代,新聞信息海量傳播,想要在同類型的報紙當中搶占先機,首先就需要記者具備新聞敏感性,也就是從日常事件中及時敏銳地抓住新聞線索的關鍵點。同時,由于新媒體具有傳播迅速的特點,傳統黨報黨刊在編輯時必須要選題新,內容新,角度新,寫法新,具有融媒體思維,才能真正吸引受眾的關注。在實際提高記者新聞敏感性的過程中,還需要保證記者所選擇的選題方向正確,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黨媒姓黨。尤其是在黨報黨刊的新聞編輯過程中,必須要保證記者的政治素養滿足編輯工作的基本需求,避免過度關注社會陰暗面,注重結合受眾群體的特點進行分析,滿足群眾獲取優質新聞信息的需要,從而科學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出黨報黨媒的根本價值。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想要提高記者編輯的復合能力,首先需要保證記者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量。以黨報為例來分析,黨報黨刊政治屬性較強,需要結合國家新時期的方針政策進行宣傳和教育,包括政策的解讀等環節。因此,在記者編寫新聞稿時,必須要對相應的政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順利完成新聞寫作工作。針對這個問題,媒體應當定期對記者進行基礎知識的培訓學習,并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和知識儲備。同時,也要熟練掌握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多種技術操作和制作流程。
融媒體時代,既有各個媒介內容的融合,也有新聞制作技術應用優勢的融合,這就涉及到對原有編輯技巧的優化及創新。
在編輯內容的創新研究工作中,需要結合黨報的報道類型和特點進行合理設置,黨報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喉舌,需要向受眾傳達黨和國家的相關方針政策,具有權威性。基于此,記者編輯必須要具備相關知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保證編寫內容的嚴謹性和認真性。在確保政治方向正確和內容真實性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研究,才能提高黨報的媒體競爭地位。在融媒體時代,針對網絡、微信等新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報紙等傳統媒體應該轉變發展觀念、轉變思維方式,加強內容建設,多生產精準短小、內容鮮活、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作品。
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適應融媒體時代媒體發展要求,構建記者編輯復合能力,還需多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比如,可以建立網絡工作平臺,利用網絡渠道與受眾進行溝通交流,統計受眾對新聞類型的關注度,了解受眾關心的內容,多從受眾關注度高的話題上尋找新聞線索。可以讓受眾針對現階段報紙的內容、形式提出合理意見或建議,并多從民生角度挖掘線索,內容、樣式相結合,多生產喜聞樂見、樣式新穎的新聞作品等。這是融媒體時代的一個基本發展優勢,在這個環節當中,需要注重提升采編人員的文字功底、觀察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構建記者編輯的復合能力時,首先需要提高采編人員的融媒體思維,并結合報道內容的不同類型對記者進行基礎知識培訓工作,提高記者的專業性和全能性,提高編輯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同時,還應當充分結合其他媒介的發展優勢對傳播形式進行優化創新,注重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不斷提升在融媒體環境下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