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
【摘要】目的 分析在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動態心電圖的診斷指導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接診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7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實施的心電圖檢查種類將其隨機分為動態心電圖組和常規心電圖組,各85例。觀察比較兩種心電圖的檢查結果。結果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檢查得到心肌缺血陽性率分別為89.41%和52.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態心電圖檢查得到房室傳導阻滯、房性心律失常、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心律失常等各種心律失常的陽性率分別為18.82%、70.59%、35.29%、27.06%、65.88%,高于常規心電圖組對上述心律失常檢查的陽性率(7.06%、50.59%、5.88%、5.88%、49.41%),對于各種心律失常的檢查,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觀察所得的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診斷,使用動態心電圖替代常規心電圖可以獲得更加準確的檢查結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接診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70例作為研究對象,見表1,根據實施的心電圖檢查種類將其隨機分為動態心電圖組和常規心電圖組,各85例,兩組組患者男女性別構成比、平均年齡、平均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避免了姓名、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的不同對研究結果產生的影響,保證了本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1.2 納入標準
所有入選研究對象均在我院經檢查確診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且均經檢查不患有嚴重精神類等可能影響研究順利開展的疾病。此外,所有入選的研究對象均對于本研究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的開展。
1.3 檢查方法
由心內科室醫生嚴格按照操作說明對研究對象實施動態心電圖或常規心電圖檢查,其中動態心電圖檢查時,使用12導聯,監測時間為24小時,常規心電圖檢查時,所有心電圖紙報告均打印清晰,由操作醫生判斷心電情況并簽字確認。所有研究對象均在檢查前停用所有可能影響心率的藥物,所有心電圖檢查結果均經由醫生結合研究對象身體狀況和癥狀給出心電圖機結果的相關調整,并出具最終報告。
1.4 檢查項目
針對研究疾病,我們確定本次研究心電圖檢查疾病項目包括有心肌缺血情況和房室傳導阻滯、房性心律失常、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心律失常等各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現象。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對于年齡、病程等計量資料的統計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對于各種疾病的檢查陽性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本研究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
2 結 果
2.1 研究對象心肌缺血檢查結果陽性率的比較
動態心電圖組研究對象有76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心肌缺血情況,陽性率達到89.41%,常規心電圖組有45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心肌缺血情況,陽性率達到52.94%,低于動態心電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研究對象心律失常檢查結果陽性率的比較
如圖表2所示,動態心電圖組研究對象有16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房室傳導阻滯情況,陽性率達到18.82%,常規心電圖組有6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房室傳導阻滯情況,陽性率達到7.06%,低于動態心電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態心電圖組研究對象有60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房性心律失常情況,陽性率達到70.59%,常規心電圖組有43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房性心律失常情況,陽性率達到50.59%,低于動態心電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態心電圖組研究對象有30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情況,陽性率達到35.29%,常規心電圖組有5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情況,陽性率達到5.88%,低于動態心電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態心電圖組研究對象有23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室性早搏二三聯律情況,陽性率達到27.06%,常規心電圖組有5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室性早搏二三聯律情況,陽性率達到5.88%,低于動態心電圖組,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動態心電圖組研究對象有56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室性心律失常情況,陽性率達到65.88%,常規心電圖組有42例心電圖結果顯示其存在室性心律失常情況,陽性率達到49.41%,低于動態心電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動態心電圖的應用使得臨床醫生可以實時監測患者心電變化,從而能夠捕捉到非持續性心律失常或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等情況的發生,進而為判斷患者病情和給予制定相應治療方案提供依據。本研究中通過對比使用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對隨機分成的兩組研究對象實施心電圖檢測,結果顯示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檢查得到心肌缺血陽性率分別為89.41%和52.94%,說明動態心電圖對于心肌缺血檢測能夠出現更高的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態心電圖檢查得到房室傳導阻滯、房性心律失常、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心律失常等各種心律失常的陽性率分別為18.82%、70.59%、35.29%、27.06%、65.88%,常規心電圖組對上述心律失常檢查的陽性率分別達到7.06%、50.59%、5.88%、5.88%、49.41%,對于各種心律失常情況的檢查,動態心電圖能夠獲得更高的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之,相比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能夠更加有效檢測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況的發生,可以對臨床診療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大的幫助,值得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廖海濤.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6,22(17):70-71.
[2] 張 栩.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6):873-87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