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教學評一致的視角,將聽說教學策略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極有必要和意義。本文分學課標、析教材、精品課例引領、開發與應用聽說課表現性評價量規等方面分別做了闡述。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聽說;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0-007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066
基于課程需要、課標需要、學情需要、應對中考改革的需要以及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評一致性主題研究的需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積極應用聽說教學策略極有必要和意義,本文將結合教學經歷和經驗,分階段探討一下其具體應用,并就教于諸位方家。
一、學課標,分解目標至年級序列目標
課程標準是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闡釋了全新的教學理念,賦予教師更多教學自主權,是當前教師教學的依據與課程管理的基礎。然而,基層教師在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對其關注度不夠,對內容標準存在很多“模糊”。例如,語言知識二級標準中對詞匯的描述是“學習有關本級話題范圍內的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并能初步運用400個左右的單詞表達二級規定的相應話題”。看了這樣的描述,我們很疑惑:學生怎樣學習?具體學習哪些單詞,達到什么程度?是能正確朗讀?還是既要正確朗讀又要理解含義?因此,我們決定研讀課標,分析內容標準,根據標準制定聽說課的年級序列目標,為教師精準定位課時目標提供依據。
圍繞于此,首先是教師認真研讀課標,從課標中總結出每個年級目標所對應的標準。其次是各學校開展校本教研,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基于課標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分別制定校級初一到初四聽說課序列目標;區學科工作室成員針對各學校序列目標進行交流修訂,集體研討,制定出初一至初四聽說課序列目標。
二、析教材,依主題,據學情,立、寫課時目標及評價設計
學習目標是課堂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希望學生經歷學習以后形成的預期結果。目標能夠引導教學方向,為教學評價提供標準。我們通過分析教材,依托單元主題,分析學情,制定出每個課時的具體學習目標,利用“五步法”和三步法敘寫課時目標及評價設計。
三、精品課例引領,推進評價設計的研究
評價設計是檢測目標達成的手段。我們在精準定位目標,打造精品課例,推進評價設計的研究的過程中,基于應用目標,總結出情境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在執教魯教版初一上冊unit9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A1a-2d這一課時:我們通過分析課標和教材,依托學情,確立教學的重難點,制定教學目標,設計評價方式,展開教學活動。通過第一次上課實踐發現:課堂的導入不夠清楚;學生在名詞的單復數的使用上,存在很大問題;個別單詞的發音不準確;重難點無法突破。基于以上問題,我們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創設情境,以“為John準備生日食物慶祝生日”為任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第二次上課發現,情境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課堂導入自然,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重難點突破明顯,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四、聽說課表現性評價量規的開發與應用
在研究課時目標,評價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的目標不能通過紙筆測試來評價,為確保學生學到我們期望他們學習的東西就必須要有一種評價體系,它能切實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知道學生學會什么。
關于表現性評價,《新課程與學生評價改革》一書如此界定:教師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生活情境中,運用先前所獲得的知識解決某個新問題或創造某種東西,以考查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實踐、問題解決、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種復雜能力的發展狀況。表現性評價是注重過程的評價,較之傳統的紙筆測試,表現性評價更能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探索尋找多元化的聽說評價方式,來評價聽說教學中的表現性目標。
首先,通過利用先進信息技術,課堂中加大聽說讀的練習力度;課后充分利用口語100等語音練習軟件,練習朗讀單詞、對話和課文;采用信息技術的支持,運用大數據分析掌握學生口語練習情況,及時有效地糾正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提高聽說讀的準確性。其次,開發聽說評價量規。具體為,分析教材,結合中考,確定評價維度;研讀課標,分析學情,結合中考說明,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確定評價目標;結合中考聽說評分標準,制定評價標準;實踐運用聽說表現性評價量規;反復修改形成初一至初四序列化聽說表現性評價量規。
綜上所述,聽說教學策略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該問題的研究與實踐,一是制定量規,規范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聽說讀的習慣,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聽說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從而提升聽說教學效果。二是基于專家引領的五步法制定課時目標及三步法設計教學評價活動,教師目標定位的精準性得到提升,教學效果得到提高,教師教學教研能力得到提升。三是通過典型課例的引領,骨干教師先行示范,教師整體教學教研能力增強,教學效果提升,促進學校間校本教研能力及全區英語教學教研能力,促進初中英語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文葉.中小學表現性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劉麗(1984.9— ),女,漢族,山東煙臺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英語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