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豐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
每一個電視頻道都有其固定的受眾群體,觀眾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及習慣調到相應的電視頻道進行觀看,對于觀看節目類型不固定的受眾而言,節目的選擇具有很強隨意性,他們會不停地調換頻道。因此,為了留住受眾群體,各個頻道都會打造富有獨特個性和魅力的頻道形象,建立頻道標識,頻道基調,頻道宣傳等,不僅可以突出頻道特色,而且能讓觀眾及時找到自己滿意的頻道來進行觀看。這種方式可以為頻道自身贏得更多的潛在觀眾,同時提升節目的質量。
雖然吸引觀眾觀看電視節目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節目本身也必須具備很強的針對性。對于一個完整的節目來說,涵蓋了以下幾個部分:片頭、內容、字幕以及片尾等,不同的節目類型對于節目內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文藝類的節目應該突出欣賞性,科學類的節目應該發揮實用性,少兒類的節目應該突出趣味性等,因此要求不同的節目在包裝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從而突出節目主題。
電視廣告的形式一般分為兩種:硬廣告與軟廣告。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和聽到的關于宣傳產品的廣告為硬廣告,而軟廣告則是隱藏在節目中的。軟廣告并不直接說明是廣告,它是具有隱藏性的,優秀的電視廣告包裝把廣告和節目融為一體,甚至可以較好地為節目內容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電視廣告包裝的科學合理的應用能有效挖掘節目內容的真實性,借助廣告進行節目效果的提升,使得廣告與頻道節目合理滲透融合,幫助觀眾更加快速地接受。
第一,電視美術。電視美術仍然是電視包裝中最為核心的要素。特別是美學、平面構圖、色彩等方面的藝術修為,優秀的畫面構圖及色彩搭配,不僅能使人們獲得精神愉悅的美感,而且還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電視節目當然也不例外。在電視事業不斷發展的當下,電視美術重要性也越發凸顯,因此,在電視節目的制作與包裝的環節中,應當更加注重電視美術。
第二,電視音樂。音樂是聲音的最優展示形式,將音樂與電視節目進行有機的融合,可以更好突出電視節目的呈現效果。在電視頻道內容的包裝過程中,對背景音樂、電視的主題曲以及電視體裁進行合理的設計,進而充分發揮音樂的輔助作用。例如筆者在創作《廈門抗擊“莫蘭蒂”臺風重建家園特別節目》短片中,在進行抗震英雄們的先進事跡講述時,筆者采用了輕柔純音樂,在片尾空鏡高潮處,運用了更為有節奏氣勢的交響音樂,配合極富感染力的畫面,烘托了氣氛,深化了主題。在音效搭配方面也必須強調將音效搭配與音樂包裝進行合理的設計融合,引導觀眾根據電視音樂的喜好對電視頻道節目內容作出最為直觀的點評。
第三,后期制作軟件。電視包裝除了要有藝術修養外還要求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技術修養,現在的后期制作軟件已經足夠豐富,例如Adobe 家族系列軟件,包括Adobe Photo shop (圖像處理軟件)、Adobe Premiere (視頻編輯軟件)、Adobe After Effects (專業非線性特效合成軟件)等,為電視節目的包裝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創造了無數可能。
電視媒體作為一種傳統的傳播媒介,在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形成自身的發展體系。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傳統電視媒體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新聞傳播的需求,實時的新聞內容要求實時的電視包裝來吸引受眾,而電視包裝受限于傳統媒體體制及節目形式,保守陳舊,同時,節目生產投入越來越多,但是傳播效率與質量卻難以與投入相匹配[1]。
科技的進步,新電腦技術的運用,給電視包裝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但是國內大部分電視臺的電視包裝模仿較多,原創作品偏少,而且由于過于強調技術,導致藝術性受到抑制,包裝作品沒有自己的特點,無法真正表達自己的信息,只是為包裝而包裝,而不是為了品牌而包裝,這使得電視包裝在新聞傳播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傳統媒體不斷地受到新媒體沖擊的背景下,由于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快,人們更加愿意選擇從手機、平板等智能設備的APP 平臺接收資源信息,這使得傳統的廣播電視觀眾不斷減少,人們對于傳統媒體的關注度持續下降,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也在不斷降低,直接導致電視包裝產生的傳播效果也越來越小。
電視包裝技術被合理運用在新聞傳播中,視頻、圖片、文字等內容都可以根據相對應的環節進行處理與編輯,這是電視包裝的基礎過程。保證新聞傳播內容與電視頻道的風格相符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需要對節目進行合理的包裝,另一方面需要電視節目組工作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互相協作提升電視節目的質量。我們在電視包裝方案確定之前,可以對所要呈現的畫面進行合理的規劃,最后制作完成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隨時根據受眾的反饋對包裝效果不斷調整,從而提升電視節目的質量,促使更多的觀眾關注節目內容。完善的電視包裝流程將吸引更多的觀眾,保證電視新聞傳播的效果。
新聞傳播與一般節目不同,其更加注重信息的時效性,方便人們可以及時獲取到資源與信息。電視節目領域需要在拿到信息的第一時間,對新聞的質量進行篩選與包裝,對資源的聲音、圖片以及視頻進行剪輯處理,合理使用電視包裝可以發揮信息資源的優勢,進行新聞資源的編輯,尤其是對于在線包裝技術的運用,能夠保證電視包裝發揮到最大的效果。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實時插播的現象,相關的負責記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信息進行合理的編輯,進而完成信息資源的傳播。電視節目的工作人員在收到駐外記者的信息后,可以借助3D 技術進行處理,合理編輯后在電視中進行播放傳播[2]。比如,在播放交通事故的時候,無法將真實的事故過程進行演繹,但是可以借助3D 動畫技術,制作事故過程的視頻,然后融入主持人細致的講解,能使整個事故模擬過程更加真實。合理使用在線包裝的技術,能夠使得文字內容、圖片視頻資料等可以借助電視進行插播,增加新聞傳播的畫面感與視覺感。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電視包裝也需要進行融合發展,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電視事業也在蓬勃發展,新聞傳播的效果也在不斷更新,因此電視包裝的科學運用與創新就變得尤其重要。就當下電視包裝層面的不足而言,電視節目的工作人員需要綜合考慮,增強其節目的核心競爭力。為了更好地留住觀眾,吸引更多的新觀眾,電視包裝應該做出適當地轉變,首先從大屏到小屏,不斷創新適合在手機,平板上觀看的新聞傳播包裝模式,將電視節目與小屏觀看設備進行完美融合,增強新聞傳播的影響力,進而實現電視包裝的創新。同時,需要堅持精益求精的準則,不斷優化電視節目的包裝,進行簡約包裝,但是簡約而不簡單,除此之外,對節目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與調整,采取多元化的經營體系,使得各種技術資源得到相應的整合,借助網絡技術的有效輔助,可以將電視包裝技術科學地運用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讓新聞傳播領域發展更為廣闊。
綜上所述,電視包裝不僅符合當下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的電視包裝體系,更是新聞傳播的核心工具,電視包裝的優質與否直接關系到新聞傳播的效果。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并存的今天,電視包裝必須不斷地與時俱進,結合自身的發展進行改變,才能有效地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使得新聞傳播得以更好地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