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球 高峰 董坤
【摘要】 目的 探討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方法 100例肛腸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接受手術治療, 且在圍手術期接受抗菌藥物干預預防感染, 對其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 包括圍手術期應用的抗生素品種、類別、使用藥物等情況, 并對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闡述。結果 100例患者中, Ⅰ類切口手術5例, Ⅱ類切口手術83例, Ⅲ類切口12例。術前未使用任何抗菌藥物14例(14/100, 14.0%), 其中Ⅰ類切口2例(2/5, 40.0%), Ⅱ類切口9例(9/83, 10.84%), Ⅲ類切口3例(3/12, 25.0%);術前使用慶大霉素及甲硝唑片保留灌腸的Ⅱ類切口49例(49/83, 59.04%), Ⅲ類切口7例(7/12, 58.33%);使用頭孢噻肟鈉的Ⅰ類切口2例(2/5, 40.0%), Ⅱ類切口17例(17/83, 20.48%), Ⅲ類切口2例(2/12, 16.67%);使用頭孢替唑的Ⅰ類切口1例(1/5, 20.0%), Ⅱ類切口3例(3/83, 3.61%);使用頭孢替安的Ⅱ類切口5例(5/83, 6.02%)。全部手術患者術后均使用了抗菌藥物。100例患者在圍手術期均應用了抗菌藥物, 使用率為100.0%, 主要為靜脈給藥, 后續聯用或更換口服以及外用。共計使用抗菌藥物6大類12種, 平均每人使用2.7種。6大類18種抗菌藥物中包括頭孢菌素類5種, 喹諾酮類4種, 氨基苷類3種, 青霉素類、硝咪唑類及中草藥制劑類各2種。靜脈注射8種, 灌腸及口服各5種。術前未使用我國衛健委推薦使用的抗菌藥物, 如頭孢唑林、頭孢拉啶、頭孢呋辛及頭孢曲松等。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為甲硝唑片、注射用頭孢替唑鈉、慶大霉素注射液、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鈉、甲硝唑注射液、注射用頭孢噻肟鈉、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注射用頭孢西丁鈉、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諾氟沙星膠囊、阿莫西林雙氯西林鈉膠囊、鹽酸小檗堿片。結論 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隨意性較大, 需要對患者的藥物使用情況加以監管和改進, 加強管理。
【關鍵詞】 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用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71
目前每年仍有10種以上的新型抗菌系列的藥物被成功研制出來, 并且投入市場, 肛腸手術屬于一種污染性較為明顯的手術,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一直被頗受關注[1-3]。
由于解剖部位較為特殊, 為避免患者在圍手術期出現感染, 一般需要對其使用抗生素[4]。本文主要探討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旨在為臨床合理、經濟、有效地應用抗菌藥物提供合理的參考, 現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治療的100例肛腸外科患者, 均接受手術治療, 其中, 男56例, 女44例;年齡16~73歲, 平均年齡(42.3±10.63)歲。
1. 2 方法 使用電子病歷查閱并統計100例患者的科室、住院號、性別、年齡、臨床診斷等;使用醫囑管理系統查閱并統計患者的手術名稱、手術類別。聯合醫囑管理系統與電子病歷查閱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及藥物種類、使用頻次、構成比、藥物名稱、給藥方法等, 并對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闡述。
2 結果
2. 1 一般情況分析 100例患者中, Ⅰ類切口手術5例, Ⅱ類切口手術83例, Ⅲ類切口12例。術前未使用任何抗菌藥物14例(14/100, 14.0%), 其中Ⅰ類切口2例(2/5, 40.0%), Ⅱ類切口9例(9/83, 10.84%), Ⅲ類切口3例(3/12, 25.0%);術前使用慶大霉素及甲硝唑片保留灌腸的Ⅱ類切口49例(49/83, 59.04%), Ⅲ類切口7例(7/12, 58.33%);使用頭孢噻肟鈉的Ⅰ類切口2例(2/5, 40.0%), Ⅱ類切口17例(17/83, 20.48%), Ⅲ類切口2例(2/12, 16.67%);使用頭孢替唑的Ⅰ類切口1例(1/5, 20.0%), Ⅱ類切口3例(3/83, 3.61%);使用頭孢替安的Ⅱ類切口5例(5/83, 6.02%)。全部手術患者術后均使用了抗菌藥物。
2. 2 抗生素使用情況分析 100例患者在圍手術期均應用了抗菌藥物, 使用率為100.0%, 主要為靜脈給藥, 后續聯用或更換口服以及外用。共計使用抗菌藥物6大類12種, 平均每人使用2.7種。6大類18種抗菌藥物中包括頭孢菌素類5種, 喹諾酮類4種, 氨基苷類3種, 青霉素類、硝咪唑類及中草藥制劑類各2種。靜脈注射8種, 灌腸及口服各5種。術前未使用我國衛健委推薦使用的抗菌藥物, 如頭孢唑林、頭孢拉啶、頭孢呋辛及頭孢曲松等。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為甲硝唑片、注射用頭孢替唑鈉、慶大霉素注射液、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鈉、甲硝唑注射液、注射用頭孢噻肟鈉、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注射用頭孢西丁鈉、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諾氟沙星膠囊、阿莫西林雙氯西林鈉膠囊、鹽酸小檗堿片。
