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迪 廣西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時代下,受眾獲取資訊的方式產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提高了受眾參與廣播電臺節目的熱情。因此,為了提高廣播電臺質量,吸引更多粉絲,主持人必須重視駕馭語言與聲音,引起受眾的共鳴,同時注重語言藝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長久發展,保證自身市場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有言,惟創新者勝。在新媒體百花齊放的今天,只有具備創新思維并進行充分合理應用的主持人才能獲得觀眾喜愛,這樣節目才能獲得成功。在創新思維指引下,主持人應當關注節目定位、自身專業以及內容的可傳播性,這幾點也是創新思維的關鍵。從語言藝術性創新的角度來看,需要科學設計語言,重視傳播效果、情感程度、受眾認可度等,下面舉例予以說明[1]。《國家寶藏》的定位是國家文博探索,以博物館為主題,目的是傳播中國文化。主持人張國立,他創新性地訴說歷史,語言大氣、儒雅、詼諧,恰到好處的幽默使得節目與受眾更加貼近,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再比如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與《朗讀者》,主持《中國詩詞大會》需要主持人與選手溝通交流,此時需要主持人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文化底蘊與應變能力,主持《朗讀者》董卿并未走傳統讀書節目枯燥宣傳的舊道路,而是在情感方面進行創新,獲得了受眾認可。上述節目的成功創新均離不開主持人的創新思維,可見,一定的創新思維是成功的基礎與前提。
主持人獨特的語言風格是打造高品質廣播電臺節目的必備條件,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吸引力更高,更受觀眾喜愛。在新媒體時代下,通過創新語言風格不失為一個培養廣播電臺主持人的良策。具體來講,主持人語言藝術風格體現在下述幾方面:第一,主持人獨特個性,主要指主持人用語偏好,如幽默風趣、嚴謹周密等,這需要結合節目需要有側重地進行培養;第二,主持人溝通能力,有的善于溝通、有的善于傾聽,這同樣需要結合節目類型進行培養。比如說,在網紅領域具有高人氣的李佳琦,他就針對銷售產品這一目的,培養出了自己獨特的銷售用語風格,集中表現為犀利、幽默,每次介紹產品時都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喚起了受眾購買的欲望。其曾在雙11 期間與馬云比拼直播銷售口紅,創下了5 分鐘銷售15000支的記錄,成功贏過馬云,這完全離不開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廣播電臺主持人面對激烈的競爭,想要脫穎而出,強化節目質量,就必須具備過硬的語言能力,其中語言風格尤為關鍵,獨特的風格就像商品的品牌,對于節目傳播、穩定粉絲以及提高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廣播電臺主持人主持節目期間融入契合的情感會使節目更加打動人心,這對主持人有了更高要求,需要主持人在保證所播內容專業的前提下,加入特點情感。這種情感創新能夠增強主持人語言藝術性,吸引更多人傾聽與關注,促進更多受眾熱愛節目。在主持節目過程中如果采取課文朗誦的方式傳遞資訊,則會使受眾難以區分新聞內容與內容情感,繼而導致節目毫無特色可言[2]。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必須重視情感的把控與運用,進行情感創新,主持人在良好基礎作用下適宜地融入一些語言情感,必定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具體而言,廣播電臺主持人的主持任務本質上也是與受眾的交流互動過程,主持人運用語言傳遞信息,引起受眾情感共鳴,使其展開聯想,繼而深刻對節目的印象,因此,主持人應當在確保用語規范的前提下提高語言的情感內涵,注重主持期間融入情感元素,可以從下述幾方面入手。第一,“情”與“聲”相應。主持人仔細認真解讀新聞資訊產生的背景、過程、基調與思想,要求對稿件邏輯性有清晰的認知,在此基礎上體悟編者想要通過文字傳遞的信息與意圖,在這一過程中賦予稿件適當的感情要素,在主持期間靈活運用聲音和情感對新聞資訊進行表述,激起受眾共鳴。第二,“情”與“真”交融。主持人必須重視提高自身政治素養與專業能力,進而具備客觀評價社會事件的能力,并且對其進行深度分析,能夠對新聞事件的深層意義進行深刻領悟,同時在主持過程中讓情感與事件更加契合,提高語言的感染力。第三,“情”與“美”統一。語言藝術性創新離不開對“美”的追求,廣播電臺播出節目需要實現自身的媒介功能,認識到自身的職責,這就要求主持人在報道事件時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擁有清晰的是非觀,同時在表達的過程中還應當加強對語言“美”的追求,以此實現全面創新。
新媒體時代下形成了全新的語言環境,對廣播電臺主持人語言藝術性有了更高要求,需要主持人結合時代特色與節目要求進行創新。作為廣播電臺主持人需要努力探索語言藝術創新路徑,既要保證用語規范,又要強化語言情感,同時還應當打造獨特的語言風格,進而不斷提升節目質量,增強節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