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霞
[摘 要]由于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不能滿足人才需求,導致畢業生專業對口就業率低。根據中職教育及會計電算化專業特點的內在要求,中職學校需要從實際出發,構建符合職業市場需求特色的新教育模式。近幾年來,隨著現代學徒制的推行,改變了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使職業教育與市場、企業接軌,有效緩解了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等問題,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在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基礎上,對“現代學徒制”的現狀、實施困惑和對策進行了分析。
[關鍵字]現代學徒制;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26
[中圖分類號]F230-4;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4-00-02
1 ? ? 會計電算化專業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現狀
201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給現代職業教育帶來良好的發展契機。各地高等院校陸續開始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各地職業院校不斷出現“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如江西新余市的職業教育院校選取了部分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會計電算化作為中職學校的重點建設專業,圍繞現代學徒制的中心思想,根據專業崗位要求,指定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轉變教學管理等進行教育改革,縮短了畢業生與崗位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會計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緩解了會計專業學生初次踏入會計崗位的尷尬過渡期。現代學徒制是一種使學生、學校和企業或行業等有效銜接的教育方式,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2 ? ? 會計電算化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困惑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學校和企業進行密切、深度合作,對學生開展技能培養,促進學生提升職業能力的校企合作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針對性。
2.1 ? 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思想
現代學徒制在實施中,主要為了銜接學校職業教育與企業崗位運作。但是,學校容易在兼顧教學改革和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個性就業選擇和理想就業選擇。根據對畢業生的調查顯示,80%的畢業生不愿意去學校推薦的企業工作,85%的學生對推薦的崗位不滿意。一方面,很多企業需要專業相近的崗位,而畢業生初入企業,屬于打雜附帶式跟崗實習,不能體現自身價值,直接打擊了學生工作的熱情和信心;另一方面,學校受制度約束,推薦的就業企業和崗位有限,此外,學校一般還會抽取中介費,這些問題造成學生的抵觸和排斥心理。
2.2 ? 優秀的專業教師團隊建設不足
中職學校的教師招聘和職稱評定及薪資待遇等受體制的制約,不會因為教師教學效果進步而改變,因此,高校很難留住優秀的會計專業教師。此外,一般有資質或者專業技能強的會計人員,在企業工作的薪酬比在學校高,嚴重打擊了會計專業人才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很難建立優秀的會計專業教師隊伍,影響了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投入和工作效率。
2.3 ? 工學交替,學校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不徹底
為了取得成效,各中職院校進行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時,會著手構建有利于現代學徒制發展的環境,花精力和時間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組建現代學徒制教學團隊、建立行業、企業和學校多方參與課程機制、整合職業和技能資格證書的培訓制度、研發特色教材、制定學校管理制度、評估校企合作的教學質量等,需要學校投入專門的人力和財力。隨著社會的變化,行業要求的崗位能力不斷調整。各中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的實施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學生就業率低的問題,必須根據專業崗位需求進行相應的教學課程改革和教學管理,但是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面臨著重重困難。由于中職學校的生存壓力,學校的首要任務仍然是招生,因此,學校會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招生上。此外,學校教師在寒暑假忙碌招生宣傳的事務,開學要開始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無暇投入到真正的教學改革中。教師是學校的主力軍,學校的教學管理與教師的能動性息息相關,直接影響著學校現代學徒制開展的進程和深度。
2.4 ? 企業缺乏與校方合作的積極性
國家倡導職業教育發展現代學徒制,各地政府鼓勵職業院校進行試點,并給予政策和經濟支持,但具體經濟方面的落實存在時間差,購買設備等都需要政府采購,導致試點工作的開展滯后。同時,企業會計方面的需求不大,不愿意花費過多的時間和人力培養新人,從而打擊了企業與學校合作的熱情,阻礙了會計電算化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進程。
3 ? ? “現代學徒制”實施中的應對策略
3.1 ? 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
