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英杰 周海



摘 ? ?要: 為調查江蘇省蘇南地區鄉村小學教師敬業度的現狀,并研究教師工作價值觀對其敬業度的影響,本文以鄉村小學教師為研究樣本,對他們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鄉村小學教師的敬業度處在良好的水平,鄉村小學的工作價值觀對敬業度的影響程度顯著,從工作價值觀角度提高鄉村小學教師的敬業度具有可行性。促進教師質量的提升,推進鄉村振興,可依據“個人——環境契合”等理論,解釋這兩者的關系,分析其作用過程。這,有益于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 鄉村教師 ? ?工作價值觀 ? ?敬業度
一、引言
教師敬業度是“在工作角色扮演中,教師把自我和工作角色相融合,對工作、教學團隊和學校認同、承諾并全身心投入的程度”[1]。隨著社會與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的工作敬業度備受關注。鄉村小學相對于城市小學來說具有設施較為落后、生源質量較差、工資待遇較低、工作環境較艱苦等特征,導致人們先入為主地認為鄉村小學的教師工作敬業度相對較差。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鄉村小學教師的敬業度并不低于城市小學教師。“教師總體有著較好的敬業感,但教師敬業感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2]。
另外,有關工作價值觀的研究指出工作價值觀是“個人對工作穩定的觀念、信念和評價體系。工作價值觀是個體根據自身需要,超越具體情境,引導個體對工作相關進行選擇與評價,指向希望達到的狀態與行為”[3]。以此類推,教師的工作價值觀是指教師在工作中展現的穩定的信念,對于教師的職業行為具有指導作用。
教師的工作價值觀作為教師工作行為的指導思想,必然會影響教師的工作行為,會有效影響教師的敬業度。研究此課題,以期豐富教師敬業度的研究內容,改變人們對于鄉村小學教師的刻板印象,探討如何從工作價值觀角度提高教師的敬業度。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在蘇南地區的6所鄉村小學選取580名教師作為本次研究的被試,問卷共發放580份,其中回收問卷564份(回收率為97.2%),經過篩選得到有效問卷546份(有效率為94.1%),其中男性150人,占27.5%,女性396人,占72.5%;普通教師420人,占76.9%,骨干教師126人,占23.1%。
(二)測量工具。
1.鄉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問卷。
以胥興春編制而成的工作價值觀量表進行修改與增減而成。教師工作價值有七個子維度,分別為物質報酬、聲望地位、職業發展、人際關系、組織管理、利他奉獻、安全穩定。整個量表的KMO值為0.744,Bartlett值為1687.511,方差總解釋量為75.14%,Cronbachs α系數為0.890,各子維度的信度系數在0.881—0.891,有較好的信度、效度。
2.鄉村小學教師敬業度量表。
此量表是在對一些鄉村小學教師進行訪談的基礎上,將sakes的量表、楊寶忠的量表和一部分自編量表混合修改而成。鄉村小學教師的敬業度可分為三個子維度,分別為工作投入、認同組織和主動參與。該量表的KMO值為0.850,Bartlett檢驗值為899.276,方差總解釋量為66.13%,Cronbachs α系數為0.878,各子維度的信度系數在0.867—0.881,有較好的信度、效度。
三、數據分析
(一)鄉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敬業度各維度的描述性統計。
由表1可知,從總分看,本次研究中的鄉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總均分為4.21,說明鄉村小學教師對工作價值觀很重視和認同。工作敬業度的總均分為3.71,說明鄉村小學教師的工作敬業度處于中上水平,與一些研究中教師敬業度低迷的情況不符。
(二)鄉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敬業度各維度的關系。
由表2可知,聲望地位與工作投入、主動參與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利他奉獻與主動參與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安全穩定與總敬業度及三個子維度均不呈現顯著相關性。物質報酬、職業發展和組織管理與敬業度及三個子維度間呈現顯著正相關性,聲望地位和敬業度、認同組織間呈現顯著正相關,利他奉獻與敬業度、工作投入、認同組織間呈現顯著正相關性。
為了進一步探究工作價值觀是否能預測鄉村小學教師的敬業度,分別以工作價值觀的七個維度為自變量,以總工作敬業度與工作敬業度的三個維度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具體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組織管理、利他奉獻兩個變量聯合預測工作投入維度的28.7%的變異量;職業發展、聲望地位、物質報酬聯合預測認同組織50.7%的變異量;人際關系、組織管理聯合預測主動參與33.7%的變異量;組織管理、利他奉獻、人際關系聯合預測總敬業度39.6%的變異量。
四、討論
(一)個人——環境契合理論。
個人——環境契合理論主要描述人與環境的互動,認為個體的行為是由于個體的特殊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Chatman提出員工個體的行為表現可以通過價值觀、動機能力等加以觀察分析,當組織的價值觀與個人價值觀相似或者一致時,可以認為是個人與組織的高度契合,進而會顯著影響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和行為”[4]。在研究中一般將契合理論分為一致性契合和互補性契合兩個方面。“一致性契合為個體和組織二者在價值觀、目標、態度等特征方面具有相似性,互補性契合是指個體具備的要素滿足組織需要,同時組織所能提供的資源也能滿足個體的需要”[5]。
由表1可知,鄉村小學教師最看重的兩個工作價值觀為利他奉獻和組織管理。在回歸分析中,最突出的因素也是這兩者。
利他奉獻是中國文化中教師的一項基本要求。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鄉村小學教師要比市區學校的教師承擔更多的責任,這種特性會吸引具有利他奉獻特質的人進入鄉村教師隊伍中,與鄉村小學教師的工作特點和價值體系形成良好的適配性,既體現一致性契合,又體現互補性契合。
“參與民主是學校管理方式轉變的目標與方向……是民主精神產生與傳播的重要場域”[6]。學校民主氛圍相對濃厚,這種追求民主合作的價值觀和學校民主參與的追求一致,并且學校參與民主的改革進一步滿足教師追求民主合作的需求,達成互補性契合,有利于教師形成較高水平的敬業度。
