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教學在現今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生學習文言文可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對于以現代漢語為交際基礎的現代人,學習和使用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對于個人知識的獲取和個人素養的養成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同時,流傳下來的文言文不乏經典篇目,值得后世學習。文言文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何教好文言文,如何讓學生學好文言文是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研究和學習中學文言文教學設計對于教師和學習者都有很大幫助。文言文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導入和實際教學內容的講解。同時目前文言文教學面臨許多問題,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根據文言文教學現狀總結和提出了解決方法。本文是關于文言文教學設計的研究綜述,將主要從以上五個方面對文言文教學設計進行綜述。
關鍵詞:文言文 教學 設計
一、文言文教學現狀分析
于洋(2013)在《基于本體的文言文教學問題探源》中指出,給予文言文承載中華民族文化等原聲特點,文言文教學應該建立在文言文本體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尊重語言規律和學生興趣,樹立正確的教育評價導向,文言文教學改革才能夠文件推行。
錢毅、羅幸(2015)在《中學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建議》中提出,從文言文教材內容和高考試題的考試內容,可以發現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地位越來越高,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應當高度重視文言文教學。但是,目前中學文言文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方法單一、學習興趣不濃。我們必須要明確教學目的,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真正達到文言文教學的預期效果。
顧振彪(2016)在《文言文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中指出當前文言文教學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抵制甚至取消文言文教學。針對文言文教學現存問題,指出當前文言文教學應該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作整體設計,從教學目的、教材到教學方法,從課內到課外,通盤考慮;小學為啟蒙教育,初中是入門教育,高中文言文教學重在提高。同時由于文言文教學由于文言文本事枯燥難懂,教師教學難度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等原因,導致目前文言文教學高耗低效的教學現狀。教師需要從文言文本身,教師和學生三個方面入手,解決文言文教學難的問題。
二、文言文教學設計研究
(一)文言文教學目標研究
蔡萊莉(2015)在《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定位和方法選擇》指出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受多種因素制約,如學生身心發展情況、相關學科發展狀況、語文教學水平等的制約,其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課程目標。文言文教學的目標究竟應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側重于文章本身,包括對文章的理解、體味和記誦等。
王意如(2017)的《文言文教學的概念、目標和路徑探析》指出文言文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除此之外,學習文言文教學選擇在基礎階段進行,能夠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素養。
賴紅英(2017)在碩士論文《高中文言文教學目標設定與達成研究》中指出,文言文教學目標的建構和達成需要依據課程目標、教材文本、學情分析來設定,依據可觀可測的標準完整準確地敘寫目標,并不斷修訂完善目標。在教學目標指引下,恰切選擇教學內容、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及時實施教學評價,以有效達成高中文言文教學目標。在策略分析中結合具體課例,立足實踐,遵循教學目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一致性,帶領學生在目標指引下從起點走向預期的終點。
(二)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
黃琦(2011)在《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探究》中指出,文言文教學方法地確定可以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加強誦讀;重視文化知識;挖掘人文內涵;歸納文言現象和注重拓展閱讀六個方面進行提高。
孫濤(2012)在《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初探》指出,改變文言文的傳統教學方法,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上多與學生合作,我們在初中文言文課堂上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導入時,采用教師表演法和游戲導入法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生動有趣。在課堂講解中,可以采用隨機抽簽設問法和調動情感設問法來設置疑問,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安排學生表演課文內容和分組學習,互相競賽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合作能力。
王毅(2015)在《優化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淺探》中提出,改變高中文言文教學效果不佳的教學現狀,可以從優化教學方法入手,并提出了輕松教學、互動教學、思考總結、多樣考查等策略,以優化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從而改變文言文教學成效不高的現狀。
姚飛(2016)在《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淺談》中結合自身教學高中語文的經驗指出,高中文言文教學經常采用做好預習、注重積累、分段教學、激發興趣、加強誦讀、明曉寓法和開展活動六種方法,并對此作簡單闡述。
(三)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
張春蓮(2014)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探析》中指出,文言文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極少,容易使學生產生學而無用的觀念。因此,要改善文言文的教學現狀,教師必須采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教師要通過詞匯、語法的教學為學生打好文言文的學習基礎,輔以適量相關的古代文化常識,重視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盡量將教學融于生活,引起學生共鳴,提高教學效率。
童鹿超(2015)在《淺談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中指出高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地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加強積累,梳理文言現象;自主閱讀,摒棄課下注釋;提高難度,憑語感斷句讀;學會賞析,理解深層含義等幾個途徑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左中平(2016)在《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中指出,為解決文言文教學中“教師煩教,學生怕學”的難題,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采取重視預習,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激發學習興趣,吸引學生走近古典文學作品;豐富教學手段,拓展文言知識面;積累文言知識,學以致用的教學策略。