為了順利推行職業教育,開展“現代學徒制”,地方政府制定的策略應該更加完善和細化,保障教育者(教師和企業指導師傅)、受教育者、組織管理者的工資待遇,使其在職業教育管理中享有實實在在的主體地位,從而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開展。比如:根據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發展要求,改革職稱評定的方案,整合優秀財會人才的資源配置,將一部分企業高級會計師引入到學校教師的行列中,壯大師資隊伍;學校幫助企業解決派出師傅的薪資或為政府扶持企業節約空間和人力進行學徒制的教育,協助實現現代學徒制主體的權益。
3.2 ? 整合校企合作的課程體系,確保“現代學徒制”的成效和水平
中等職業教育強調,中職教育活動必須突出“技能性”與“實用性”的職業特點,但是,目前國內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設置不能很好地體現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同時,課程內容設置不廣泛,不能適應會計職業環境的變化,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不能進行高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融理論、技能于一體,體現其專業性和應用性。此外,實踐的教學類型應包括實訓課、綜合實訓、見習、跟崗實習等。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現場實習、實訓有非常直接的關系。由于所有單位或公司財務工作具有特殊性,以及財務工作質量高要求的特征,導致其對實習學生抱有排斥和不接收的態度。學生在校期間進入相關單位實習的機會非常少甚至根本沒有機會,即使學生能夠以實習的方式到財務部門跟崗實習,接觸到的相關業務有限。因此,加強學生在校期間的師徒制的模擬實訓尤為重要。
會計專業學生接受日常性的學習訓練,是掌握和鞏固所學會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培養會計技能,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對現代學徒制的會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現代學徒制的教育要求,學校必須面向工作崗位重構課程體系,做好實訓建設,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開設;二是課程內容的選擇與重構;三是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會計課程應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課程設置;結合行業特點,以教學改革為核心,通過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探討和解決問題;側重對職業能力和專業的教育,既要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又要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加強應用能力的培養。此外,高校應依據實踐性、實效性、創新性等主要原則構建包含基本素質模塊、專業基礎知識模塊、專業應用能力(核心課程)模塊、實務操作能力模塊、綜合技能訓練模塊等模塊的課程體系,從而為培養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做出有益的探索。
3.3 ? 加強優秀師資隊伍建設
優秀教學團隊是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優秀教學團隊有利于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鍛煉和培養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促進教師合作和教師隊伍師德建設;團隊的教學管理運行模式將有力推動職業學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增強教師從事職業教育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校根據政策制定的策略,要根據現代學徒制發展的要求,修改人事招聘條件,吸引更多的優秀的專業人才投入到教育行業;更新教師職稱評定的制度,認可對教育事業有付出和有貢獻的行為,激發教師主動投入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熱情。同時,學校鼓勵教師兼職企業財務崗位,促進“現代學徒制”的發展。
4 ? ? 結 語
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核心是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養高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育人模式,關鍵在于企業、學校和學習主體三者的有效融合。通過設置與產業或行業發展需求銜接的學校專業、設置符合市場發展需要的職業標準的教學課程,將教學過程有效對接崗位要求,使職業教育培養下的學生能夠滿足崗位或職業發展,從而提高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質量。因此,只有政府、企業或行業、學校進行積極合作探索,共同參與現代學徒制,強化綜合管理,才能順利實施“現代學徒制”的育人模式,為社會、企業培養更多實用性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程宇.我國現代學徒制的政策發展軌跡與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5(9).
[2]張士剛.基于中高職銜接的現代學徒制研究與實踐[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8(2).
[3]許蔚君.如何做好財會專業會計綜合模擬實訓——以廣東機電技術學校為例[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1).
[4]卓敏.基于市場定位目標下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J].科技致富向導,2012(2).
[5]張玲,黃進龍,熊新民,等.中職教學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研究[J].江西化工,2018(2).
[6]韓玉竹.關于現代學徒制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33).