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輝
對職專生來說,“電工基礎”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但因其抽象、枯燥又往往令不少學生望而卻步。通過幾年來對“電工基礎”教學目標的反思,筆者認為,要引導職專生對該課程產生興趣,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三融”理念。
一、將愛心融于教學過程
職專生文化基礎較薄弱,自信心也不足,因而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教師要真正走進職專生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教育他們、改變他們,使他們樹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自信心。面對職專生,教師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并用愛心去呵護和引導他們。同時,認真備課,寫好教案,把執教者的耐心、細心、愛心與責任心融于教學全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應多與學生交流,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此外,作為“電工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還必須具有廣博的視野和專業拓展能力,這樣才可以在教學中舉一反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課堂富有感染力。
二、將知識融于實踐
教師在教授“電工基礎”課程時,只具備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經驗。在前輩的幫助和指點下,筆者在教學中成功地將自己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贏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反思從前,筆者雖然按照“電工基礎”教材的內容和順序進行教學,上課也講得很認真,辛辛苦苦地教完了一本教材,但結果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不僅理論知識掌握不好,而且動手能力差,只會“紙上談兵”。這種現象曾令筆者十分困惑,經過思考、分析、與同行和學生交流,以及對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查后,筆者才意識到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教師教學不能追求面面俱到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這樣會缺乏針對性,同時也忽略了學生在將來工作中的實際需求。倘若教師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學,不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谶@些反思,筆者對“電工基礎”教案做了適當的刪減、補充,對課堂教學方式做了大膽的改革嘗試,帶領學生深入到企業廠房里,實地講解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并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使得教學效果有了實質性突破。
三、將方法融于能力培養
毫無疑問,教師要科學、系統、合理地組織好“電工基礎”課程教學,就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將課程的重點、難點作為切入點,盡量利用實驗的方法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半姽せA”的第一章理論性比較強,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淺顯易懂的例子進行解析,并提出啟發性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
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筆者在教授“電工基礎”時,經反復推敲教材,采用了換位思考的方法,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書本里的知識,在翔實地了解到了學生的情況并具體分析后,決定先從實例導入,再擴展到電子領域,進而將課本知識與實例結合進行教學。如,在講授“電路”這一章時,求解電路中的電流可用三種方法,即支路電流法、戴維寧定理、疊加原理,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特別是戴維寧定理和疊加原理。筆者結合實例幫助學生弄清這些基本原理后,要求學生在求解電路中的電流時,只要會用支路電流法即可。至于其他兩種方法可以一般了解,同時也引導能力強的學生挑戰難題。這種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個層次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融”理念只是筆者作為中職學校一名普通教師的點滴體會。當然,教師僅僅做到這三點還不夠。中職教師除要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充分研究學情、改革教學手段、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外,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上下功夫、求實效。
(責編? 李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