安麗英(2017)在《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中指出文言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卻不盡人意。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善于積累,養成良好習慣;教會學生查詢工具書,能夠自學知識,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通過廣泛閱讀鑒賞,加強欣賞和鑒賞能力。
(四)文言文教學導入研究
鄒小梅(2014)在《激趣導入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中指出了文言文激趣導入應該注意的問題。首先,激趣內容要與教學內容相關;其次,激趣時間適當;最后,激趣的內容要精簡。常用的汲取導入方法大致有導語、故事和多媒體三種渠道。
王立平(2015)《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導入語例析》中介紹了幾種文言文教學導入方法,分別是巧用故事,激發興趣;音樂熏陶,引人入勝;設置情境,引人動情;詩句引用,激發爭鳴;聯系作者,自然引入。
馬小玲(2018)《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導入藝術》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精心設計精彩的教學切入點進行新課導入,有效且藝術的教學導入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文言文的欲望。
(五)文言文教學內容研究
馮軍霞(2011)《淺談初中文言文教學內容的確定》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單薄、淺顯、呆板、枯燥等原因,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教得苦不堪言,學生也學得不勝其煩。本文試圖從教學內容的角度入手,探索一條輕松而有效的文言文教學途徑。從文言文的音、詞、文、情入手,去探究、品味、享受文言文的美音、厚意、深情和哲理。
周穎(2013)《也談文言文教學內容的確定》認為,“文”和“言”應是每篇文言文必備的教學內容,既有古漢語知識,又涉及文章、文學及文化,兩者缺一不可。
董文(2014)在《高中文言文教學內容確定的原則》中指出文言文教學內容的確定首先要依據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其次要立足文本特點,同時還要區分必修選修,最后要注重學情。
王涵瑜(2016)《淺談交言交教學內容的確定》認為文言文教學內容的確定,應該從文言文的嘆文嚼字、文言知識、因聲求氣、章法考究和文以載道五個方面解決。
三、文言文教學其他內容研究
呂洋(2007)《新課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學設計思路》認為,文言文學習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意識,還能幫助塑造受教育者的理想人格。基于此,文言文教學設計思路需要考慮文化、審美和策略這三個層面。
王璐瑤(2014)在《談怎樣進行文言文教學設計》中指出教師在設計文言文教學時應注意研究“新課標”關于文言文教學的達標要求和課程的基本理念。
孫可浦(2014)《文言文教學設計應特別重視的問題》認為文言文教學應該重視誦讀讀,要讀得入情入景入味,講究誦讀方法的運用;要重視悟,與作者對話,深入理解文本,與古人交流;要適當教,教得明白、實在、有用。
吳其慶(2016)在《初中文言文教學設計策略研究——人教版為例》中指出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設計時應適當拓寬視野,抬升認識的高度,樹立全局意識;還應積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主人翁的自我認知,提升初中學生對于文言文本的學習興趣。初中文言文教學內容設計著重注意誦讀內容設計、翻譯內容設計和理解內容設計三部分。初中文言文教學過程設計應該以教學文本為線索、以教學活動為線索、以“文言”本身為線索。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設計基本可以采用聯想記憶法、情感聯系法、個性翻譯法和話題競賽法。
四、小結
文言文具有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原生特點,學習文言文能夠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獲得優秀文化的陶冶,提升人文修養,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想有效達成文言文教學目標必須貫徹落實到文言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去,而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期教學準備就是課堂教學設計。文言文教學目標能否真正得到實現,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教學設計的優劣,因為教學設計不僅反映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而且還反映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設計是連接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中間橋梁。教學設計設計得巧妙與否,不僅直接關系到文言文課堂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行下去,而且還直接關系到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如果教師對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缺乏精也設計,那么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可能會因為缺少宏觀指導而顯得雜亂無章,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低效乃至無效。相反,優質的教學設計不僅為教師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還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可見,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活動意義舉足輕重。文言文教學設計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在確定文言文教學目標時要參考國家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理解文本,深入文本。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文言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根據明確的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運用,由于文言文本身枯燥難懂,需要教師引用激趣導入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參與到課程學習和文本學習中,激趣導入法有多種,但是其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夠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愛好,因此教師在設計文言文教學時,要把握好激趣導入法的度,不能本末倒置。設計文言文教學時要采用藝術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提高實際課堂效率。同時文言文教學要多采用誦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讀中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從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讀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與精華。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文言文教學的研究一直是廣大專家和教師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對初中文言文的教學研析,希望能對當前的文言文教學有所借鑒。
參考文獻
[1] 于洋.基于本體的文言文教學問題探源[J].中國教育學刊,2013.
[2] 顧振彪.文言文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16.
作者簡介:滕英(1993-),女,聊城大學文學院2017級研究生,專業為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