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梅 臨滄市廣播電視臺
信息化為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帶來一定挑戰的同時,也為其發展賦予了重要的機遇。電視新聞媒體作為連接黨、政府以及群眾的重要橋梁,在進行決策傳播和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在傳播媒體層出不窮、百花爭鳴的新環境下,電視新聞媒體想要脫穎而出,就應當順應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要求,在激烈的競爭中探尋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式。因此,順應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變化,注重電視新聞采編技巧,對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發展尤為重要。
時代的不斷發展造就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媒體環境。新媒體環境下,各類型電子產品不斷問世、普及,使得新聞傳播的主體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新聞傳播主體不再受限于新聞記者的身份,任何人都能夠成為新聞主體,傳播、閱讀、評價新聞熱點。
以往新聞采編工作的主要模式是依托媒體,并通過采編者的配合展開。而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工作更添互動性,采編者既要學會利用互聯網,充分與受眾人群開展交流,實現信息的共享;又要學會對新聞進行多角度的、立體的分析解讀,以更充分地順應和滿足大眾對新聞的內容需求。
不同于傳統的線性結構報道模式,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報道模式已經有了顯著變化。新聞工作人員整體工作思路的創新和發展,使傳統報道模式有所突破和發展,新環境下的新聞工作人員更加注重全局性、深刻性,以求讓大眾更加全面、準確、深刻地了解新聞事件起因以及背后的真相,凸顯新聞報道的意義。
1.傳播方式的多樣性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多數是通過網絡平臺以數據的形式進行,已經逐漸從既往的紙媒等形式中擺脫出來。隨著信息傳播方式呈現多樣化,也使得對新聞時效性、真實性和深刻性的要求越發提高。電視新聞必須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更快、途徑更廣的特點加快實現轉型。
2.信息來源的多元化
新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的不斷加快,使的自媒體平臺發展勢頭迅猛,而其中所涉及的內容和領域也無處不在。自媒體環境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來源和傳播途徑,致使社會信息數量似乎無窮無盡、取之不竭。在信息來源實現多元化的同時,電視新聞媒體因為所持視角的不同,導致其發展落后于其它傳播媒體,例如網絡媒體。電視新聞媒體主要以國、內外實時新聞資訊為視角,內容的可擴張度不高,也是受眾數減少的因素之一。
1.靈活選擇采編方式
就電視新聞采訪而言,其采訪形式多樣。為了取得更好的采訪效果,靈活選擇采編方式必不可少。將傳統與新時代的采編方式結合起來,靈活選擇采編方式,做到不同采編方式間地自由切換和自然過度。
2.注重挖掘潛在價值
基于新聞要求客觀性的基礎,所以與“量”相比,“質”更為重要。只有基于事實的,有深度、有價值、有意義、有內容的新聞才能更受大眾的關注、更獲大眾的認可。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只有不斷進行深入挖掘,才能向受眾群體展現新聞背后的深層意義。這就要求采編人員在開始之前,明確選題思路,確定思考后形成提綱;尤其,在進行集體采訪時,特別注意進行多角度的了解,以確保能夠挖掘出新聞真正的價值。
3.拓寬知識面
電視采編人員自身知識面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對新聞內容的敏感度。知識面廣的采編人員往往能夠憑借自身積累,更容易地發覺在現實及日常生活中、有足夠可發掘價值的新聞事件,這得益于他們自身的知識儲備賦予了他們一定的新聞敏感度,以幫助他們能夠捕捉到各種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事件;相對而言,知識面較窄的采編人員很難依照現有事實對事件作出深度挖掘。新聞敏感度低有時會導致采編人員無法準確把握、判斷新聞事件的現實性意義。因此,采編人員需要不斷拓展自身知識面。
4.尊重事實,準確切入
新聞事件必須尊重事實,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在進行采編時,必須基于新聞事實,進行準確切入。對電視新聞而言,無論是文字內容,還是播音主持,亦或是相關背景畫面都至關重要,因此,采編人員進行工作時,在保證內容真實性的前提下,準確切入內容,提高文字內容的精彩度,通過內容還原事件真相,抓住受眾群體的心理,引發受眾群體的共鳴。
新媒體的發展對新聞電視媒體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新媒體環境下,為了更充分地展現電視新聞的意義和價值,新聞采編人員應當順應時代發展,充分結合當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發生的變化以及新環境下的采編特點,不斷提高自身的采編技巧,為電視新聞媒體的穩定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