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晶 田雨晴 河北經貿大學 劉全勝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
黨的十九大提出“推進誠信建設與志愿服務制度化”,并將志愿服務納入了實現黨的“兩個一百年”戰略的統一部署。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保障體系,有利于高校志愿服務活動秩序的合理規劃和滿足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需要。深層次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和實現中國夢具有推動作用。
大學生志愿保障體系是賦予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保護色,增強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廣泛性、深度性。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領悟價值觀內涵,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有效改善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
大學生在志愿活動中會更深層次的接觸社會,會遇見被社會認可度不高,價值權益保障不到位等多方面問題,而建立大學生志愿保障體系,就會解決這些問題,為高校志愿活動保駕護航。
當前,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熱情高漲,但自身對活動的參與缺乏系統的規劃。再加之功利心的驅使,讓一種被賦予的責任和義務,轉化成了評獎評優的籌碼,是對志愿活動實際意義的偏離。
高校志愿活動社團,每學年初,志愿團隊成員都要更新換代。志愿團隊培訓每年都要從頭來過,使得志愿服務工作開展缺乏連續性,推進缺乏細致性、深度性。
志愿活動缺乏整體的規劃和設計。一是培訓機制不夠完善,缺乏知識、技能、經驗、心理等相關專業知識的崗前培訓。二是激勵機制不健全,在追求社會效益時,忽視了服務主體--志愿者本身的積極性。三是評估機制不健全,缺乏對活動項目的效益、風險,以及對志愿者參與活動的綜合評估,致使許多活動浮于形式。
一是缺乏社會公眾對志愿者的權益認同與尊重。二是缺乏必要的權益保障。涉及志愿活動的法律法規尚未健全和完善。三是志愿活動的效率對資金依賴強烈。高校志愿活動的創新發展受到資金的限制。
目前高校志愿活動形式比較固定,基本主題思想明確,但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活動內容也不夠新穎。甚至“為了搞活動而活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價值核心。應始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志愿活動的全方位全過程。一是巧妙地發揮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將志愿活動的成果宣傳,營造榜樣帶動的氛圍。二是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的核心精神,將這種精神融入每一項活動的設計理念中去。三是將思政教育與社會實踐巧妙結合并建立在志愿活動基礎上,實現課堂內外教育雙贏。
(1)完善志愿者注冊招募制度
強調申請志愿者的素養,明確先決條件即熱愛志愿活動本身、認同志愿者價值且自愿加入志愿團隊的大學生。建立審核考察登記注冊一體化制度,完成選拔審核注冊過程從優從簡。
(2)建立志愿者培訓機制
崗前培訓要求涉及層面豐富,專業知識深入。以志愿服務精神為主線,歷史文化、行為規范、文明禮儀、溝通協作、心理健康、醫療急救等為輔。不斷鞏固專業基礎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培訓形式可有案例分析,場景再現,技術實操等。所有問題要時效性分析,避免為后期留隱患。
(3)建立明確的激勵機制
可以充分運用新媒體等渠道表揚先進個體。完善以“精神激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原則的長期激勵運營機制,關注志愿者注冊信息,為評獎評優提供數據實時更新。
(4)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
評估機制要透明要具體要有核心競爭力。評估機制的建立可以從志愿者參與活動的時間量、主題類型數目、個人表現質量、服務效果等多維度入手,分等級獎勵志愿者,肯定志愿者的積極性。
從活動自身來說,設計理念就要貼近生活走進社會,活動主題要創新,符合時代潮流,活動形式要被社會公眾所認可。從高校自身來說,將志愿精神與思政教育在課堂上結合,同時將志愿活動計入素質學分教育,加大志愿活動占社會實踐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