職業發展、聲望地位、物質報酬是教師對于學校提出的有關能力發展和資源獲取的主要需求。根據個人——環境理論,學校如果滿足鄉村小學教師這幾個方面的需求,學校和教師之間就能達成互補性契合,讓教師擁有較高的敬業度。人際關系是教師個體對于教師群體的社交需求和心理資本需求,如教師群體間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就能很好地與教師人際關系的需求和心理資本的發展契合起來,于教師更能產生高水平的敬業度。
雖然安全穩定是教師工作價值觀的組成要素之一,但教師對這一方面的關注水平并不算高。根據教師職業存在的三種形態劃分,只有低層次的生存型教師才關注生計。
(二)工作價值觀預測機制。
工作價值觀作為指導人行動的穩定的價值取向,“Fishbein在其研究中提出工作價值觀首先影響工作的態度,其次通過工作態度再影響工作態度的一系列后因變量,從而影響行為。有研究進一步提出‘工作價值觀一工作態度一行為意圖一實際行為這一鏈式模型”[7]。根據這一模型教師的工作價值觀能夠逐步地影響教師的敬業行為。尤其是在認同組織和主動參與方面,職業發展、聲望地位、物質報酬這三個價值觀直接指向教師組織、學校;人際關系、組織管理這兩個工作價值觀因素與教師群體內的關系和教師群體間的關系以及領導關系有關,通過鏈式模型,教師會依據自己的工作價值觀和群體關系決定在認同組織和行為參與上的態度,進而做出何種程度的敬業行為。
五、對策
根據探討中的理論,研究將從兩個方面提出增強教師敬業度的對策,一則關注教師正確價值觀的培養,一則關注依據教師價值觀構建更加適配的工作環境。
(一)樹立正確價值觀,增強利他奉獻精神。
首先,在教師培訓中要加入價值觀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教師的職前培訓要加入利他奉獻的價值觀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并貫穿在教師不同階段的職業教育中,讓利他奉獻的觀念一直貫穿整個教師職業生涯。其次,應該樹立正確的榜樣,起到示范作用,并輔以正確的獎懲措施。激勵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利他奉獻的精神。讓教師“專業價值觀教育與日常生活實踐密切結合,通過日常性養成的方式,形成以專業價值觀進行思考、反思的專業習慣”[8]。
(二)增強個人——環境適配性,滿足教師合理需求。
1.建立公正管理系統,轉變傳統組織領導模式。
在學校組織中領導者要舍棄命令式的領導方式,倡導和施行民主公正式的領導模式,實施人文關懷,也可倡導學校管理扁平化。即將學校管理分權給各個年級組,使得管理層更靠近基層教師,消除距離感,讓基層教師在組織管理中獻言獻策,貢獻力量提高教師的敬業度。
2.拓寬職業發展途徑,給予教師學習支持。
首先,學校要創建合適的教師職業發展支持環境。根據達洛茲的支持與變革矩陣[9],唯有在高支持的情況下,考慮教師與教師教育的適配度才能有效真正促進教師職業的發展。
其次,學校管理層可以建立職業發展保障機制與專門機構,防止忽視教師發展事務,保證教師職業發展決策的公平公正與合理。
最后,實行教師質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的教師評價體系。目前流行的定量評價不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通過補足質性評價,讓教師更加明確自己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改正,實現教師職業發展與提升。
六、結語
從中可以得出結論:(1)鄉村小學教師的工作價值水平和敬業度均處在優良水平;(2)鄉村小學教師的敬業度在職稱層面有顯著性差異;(3)工作價值觀變量的組織管理、利他奉獻、聲望地位、物質報酬、人際關系子維度對敬業度不同程度的正向預測作用;(4)工作價值觀的安全穩定子維度對敬業度及三個子維度沒有影響。
注釋:
①焦夏楠.科技人才個人-工作契合度對敬業度的影響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39.
②王花花.基于人與組織契合理論的高校教師招聘工作改進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高等教育學,2017:14.
參考文獻:
[1]盧冬君.基于組織行為學理論的中小學教師敬業度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03):73-76.
[2]朱晶晶.中小學教師敬業感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45.
[3]田曉曦.鄉村教師工作價值觀及其與工作投入的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8:4.
[4]焦夏楠.科技人才個人—工作契合度對敬業度的影響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39.
[5]王花花.基于人與組織契合理論的高校教師招聘工作改進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7:14.
[6]孫雪連,李剛.參與民主:學校管理方式的轉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6(01):29-34,160.
[7]姚振東.中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認同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13.
[8]呂金紅.社會支持與員工敬業度的關系研究[D].重慶:西南財經大學,2013:25.
[9]瑪麗蓮.教師教育研究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754.
[10]郭濤.高校教師敬業度影響因素及其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2:40.
[11]胥興春.教師工作價值觀及其影響效應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16-17.
[12]楊寶忠.小學教師敬業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5:139-141.
[13]Liat Eldor, Anat Shoshani. Caring Relationships in School Staff: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Compassion and Teacher Work Engagement[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6,59.
[14]Alan M. Sak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ployee Engagement[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