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苑 吉安廣播電視臺
通常情況下,電視新聞主要是借助聲音以及畫面向觀眾進行新聞呈現的,而畫面語言更是廣大觀眾掌握新聞播報事件全過程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此過程中,精彩紛呈以及高質量的畫面語言可以有效確保電視新聞的整體播報質量。所以,新聞工作者應當對畫面語言的編輯予以高度重視,對其進行深入了解。
對于電視新聞畫面編輯工作人員而言,其自身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審美觀,以便可以科學地篩選、判別新聞記者收集到的各類新聞素材,從而使電視新聞最重要的傳播需要得以滿足[1]。在制作電視新聞成品的各個環節里,編輯工作人員自身的審美水準將會對新聞節目后期制作、編輯的最終效果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在實際的電視新聞播報過程中,很多新聞都屬于現場新聞播報,這就要求編輯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及時應用一些特效編輯技巧,這樣不但能夠有效使以往較為繁瑣的編輯程序得到省略,更能夠使新聞節目成品的畫面細致度得以有效提升,進而使新聞節目得到更良好的輿論效果以及視聽體驗。
各級政府部門通常也會借助電視新聞節目將最新的方針、政策等加以宣傳,使得電視新聞自身具備一定程度的權威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導社會的輿論。這就要求電視新聞除了需要保持結構緊湊、嚴謹以及細致等特點,還應當借助優秀的電視畫面使新聞成品播報效果得到強化,使民眾注意力得以被充分吸引。在制作電視新聞時,畫面編輯工作人員應當做到在第一時間捕捉到各類素材里的重點新聞要素,借助自身專業、高超的編輯技巧使電視新聞直觀性以及觀賞性得到全面提升,進而使電視新聞的畫面生動、豐富,使觀眾對新聞的印象更加深刻。
對于電視新聞而言,畫面語言是其關鍵的媒介途徑,同時也是確保新聞播報得以實現的有效形式。在通常情況下,畫面語言本質上屬于采集、抓拍有關新聞內容的精彩瞬間,并且還是后期整合、剪輯的主要體現。除此之外,從傳播電視新聞的目標角度觀察,畫面語言貫穿于新聞始末,有關工作人員需要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是整體畫面播報效果得以有效增強,并且借助靈活的編輯技巧使電視新聞更加具有豐富性、直觀性以及觀賞性,使民眾的視聽體驗得到提升。與此同時,有關工作人員還應當結合新聞素材的各自特點,對畫面素材進行優化處理。這對全面提升觀眾的視聽體驗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對于電視新聞來說,其畫面的整體質量應當將新聞播報事件的重點突出出來,并且經由調整畫面色彩的方式使新聞視覺上的整體美感得以有效增強,以便使觀眾能夠在視覺以及聽覺層面擁有良好的體驗感[2]。在電視新聞畫面語言的編輯工作中,工作人員篩選的視頻素材主要是通過新聞記者在事件現場所采集到的各類視頻、圖像,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拍攝時,所有拍攝設備的參數都應當保持恰當、準確。例如,對白平衡進行調整,以便使整體色彩與現實環境更加接近。除此之外,在編輯電視新聞的畫面時,還應當對畫面色調以及明暗度等進行調整。與此同時,因為錄像設施自身極易受到色、光等因素所影響,進而導致最終的畫面出現失真現象,所以,工作人員在編輯畫面的時候還應當充分結合拍攝現場環境以及現場的素材,借助有關的專業化軟件進行調色,以便有效調節新聞事件現場的整體畫面。例如,由于在電視新聞當中,監控畫面的質量往往較差而且模糊,另外監控的鏡頭也是固定的,多數都是長鏡頭,時長一般會超過10s,所以工作人員在對其進行編輯的時候應當合理進行處理,以便防止畫面過于冗長,最終確保整體畫面有效、合理且真實。
在通常情況下,從廣大觀眾視覺習慣的層面來看,要求電視新聞畫面語言的編輯應當與收視邏輯慣性相符。例如,為了防止出現較多“跳脫”,畫面的節奏需要保持流暢性。編輯工作人員需要在編輯的過程中,嚴格遵循并充分應用“靜接靜、動接動”的原則,從電視新聞的鏡頭自身運動特征出發,剪輯事件、畫面人物的時候,將鏡頭整體動靜分組突出出來。比如,應當將升降、推拉搖移等動態的鏡頭充分組接到一起;而對于那些靜止性的固定型鏡頭而言,工作人員也需要針對性地展開分組。需要注意的是:編輯人員在進行剪輯工作的時候,還應當對畫面整體主次關系加以重視,以便防止鏡頭出現跳躍;同時逐漸展開景別組接,確保畫面整體有序。
若想保證電視新聞整體畫面的質量,編輯工作還應當確保聲像的有效同步。這主要包含了整體氛圍、畫面情緒和解說、背景聲音以及寫實性音樂的統一和融合,確保新聞的主題能夠被充分突出出來。電視新聞畫面與聲音的有效融合,便是電視新聞節目視聽效果的組成基礎。工作人員將各種聲音與畫面語言進行融合,使觀眾能夠經由視覺、聽覺一同表達對新聞整體深入了解。
與此同時,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聲音也擁有自己的特征,工作人員在編輯畫面的時候,除了需要確保畫面整體轉換保持流暢,還應當確保畫面語言前后銜接能夠和背景聲音保持協調性。所以,工作人員在剪輯畫面、同步聲像的時候,要求比以往更高。例如,在采訪類的畫面當中,應當將所篩選聲音的清晰度、真實性突出出來,并且使之和新聞掛鉤,同時保持畫面語言不拖沓、重復、保持簡潔,從而防止出現太多語氣詞使采訪的時長受到影響。在處理聲像關系的時候,工作人員還應當從聲像對位的層面上,對電視新聞長度、結構進行嚴格把控,以便可以在編輯畫面語言時保持合適性,進而將新聞內涵以及主旨充分表達出來。
除此之外,在對電視新聞節目播報的現場感進行增強時,同期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從電視新聞的主題角度出發,確保聲像能夠有效互補。在嵌入聲音的時候應確保其能夠和畫面語言有效融合,以便使觀眾可以感受電視新聞的真實、有效。
從觀眾觀看視角出發,可以幫助編輯工作人員對編輯方向加以有效確認,并且對新聞質量的提升也有很大作用。
編輯新聞畫面時,應當保證畫面語言清晰、簡單且直接,除了必要的時候,嚴禁將晦澀難懂、過于專業化的語言加入新聞畫面當中,否則會導致觀眾難以理解,使其觀賞體驗感嚴重下降。
與此同時,觀眾在觀看電視新聞時,很多時候都只是了解表面的新聞內容,編輯人員在編輯的時候不可進行過多的修飾,對于那些需要直切主題的新聞,就要確保直切主題,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提升其觀賞體驗感。
總體而言,在電視新聞播報過程中,畫面語言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確保電視新聞充滿生命力、具備靈活特點的重要影響因素。有關人員在進行編輯時,應當注重此項工作的靈活性,對圖片素材、新聞題材的差異性予以關注,并針對性地利用相應的編輯技巧,確保將新聞主題、思想有效傳達給廣大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