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景峰 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
在網絡飛速發展的前提背景下,新媒體借助著自身傳播速度快、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傳播途徑廣、成本低等優勢迅速的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且不斷地完善和壯大。現在的信息傳播模式已經把之前的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所慢慢的取代,并且還在逐漸的多樣化多元化。新媒體的發展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既是一場生存的挑戰,也是一次突破創新的機會。往日一些大名鼎鼎的報刊、雜志社在如今的社會環境里生存都顯得十分的困難,有些人意識到了此危機并嘗試去變革。所以,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和趨勢,在時代變遷的潮流中應當順勢而為方能贏得一席之地。編輯這個職能在新媒體的環境中已經開始大眾化,而對于文章的審核、校對、排版等工作也是與以往的模式大不相同,新媒體對于編輯職能的消解和重構,使得廣義上的新媒體編輯這個職位,能在現代的社會潮流中得以生存和發展,而對于真正的新聞媒體的新媒體編輯工作,則相比之前有了新的挑戰和發展。
新媒體之所以被稱為新媒體,最重要的是這種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功能看起來是一樣的,都能夠傳播信息,但是傳播信息的途徑以及方式卻和傳統的媒體有著天壤之別。傳統的媒體信息的傳播比較慢、途徑比較單一、信息的準確性大眾無處考察而且一定的時間段內傳播信息的數量有限,這些特點致使傳統媒體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于信息的接收和獲取。20世紀報刊時代對新聞客觀性極致追求,但自1949年懷特的新聞選擇的調查研究開始,這種態度發生了轉變,因為研究發現新聞選擇是建立在高度的個人主觀基礎上,從此新聞專業主義觀念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懷疑[1]。因此,新媒體的運行和發展是當代社會媒體發展的大勢所趨。新媒體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包含了網絡媒體、數字電視媒體、數字化的傳統媒體以及移動終端媒體等多種數字電子化的形式的媒體。由于承載介質的不同,傳統媒體中常見的報紙報刊在現代人們的生活中已經越來越少見到,甚至是書籍也在往電子化的方向發展,基本上可以達到手握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閱遍世界全書、了解千里之外的新聞趣事、學習見識到各個地方的文化美食。但是不管傳遞的是什么樣的信息,在傳遞信息的源頭都少不了編輯的身影,因為如果想要傳遞消息那首先得把消息組織成一定的形式再放到特定的地方才能將消息傳遞出去,而這些工作便都由編輯來承擔了,此時的編輯便不同以往的編輯,他的工作范圍以及工作方式都和傳統的編輯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編輯這個職位有時候也就不單單的只是處理文字內容了。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編輯職能有著深遠的影響,一方面促使了新興編輯的誕生,另一方面又對編輯這份工作有著限制性和引導性。而編輯職能消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興媒體降低了對于編輯本身的學歷以及經驗的要求、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于傳播消息方面的消息壟斷等使得編輯職能在社會發展的今天達到了一定的消解。編輯職能的消解主要體現在了編輯不僅僅要有良好文字功底,不僅要具備成稿、排版、策劃等能力,還要具備圖片處理、平面設計、視頻編輯、H5制作甚至VR、AR等新技術的運用能力,使得傳統意義上的編輯可能會不能勝任現在的編輯工作。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媒體行業,編輯這個職位是一個集高學歷、豐富經驗于一身的高等職位,該職位對于人才的選拔和要求都是比較苛刻的。一般在小一點的媒體中要求都是不低的,在大型的新聞媒體中更是對于編輯的要求是萬里挑一的狀況。也是因此,一些有著編輯夢的人由于種種的原因也只能望而觀止,使得一些本可以勝任的人才也只能被埋沒。而新興媒體恰恰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由于信息傳播的途徑眾多而且有些信息比較具有地域色彩,并且新興媒體有全民可以參與到其中特點,所以只要是想從事編輯這份工作的人都可以有機會在各種企業新媒體以及各種生活類新媒體中去實現做編輯的夢想。只要傳遞的資訊和知識是明確的、描述是清晰的,具有不同經歷和知識背景的編輯,更有可能以更新鮮的角度、更有特色的表現形式,把企業資訊或專門領域的知識傳播到五湖四海。此時的編輯不再是只針對于接受過“科班教育”的精英,只要是識文斷字的都可以有機會帶著更強的個人風格去完成編輯的夢想。
