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玉芳 河南廣播電視臺
隨著目前4G 網絡的成熟與普及,甚至5G 時代也即將到來,我國的移動互聯網也取得了高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持有移動智能終端,再加上移動流量資費的不斷下調,進而在各方因素的作用下,深遠影響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習慣。其中短視頻憑借其內容簡單、時間簡短等特點,與現如今人們碎片化閱讀的信息獲取習慣極為相符,所以在近年來取得了迅猛發展,在網絡新媒體中廣為流行[1]。特別是抖音、微視等短視頻APP 的興起,一經推出便擁有了龐大的用戶量,帶來的社會影響力也不斷提高。相比之下,傳統媒體可謂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發展壓力,作為電視行業從業者我們需要對傳播渠道予以創新探究,立足自身優勢去推動電視節目的短視頻化發展,并且基于媒介融合渠道去進行傳播,進一步鞏固電視媒體的話語權和擴大社會影響力。
網絡中的短視頻有著豐富內容和多樣形式,相較于傳統的電視節目而言,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資源領域,實現了資源的整合,不僅有自己平臺推出的短視頻,也能從中獲取其他相關視頻。比如在新浪微博中有專門的視頻板塊,不僅有各種官方大v 發布社會熱點新聞,也有私人博主發布更多趣味性短視頻,受眾均可在評論區發表意見。此外,如快手、抖音等短視頻APP 也廣受大眾歡迎,其內容非常適合如今快節奏的生活。
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讓更多人渴求用最短的時間去了解更多信息,而短視頻則剛好滿足了大量用戶的碎片化信息獲取需求,在這一大環境下傳播則變得更加順暢。基于此,短視頻引出的話題往往會被大量用戶進行討論,他們通過評論和轉發,或是直接上傳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件去吸引社會關注[2]。因此,對于電視媒體而言,在節目制作中也應把握內容熱點去發布短視頻,讓電視節目得到更多的關注。
短視頻內容有著明顯的個性化特點,大量年輕用戶更習慣于以短視頻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看法或是記錄自己的生活,比如時下最流行的Vlog,便是以短視頻的方式去“寫”日記。這種全新的內容傳播方式點燃了人們的想象力,他們往往以更有趣的畫面和語言去表達自己,吸引著大量“粉絲”關注。
電視節目內容的短視頻化發展能夠讓電視節目更好地參與到媒介融合的環境當中,從而助力其跳脫出傳統傳播模式的局限,助推其穩健發展。具體來講,電視節目短視頻化的媒介融合傳播優勢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般來講,傳統的電視節目時間較長,所以難以在碎片化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而通過電視節目短視頻化的發展,也讓更多電視節目通過簡化在移動互聯網中進行廣泛傳播,明顯扭轉了過去單調傳播模式的不利局面,并且在媒介渠道融合之下,顯著提升了宣傳效果。
短視頻內容精簡且時間較短,所以必須要對主題進行簡化,將重點突出。所以當傳統的電視節目向短視頻進化之后,人們更能利用碎片化的實踐去接收信息,這種“快餐式”的短視頻內容也能更精準地向受眾傳達核心思想,大大提高電視節目的傳播效果。
短視頻的傳播有著顯著的即時性特點,電視節目短視頻化發展,能夠讓更多電視節目內容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傳播,并且可以實時接收到來自受眾的互動反饋。同時,還有大量的受眾會基于視頻內容進行二度創作,進一步擴大了電視節目內容的影響范圍,也為電視節目的傳播拓寬了全新渠道。
對電視節目進行短視頻化的處理,則需要將其分解成多個不同主題的作品,成為新媒體中的視頻資源,而這種短視頻的節目便是一種前所未見的電視節目內容形式。同時,相較于受眾自己用移動終端拍攝、制作、上傳的視頻來講,電視媒體在資源和人才方面更具優勢,所以更容易基于短視頻內容去打造自己的品牌,以更快的速度去形成傳播效應。
在如今新媒體移動短視頻的火爆態勢下,傳統電視媒體也應當充分把握短視頻傳播的優勢,促使自身節目向短視頻化方向發展,基于不同媒介融合進行傳播,助力傳統媒體短視頻形成全新的內容傳播生態圈。具體來講,電視節目短視頻化的媒介融合傳播創新應當重視如下兩大類別:
其一,綜藝節目。許多電視綜藝節目都有著非常固定的受眾群體,所以在制作和傳播中會充分分析受眾的心理需求,從而對其內容和流程予以確定,并且在傳播過程中會刻意制造噱頭去提前預熱進行宣傳。最常見的做法便是將電視節目當中的精彩部分或是存在爭議的片段進行截取,以短視頻的方式在網絡上進行傳播,通過在新媒體上引爆話題,最終實現在傳統電視媒體上收視率提升的效果,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影響力。比如,東方衛視的熱播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在每一期最新節目播出之前,官方都會在網絡上放出大量具有話題性的短視頻,每段視頻時長2-3 分鐘,并且以“心疼賈乃亮”、“顏王回歸”等為話題收獲大量的關注,為節目帶來了大量的曝光度,為其收視率提升打下基礎。
其二,影視劇。電視節目中的影視劇也逐漸向短視頻方向發展,其內容主要為預告片、宣傳片、拍攝花絮等,節目方會將短視頻放在電視媒體、微博等各類媒介渠道去傳播,勾起觀眾的收看欲望,帶給觀眾更多新鮮感。比如,在2017年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期間,網絡上出現了大量主題曲《涼涼》和《三生三世》的MV,并且官方微博也不斷地推出各種“劇透版”預告,瞬間引爆全網熱點話題,出現了大量圍繞該劇的短視頻,都有著非常高的點擊量,也促使該劇受歡迎程度極大提升。又如,電影《比悲傷被更悲傷的故事》,憑借其在抖音掀起的“陪最愛的人跨年”營銷活動,收獲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可見越來越多影視劇作品將宣傳視頻以短視頻的方式上傳在不同媒介渠道,極大提高了群眾的接受度。
對于電視新聞節目來講,實際上其更適合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傳播,有著簡單高效、快捷、熱度高等優勢,更方便受眾進行新聞信息的接收,符合人們碎片化接收信息的習慣[3]。具體來講,電視新聞節目的類型劃分主要根據事件的類型和內容等因素,時間長度從十幾秒到幾分鐘不等,將這部分短視頻新聞節目通過電視或新媒體渠道進行傳播,能夠更快讓觀眾接收到,新聞的播放量也會冥想提升。實際上許多優質品牌新聞節目,如《央視新聞》《新聞30 分》等都已經開通了官方新媒體渠道,長傳了眾多短視頻,通過媒介融合能夠讓確保新聞內容有更快速、更廣泛的傳播,同時強化新聞輿論引導能力,有助于群眾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當前我國大多數的新聞類短視頻多集中在政治、文化、民生領域,其中關注度最高的是民生類新聞,原因在于這類短視頻新聞與群眾的現實生活極為接近,更能引發群眾的廣泛關注,容易形成話題。比如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一夜爆火的“奔馳女司機坐機蓋維權”的新聞,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熱議,事件走勢一再發酵,最終由國家質檢總局出面解決,足可見短視頻新聞的強大影響力。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環境中,為進一步提升電視節目的傳播影響力,則需要充分認識到如今新媒體短視頻廣泛傳播的內因,從而在電視節目制作中逐漸向短視頻化方向發展,融合不同媒體去進行傳播,不僅能夠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也能助推傳統媒體的融媒發展。因此,筆者希望相關從業者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電視節目短視頻化的重要性,牢牢把握住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契機,基于媒介融合背景去創新傳播渠道和方式,促進電視媒體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