3 討論
肛腸手術屬于一種污染性較為明顯的手術,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一直被頗受關注, 本院肛腸外科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不容樂觀。肛腸外科所進行的手術相比于其他外科手術有一定的復雜性, 加上肛腸外科手術解剖部位較為特殊, 且切口一般為Ⅱ、Ⅲ類切口[5-7]。使用抗生素能夠避免患者在圍手術期出現感染, 但需要對抗生素的使用情況進行改進和監管[8-12]。
本次研究表明, 100例患者中, Ⅰ類切口手術5例, Ⅱ類切口手術83例, Ⅲ類切口12例。術前未使用任何抗菌藥物14例(14/100, 14.0%), 其中Ⅰ類切口2例(2/5, 40.0%), Ⅱ類切口9例(9/83, 10.84%), Ⅲ類切口3例(3/12, 25.0%);術前使用慶大霉素及甲硝唑片保留灌腸的Ⅱ類切口49例(49/83, 59.04%), Ⅲ類切口7例(7/12, 58.33%);使用頭孢噻肟鈉的Ⅰ類切口2例(2/5, 40.0%), Ⅱ類切口17例(17/83, 20.48%), Ⅲ類切口2例(2/12, 16.67%);使用頭孢替唑的Ⅰ類切口1例(1/5, 20.0%), Ⅱ類切口3例(3/83, 3.61%);使用頭孢替安的Ⅱ類切口5例(5/83, 6.02%)。全部手術患者術后均使用了抗菌藥物。100例患者在圍手術期全部應用了抗菌藥物, 使用率為100.0%, 主要為靜脈給藥, 后續聯用或更換口服以及外用。共計使用抗菌藥物6大類12種, 平均每人使用2.7種。6大類18種抗菌藥物中包括頭孢菌素類5種, 喹諾酮類4種, 氨基苷類3種, 青霉素類、硝咪唑類及中草藥制劑類各2種。靜脈注射8種, 灌腸及口服各5種。術前未使用我國衛健委推薦使用的抗菌藥物, 如頭孢唑林、頭孢拉啶、頭孢呋辛及頭孢曲松等。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為甲硝唑片、注射用頭孢替唑鈉、慶大霉素注射液、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鈉、甲硝唑注射液、注射用頭孢噻肟鈉、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注射用頭孢西丁鈉、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諾氟沙星膠囊、阿莫西林雙氯西林鈉膠囊、鹽酸小檗堿片。建議今后應認真執行我國衛健委及醫院的規定, 依照相關規定, 循序漸進地使用相關抗菌藥物。
綜上所述, 目前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隨意性較大, 需要對患者的藥物使用情況加以監管和改進, 加強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益. 淺談耐藥性細菌產生的來源. 科學中國人, 2016(9):82.
[2] 周國民, 劉俊南. 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分析. 中國藥業, 2011, 20(20):60-62.
[3] 周莉家, 姚海東, 何麗榮, 等. 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分析.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8):00190.
[4] 王玉霞. 2011~2017年某醫院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 12(2):191-193.
[5] 雷紹奎, 蔣家順. 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情況的調查研究. 特別健康, 2017(18):235-236.
[6] 楊秀, 李瓊, 陳俏潔. 加強抗菌藥物管理前后泌尿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0, 3(14):5-6.
[7] 朱海華. 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情況的調查研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59):17, 11.
[8] 孫金山. 天祝縣醫院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評價. 中國肛腸病雜志, 2017, 37(1):14-15.
[9] 陳恩. 我院2015年肛腸住院患者抗感染藥物的使用情況分析. 醫學信息, 2016, 29(30):218-219.
[10] 李愛君, 任寶玉, 馬靜妍,等. 北京某醫院肛腸病區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差異分析. 山西醫藥雜志, 2016, 45(16):1874-1876.
[11] 陳瑞波. 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情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5,13(20):167.
[12] 文建珍. 肛腸外科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情況的調查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7(20):88-89.
[收稿日期: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