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原來媒體形成的生態平衡,使得信息的傳播不再是單一的、信息量缺乏的狀態,多方面的信息傳播使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壟斷。在傳統媒體中,報刊是傳播消息的一個很重要并且很成熟的體系,基本上大部分重要的信息都會體現在報紙中。而報紙是集體勞動的成果,是記者深入采訪調查寫成稿件后匯總到編輯那里,然后編輯修改、潤色、加工,領導審閱之后還要經過排版、校對、印刷、發行,這一系列復雜的工作流程是集思廣益的結果,集體勞動的制約性也就導致了報紙的滯后性[2]。報紙發行的成本更是很高的,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經濟后盾和明確的管理層,那么想要發行報紙是很困難的。再者,國內的報紙行業早就已經飽和,不管是新聞的準確性和報紙的威望性,很難再有人可以輕輕松松的躋身到報紙行業的前茅。此類種種,均說明報紙行業幾家獨大,很難再容得下小眾的報紙,消息的傳播也都是來源于知名的報紙種類,對于國內外的新聞消息也都是獨家占有的狀態。
而新媒體直接改變傳統紙媒傳播消息壟斷模式,也變相地對傳統編輯從業者職能提出更高標準和更加專業的多元化要求;其對傳統紙媒行業流程的改變,致使相應編輯技術職能也發生明顯變化。新媒體時代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直接通過智能手機、IPAD便可進行點擊閱讀快速獲取信息資源。這種即時的、便捷的移動終端傳播載體,較之傳統紙媒報業單一傳播形式無疑更受大眾青睞,因此新媒體時代下編輯從業人員職能已經不能滿足于傳統的、按部就班的作業模式,必須是以受眾為中心,以科技為載體,充分掌握網絡交互特質基礎上,運用數字化、網絡信息等相關技術不斷完善編輯職能,形成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作業模式,才能使最終信息資源傳播渠道以及受眾覆蓋面得到有效保障,繼而為編輯行業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媒體的出現使得信息的來源變得多樣化,就算是一個場景的信息也會有多個不同角度的信息來源。新媒體的出現,并在互聯網的作用下,使得采集工作更加的快捷,形式也更加具有多樣性,這些都會對新聞編輯者的工作流程帶來影響。并且還需要篩選相關的言論,引導輿論的導向,因此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現在,一般不會只有一個方面的消息來源,不同的消息來源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使得人們更加全面的認識事情的真相并且客觀的看待一件事情的發生。在眾多的觀點和聲音中,編輯需要以正確的態度和立場去闡述和分析事情,以便于幫助受眾更準確地認知事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新媒體流行的今天,各種媒介都蜂擁而上,都是為了在信息化的現代社會能有立足之地。激烈的媒介的競爭使得新媒體更加的多樣化,對于新媒體中的相關的工作也都是在不斷創新和改革。
現代的編輯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的對文字進行修修改改。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新聞編輯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工作效率,簡化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驟,并且深挖信息的價值。需要在傳播的方式和表現手法上進行創新,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進行采集信息,并運用網絡的表現手法,進行有深度的拓展。在對新聞處理的過程中,還需要有共鳴感,需要更加豐富形式,使其更加新穎,吸引受眾的眼球。
再者,在信息內容良莠不齊的情況下,新聞把關的要求更高,也更需要新聞編輯有強烈的責任心、責任感與使命感,對信息來源嚴謹求證,避免反轉新聞、假新聞。要把握好正確的政治和輿論導向,要以社會和諧發展和實事求是的主觀去做好編輯的工作,行文應該客觀求實、不弄虛作假、倡導社會和諧[3]。
綜上所述,通過對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編輯職能的消解與重構分析,可以看出隨時代發展現今的新聞信息更加的貼近的人們的生活。因此現今的編輯從業人員,不僅要關注政治動向,還要以受眾為中心,尊重傳播規律;在消息中不僅要確保真實性和準確性,做到不傳遞負面的虛假的信息,還要熟練運用不同渠道功能向社會大眾輸送有益信息,以此使編輯職能價值充分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